禪的修行第一個是悟性,第二個是方法。
(一) 禪修的悟性
?悟性能夠使你開眼,就是說有正的法眼,能夠使你的修行、人生的活動有一個正確的理念。使你很多雜亂的思想得到統一,能夠平等地對待一切理事,能夠知道什麼地方是源頭,能夠了知各宗祖師所講的開示的真正的含意,能夠知道修行的作用在哪里,怎麼樣才是真正的相應,怎麼樣是偏差和錯誤。悟性使你知道什麼是妄和真,如何化妄歸真。悟性能夠使你體現出佛的知見、見地、佛的悲心和一切菩薩的功德作用。這些都需要靠悟性去深入體會。
如果你沒有悟性,只是理解道理,只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比如說修行是一回事,世界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那麼你就會有兩邊之見,就會兩邊對立。一個人心靈中有了一個對立的出現,他就修不好。譬如說你覺得有妄想,而你又想清靜,那麼就叫對立。如果你覺得平時家裏的生活、大人小孩的事情、社會的工作應酬等是世間法,然後以念經、念咒、拜佛等作為出世間法來修行,這就叫對立了。有了對立了,你就會心靈就會在這兩者之間跳動,一旦形成對立的跳動,你會覺得很不安、很複雜、很麻煩,總想得到一個安歇自己的地方,想安下來,但是在這兩者中你無法找到一個中道,這個中道就找不到。悟性不起來,怎麼修都只是在事上。所以說,悟性非常重要。
那麼悟性要怎麼產生呢?光聽別人講,光看書是得不到的。悟性要通過深入的思維、觀察,要自己在靜靜的思維當中,慢慢地在體會中領悟、契入。下面我們來看看要領悟些什麼?
一、領悟身心本空
首先要領悟到我們的身心世界從哪里來?這首先要知道。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本性顯現的、自性顯現的。這個自性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顯現了山河大地,顯現了我們的世界,很多很多的煩惱,很多很多的變化,它是我們的自性、一切諸法的自性顯現的。
知道都是自性顯現的,那麼自性直接表現在哪里呢?有的人說是不是在虛空裏?在山河大地裏?如果這樣往外推理、往外追求的話,就是科學家的思維方法,不是修行人的思維方法。修行人要明白,這個自性就在我們這個當下,就在我們能夠思考的那個心,那個地方、那個源頭出來的、那個感覺的地方出來的。這一點你知道了以後,一切萬法、一切諸佛的菩提都是這裏流露的。這是第一點要明白的。
二、參悟境界本空
知道了一切都是本性顯現的,那我為什麼不成佛?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修不成道呢?現在怎麼還有那麼多的事情、那麼多妄想?是什麼原因呢?這時候,第二個事情來了,你要去悟,你要去參。為什麼我們不成佛?是因為有無明,把這些境界都當真了,把山河大地、我們的人、事、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妄念都當真了、當實有了,然後起了分別心,產生了一個取捨、對比、能所,這些就叫無明。
什麼叫脫開?有的人說,噢,脫開見性。就是把這個脫開,把能所、主觀客觀、把對立面脫開。不建對立面就是脫開,沒有另外一個脫開。另外一個脫開只是感覺。一個人突然失重一樣、突然跌倒了,突然一驚,好像有個東西脫開了,這是感覺的脫開,不是智慧的脫開。智慧能夠照破無明,這個所謂的智慧是什麼?就是說,不把一切當作實有,不起心動念、不起分別、不對立、不取捨、不抉擇,不要落在虛妄的感覺上,不要落在有相的世界的那種變化上。這一切一切都是空中的雲、水中的月亮,它根本不真實。甚至你現在聽到我講課的那種分別、那種感覺也不真實,要了悟一切存在都是夢幻泡影。
《金剛經》講,一切都是虛妄的,甚至佛的形象、那些大師的形像、種種的語言、種種的修行方法、種種的境界,一概都是虛妄的,不可以在這裏面建立、追求、等待、有所得。一旦有了這些思想存在,就是無明存在,就不會開悟見性,怎麼修都不是。那怕你的法很殊勝、很特別,也不會開悟見性的。你會執著幻覺、執著那種神通、執著境界、執著自己的狀態。熱了會執著熱,冷了會執著冷,打坐的時候不舒服執著難受,舒服了又執著舒服。在這裏面會起種種的計較,種種的分別,種種的取捨,建立了所有的對立面。
我們常說世界有善惡、男女、是非,高低、有父親有兒子等等,這一切一切的對立面建立以後,人在這裏面就無法真正的安心,他不是落在這個上面,就是落在那個上面。這是第二個悟性。第二層悟性要悟到這裏,悟到一切存在都是不真實的,就知道我們的生死根源在哪里了。
三、 了悟無心是道
第三個悟性就是既然知道是虛妄的,那要怎麼了呢?怎麼化呢?怎麼回到真實?這個悟不是你修法修得越多就能到的。有的人越修執著越重,境界越多,他的能量、那種執著心一出來,比一般不修行的人還要利害。
這時就要懂得怎麼去了幻,了幻即真麼。了幻即真不是說你聽得越多,積累的知識越多,修的時間越長越好,不是這樣。有的修了幾十年的,還不如那些修了幾天的。為什麼?他在用功的過程當中都是拿別人的東西,他有所得,把別人的東西搬過來,他越修裏面的東西越多。這不叫修行,這叫積累,積累知識,或者說積累功德、積累善,積累那些東西。對於沒有福的人,這些積累是需要的。沒有知識的人,是智慧資糧不夠,就要聽一些經。但是這僅僅是基礎、是資糧,而不是道、不是修行,還不算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就是用智慧觀照的悟性去了,了什麼?
