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類純潔幻想的一種精神,精神的存在有其本原意義。道教根植於民族本土,是民族生命精神長期追求與發展的產物。

長期以來,人們信仰道教或理解道教之義,雖難免會有不少的認知障礙,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偏離對其基本精神的把握,其基本精神是認知的嚮導,是信仰的平臺,是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普遍宗教感悟和信仰體驗的內在依據。

 

初秋蟬鳴暑漸消, 樓頂琴劍人漸遙; 風吹夜雨難入靜, 九轉千回弄離騷。


道教追求即生成道,很少將希望寄託於死後。但末世眾生福緣淺薄,多不能刻苦修行,加上生活步伐漸漸加快,很多修持法門不適合居住在塵世間的慕道者。

故而天尊慈憫眾生,稱此世界東方,有青華長樂淨土,其世界中有太一救苦天尊,隨方化號,循聲救苦,若有眾生皈命念誦天尊聖號,則可以消災降福,一切如意,命終之後天尊前來接引,往生東極青華長樂淨土,快樂無為,自由自在。

有些先入為主的佛教徒,便認為是道教模仿佛教淨土宗念佛往生的修持方法。

其實稱聖名的修持法門不單是道教獨有,連基督教都有“以基督之名”的說法,更何況講究內煉修持的道教,更不是單單用嘴巴念念就可以,它秉承我國上古陰陽五行的理論,結合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在特定的方位、特定的時間段、特定的內煉方法,如叩齒、存神、掐訣、佩符等,再來念誦聖號,這樣長期熏修,不但可以自身得道,還可以度化他人,遠比淨土宗的修持法要精微、高深的多,談何道教來模仿佛教呢?

若人說東方長樂世界是模仿西方極樂世界而設,試問,佛陀自己都講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在你的眼中就容不下一個東方長樂世界呢?

 

聽到「視死如歸」這四個字,自然產生悲壯之感,好像荊軻刺秦王,武士上戰場,立即面臨生死存亡的決鬥。沒有必勝之心,卻有必死之志,但是死何足畏?死亡只不過是歸鄉回家而已。

悲壯來自於犧牲,這種犧牲不是為了好勇鬥狠,而是為了保國衛民,或者實現偉大的理想。但是,最初這種觀念卻毫無悲壯色彩,反而只有平靜安詳,以透徹的智慧,坦然面對人生必然的歸宿。

道家的死亡觀正是如此。


凡是自然的,就是必然的,沒有選擇餘地。生老病死是一切有生之物的必經歷程,人類如何可以例外?

那麼,人是否依照本能的運作,像動植物一般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一詞,說起來容易,在人的社會卻是難如登天。何以如此?

因為人除了保存生命的本能之外,還會思考,於是就設法辨名析義,為所有東西定下價值,以多為勝,以貴為上,形成社會競逐的風氣,得之則喜,失之則悲,至於成王敗寇,更是不在話下了。

道家明白這個道理,認為多欲傷身,不如反璞歸真。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不怕死,但是戰亂時代,生不如死,再壞也不過如此,那麼領袖以死來威嚇百姓,又有什麼用處呢?「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不想活的時候,世俗的名利權位不過是灰塵泥土而已,何必再為它委屈自己?

「委屈」的具體表現是七情六欲的起伏波動,身不由己,喪失了自主性,成為外物的奴隸。人的一生,幾曾有片刻的安寧,自覺一無所求,因而無待於外?

為達此境,道家認為唯有依靠智慧。智慧必須由內而發,由於認清生命本質而不再迷惑偏執。莊子的示範如下:


莊子妻死,惠施前往弔喪,卻看到莊子鼓盆而歌。惠施不以為然,出言責怪。莊子說出一番道理:人在最初,未生之時,只是荒野中的一股氣。有氣、有形、有生之後,成為人;活了一生,最後死了,形體消解,回歸大氣,有如「偃然寢於巨室」,舒舒服服地睡在天地這個大房間裏。死者如此快意,而生者為之嚎啕大哭,豈不荒謬?

因此我正在為她高興而唱歌啊!


誰能反駁莊子?

惠施不能,我也不能。若要反駁,就須另立一套人生觀,包括靈魂的意義與性質,人生的目的與價值,然後再比較何者更為周全,更能說明人的真相。

莊子的思想背景是「道」,萬物由道而生,再回返於道。這是得自大自然生命迴圈不已的啟示。因此,就人的形體而言,不妨與大自然一起運轉變化,「人之生,氣之聚也;人之死,氣之散也。」不過,生死之間的人,仍有一展身手的機會。這時,所需要的是啟發智慧。有了智慧,「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保持平靜之心,可以「萬物靜觀皆自得」,即使「萬物動觀」,也照樣可以自得。

因此,道家珍惜生命,不是為了以生命換取名利權位,而是為了生命本身即是存在目的,隨遇而安,與物俱化,「上與造物者遊,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這樣的智慧少之又少,但是何妨自己獨享此樂?

長生久視,全身保真,無患無尤;表面看來,好像忽視人生的高尚目標,不知奮鬥以求自我實現;但是,精神擺脫了隨著目標與實現而來的一切枷鎖,才能真正逍遙自在,高飛遠行,開啟一個恣意想像又變幻莫測的心靈世界,品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勝境。

人生苦短,若是向外逐物,不僅勞神役形,而且到了最後關頭,還是必須放下。放下又如何?

莊子說:「人之在世,安知非弱喪耶?」人生,怎麼知道它不是「年輕時離家出走」呢?既然如此,回家豈非至樂之事?能夠看透生死這一關,還有什麼可以使我勉強自己的?道家憑著智慧,用死來反證「貴生」思想,這種生豈有不逍遙之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