1、首先要了外境、外緣,就是六塵境界。外面發生了任何事情,比如馬路上發生什麼啦,親戚朋友發生什麼啦,電視裏面播什麼啦,師兄弟之間、修行人之間發生什麼意見矛盾啦,這些事情到了你這裏都是空的,都沒有,都不去反映它,你知道這些都是虛妄的。有悟性的人要明白諸法空相,不要管外境,不要管境界。這是首先要悟到的。這點悟不到,你就無法歸入一念。
心念不定,就會被境界所動。無論你怎麼修,你上座時可能比較好,一下座又全部亂了,又被境界影響了;外界的接觸越多,你的分別、取捨越多,心的業越重。業障越重,就會被它所束縛,身心就會被它影響,脫不開那種染汙。
所以說第一是要了外緣,要悟到一切境界在我這裏都是空的,我不去攀緣它,不去管它,它們都不存在,根本不存在。甚至世界上什麼戰爭、災難、家裏人出現什麼重大的事故,到了你這裏:都沒有!到了你這裏都不動的,這個要悟到,這不是功夫的問題,這是悟性。功夫即使你定得很深,如果這些沒悟到的話,照樣要動,反而動得更利害。甚至有的人,他的定力不錯,但是沒有悟到這裏,結果一個重大的打擊,他神經病了。當重大的事情發生,他就顛倒了、睡不著了。有個練功練了幾十年的人,家裏被人打劫了,結果一下子火氣沖上來,頭髮白了,腦溢血死掉了。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有些修行了幾十年的人都過不了這一關。為什麼?他沒有悟性,他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名利、自己的一切的存在當真了!他沒有了掉!這個“了”不是打坐的功夫,這個“了”是一種悟性。悟透它,無論得和失、是和非、好和壞,到了你這裏都是不可得的。要了就先要了外緣、外境對你的影響,要看得透徹。
2、第二要了身,身體。修行不是修身體。大圓滿雖然也要修身,它是方便,方便引導氣脈。因為西藏氣候寒冷,不修身體不行,要磕大頭,要修氣脈,為了調身。調身能幫助入定,定了才能生慧起照,起照用。
所以第二層要了身。要知道身體不是你的,身體的感覺不是你的,你不是因為身體而修行。身體只是借用來修行的一個工具,絕對是工具。你可以把它等同於是無情物,象木頭、石頭一樣,但是你有一個靈知在用它,借用它來生活,來幫助大家。修行不在身體上修,身體上無論起怎麼反應,都不要跟它跑,不要跟它走,不要注意它,不要執著它。要把四大完全觀透、觀破、放下。
這是了的第二個層次。如果放不下,你修得再高,什麼透明、發光啦,拙火定啦,甚至有個東西會出來進去等等。你還有這個在,外面的什麼精、怪、魔等就會來控制你、干擾你;自己身體上的一些變化、業氣等等也會困擾你、影響你。
有的人為打坐的事困擾:腿痛不痛啊,坐得久不久啊,坐得舒服不舒服啊,氣一直在流動啊,身脈有光了啊。有的人呢被睡覺困擾:睡覺了要做夢,要昏沉,要怎麼樣,還要不要睡呢?要睡多久?怎麼睡?還是困擾。有的人說,我事太多,外面的事情太忙,身體疲倦不好修;有的人說:坐得很舒服呀,身體上有種種快樂,這個快樂離不開,等等。
這一切都是障礙!因為身體沒有空掉!到了第二步,不了身的話,修得再好,你還會有一個落處,感覺就很難超越。修行到這裏要超越、要觀透,身體只是四大元素的和合,它沒有一個主體,它是空的。所以說到第二步要了身,只有了身修行才會成就。
3、第三了心。要知道怎麼了心。心中的記憶,心中的思想、理解,觀察,心中的種種的妄念,心中對苦對樂的感受和認識,凡是心裏面產生的這一切成分,我們都要清楚:它是虛妄的。
無論你對真理理解得怎麼透,凡是你用心去理解一個物件的東西,它們都是虛妄的。你現在聽我講話,你的那個心如果去理解我的話,這個心就是虛妄的,不真實的。你在念咒、在拜佛的時候,你還有一個“我現在在念咒”的心在,這還是虛妄的。
要了悟到這個問題,要悟徹它。凡是有心的,都是虛妄的,都是分別,都是無明。那麼你這時明白了,既不記憶過去,又不比量現在,也不攀緣外在事物。對於自己的那個認識,認識就有概念了、有思維、有思想狀態、有理念。也不以自己心的一種感覺去感覺事物,心的感覺有兩方面:感情性的和理性的。理性和感性的認知和合在一起,正是人類社會的一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動力來源。但是修行人他要超越理性和感性,修行兩者都要超越的,這個也不是修行能修到的,這個也需要悟性。沒悟性,如果你在心念上用功、很集中,能夠放光,有神通,但是還是外道。外道的功夫是很不錯的,有的一坐就是三個月,能放光,有神通,能夠出神、飛遊都具備。儘管練到這樣的功夫,還是外道。為什麼?他沒有悟到這個能用的這個心,原來是虛妄的,原來就是無明。
能用的心,我們叫能,第八識含藏,第七識我執,第六意識的分別,都是這些成分存在。有了理性的思維,有了感性的情感,然後兩者交融在一起,就會產生狀態,有時狀態很清爽,有時很煩、很浮燥,有時妄想很多,有時又覺得很清靜等等,仍是各種各樣的狀態。有狀態就有生死!無論你的狀態怎麼殊勝,怎麼好,還有生死在,生死了不了!
有的人說,我的狀態很好啊、很空、很光明,這也是狀態。你有這個狀態在,還是在生死當中。有的人說,我的功夫比你高,一比就是狀態,出來了,就是狀態。那種狀態一出,就會被魔和精怪找到你,你有狀態那裏,它就會看到你。如果你沒有狀態,他找不到你。這是第三個層次的悟,要悟到這些都是虛妄、不可得的,要體會到無心才是真的。當然有個無心在還不究竟的。
無心是道,無心是超越一切的根本。那麼什麼叫無心呢?就是沒有分別心!不是有念頭,也不是沒有念頭;不是對的,也不是錯的;不是好的,也不是不好的。在任何時候不要建立概念,不要去建立意義。這是茶杯,這是什麼植物?這個菜燒得好不好?不要去見取,不要落概念,不要產生認識,不要去取捨,不要在大腦裏面構成很多的思維的影子。你看了一部電視,裏面就進來了,心裏面有很多影子出來,是吧。這個就是你的影子。影子的世界就是虛妄的世界的種子,將來它會形成世界,你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是由你的種子構建的,你自己造下來的,叫業種。在你的思想當中、心念當中不要構建這些業種,要無心。
惠宗國師講得很清楚,無心就是道。無心很妙,但是死在無心上不是道,這個無心是活潑潑的。首先要體會到這一層,然後在無心上進一步要第四層悟的。第三層悟需要悟到無心:無心可用,無心可修,無心可作,無心的講話,無心的體現一切。無心,什麼時候都是無心的。起來了不要作起來想,啊,我睡醒了,我要睡覺了,我要燒飯去了、我要去買菜了、我要看看價格合適不合適,處處都是有心。處處有心就是處處的業、處處的罪。所以地藏菩薩講閻浮提眾生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是你有心在,你的一個心念起來了就是罪、就是業。儘管你修行在佛門裏面,也一樣是罪、一樣是業。本來佛很清靜、廣大、空明,但是當你起了一個佛見,也是染汙啊。噢,是佛,我要恭敬你呀,這也是染汙,對佛的染汙。你覺得,哎,我在拜佛,也是染汙。反正你覺得怎麼樣的,在本性來講都是一種染汙,都是一個種子。有的種子是善的,有的種子是惡的,善的有善的報,惡的有惡的報,都是種子。所以說要自淨其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名佛教。”就是佛教化的道。就是要你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就是無心,就是空靈,就是無住。般若經講的無住心,這個就叫了心境界,這是第三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