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亦似相人,點穴猶如點艾;一亳千里,一指萬山。

若有生成之龍,必有生成之穴;

不拘單向雙向,但看有情無情。

若有曲流之水,定有曲轉之山;

何用九星八卦,只須顧內回頭。

莫向無中尋有,須於有中尋無;

或前人著眼之未工,或造化留心以福善。

左掌右臂,緩急若冰炭之殊;

尊指無名,咫尺有雲泥之異。

傍城借主者,取權於生氣;

脫龍就局者,受制於朝迎。

大向小扡,小向大扡,不宜雜亂;

橫來直受,直來橫受,更看護纏。

須知移步換形,但取朝山証穴;

全憑眼力,斟酌高低;細用心機,參詳向背。

內直外鉤,僅堪裁剪;內鉤外直,枉費心機。

勿謂造化難明,觀其動靜可測;山本靜,勢求動處;水本動,妙在靜中;靜者池沼之停留,動者龍脈之退卸。

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堂中最喜聚窩,穴後須防仰瓦;更看前官後鬼,方知結實虛花。

山外拱而內逼者穴宜高,山勢粗而形急者穴宜緩;高則群凶降伏,緩則四勢和平。

山有惡形,當面來朝者禍速;

水如急勢,登穴不見者禍遲;趨吉避凶,移濕就燥。

重重包裹紅蓮瓣,穴在花心;紛紛拱衛紫薇垣,尊居帝座。

前案若離雜,但求積水之池;後山若嵯峨,必作掛燈之穴。

截氣脈於斷未斷之際,驗禍福於正不正之間;若見藏牙縮爪,機不可測,妙不可言;更有異穴怪形,我之所取,人之所棄。

石骨過江河,無形無影;平地起培塿,一東一西;當如沙裡揀金,定要水來界脈。

平洋穴須斟酌,不宜掘地及泉;

峻峭山要消詳,務要登高作穴。

穴裡風須迴避,莫教割耳吹胸;

面前水要之玄,最怕衝心射脅。

土山石穴,溫潤為奇;土穴石山,嵯峨不吉。

單山亦可取用,四面定要關攔;

若還獨立無依,切忌當頭下穴。

風吹水劫,是謂不知其所裁;

左曠右空,非徒以益而有損。

石骨入相,不怕崎嶇;土脈連行,何妨斷絕;但嫌粗惡,貴得方圓。

過峽若值風搖,作穴定知力淺。

穴前折水,依法循繩;圖上觀形,隨機應變。

穴太高而易發,花先發而早凋;高低得宜,福祚立見。

雖曰山好則脈好,豈知形真則穴真。

枕龍鼻者,恐傷於唇;點龜肩者,恐傷於殼。

出草蛇以耳聽蛉,出峽龜以眼顧兒;舉一隅而反三隅,觸一類而長萬類.

 

風水論穴,亦屬譬喻:蓋猶人身之穴,取義至精。選穴方法謂穴法,須總體權衡龍法、砂法、水法,故有謂: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鐘處也。就穴法而論,穴的選擇,關鍵在於“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即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生氣萌于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也。就是說:城市或其他建築物選址的落腳點,應在龍、砂、水重重關攔,內斂向心的圍合中。這種格局,即今之所謂場所,一方面能倚周圍山川拱抱,以阻禦風砂,迎納陽光,陰陽和合,形成良好生態小氣侯,另一方面,龍、砂、水種種景觀意象,皆鍾情在穴中,賦予人最豐富的感受,得到遊目騁懷的心性寄抱。所謂穴不虛立,必有所倚,以龍證穴,以砂證穴,以水證穴,因形擬穴,全其天工,依其環護,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而止耳,乃至“如畫工丹青妙手,須是幾處濃,幾處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等等,皆說明穴的選擇,實際應是山水的選擇,即龍、砂、水選擇的綜合權衡。以人身之穴比喻:穴本含點的意義,再引伸為龍脈止聚、砂山纏護、川漵瀠回,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之一區,所以穴法又稱此大格局“區穴”,更常以明堂、堂局諸語代稱,又取義穴為區穴、明堂、堂局的核心。即:明則取義於照臨而忌塞,堂則取義中正忌偏。風水明堂朝向,即前朱雀起舞,後有玄武垂頭,左有青龍蜿蜒,右有白虎馴俯,形來勢止,前親後倚,賓主相登,左右相稱的圍合格局的朝向。權衡四面山水格局,即龍、砂、水格局,擇定明堂及穴位,裁成南向為正、居中為尊、四至山水環抱有情的種種意象,尚有賴風水選擇“山向”,即組織明堂的縱軸線,後對來龍,前向案山。山向選擇最重朝案,尤其是秀應之山,以秀應之砂在左,則穴宜向左,秀應之砂在右,則穴宜向右,必以近案有情為主。以前後照應的縱軸線為准並左右權衡,俾使左崇而右實,右勝而左殷。即左右虛實相稱,再組織橫軸線得十字相交,謂天心十道處,乃為穴位所在。以穴法而論,定山向及穴位後,尚須開挖驗土之探井,在天十道之處或穴位上所挖者,概稱金井。相穴之土以定穴之吉凶、優劣、好壞。
 
地理傳統所說:尋龍容易點穴難。又說: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又說:龍若真時穴便真,龍如不真少真穴。楊公祖師說:有龍無穴不葬,一:穴形非百物形象之形,而取四象窩,鉗,乳,突之形.。二:穴星,非九星之星,而取張子微五星;金,木,水,火,土之星.三:穴證,則致辨粗,惡,峻,擁,腫,虛,損,之堵凶.觀其凶,究其形,審其證,察其忌,則山龍之性情,融結之真偽,自不能遁,.而仁者;孝子欲卜宅,與葬親獲吉兆,以定其親者,而獲其福。龍之結穴必停聚而止,所謂止者;亭者,其砂水環繞相聚,而不欲散的,結穴必為龍之落脈處,首詳行龍之氣度,何龍過峽?如何挺身轉翅?如何束氣開頂?立於束氣頂處,看四砂如何過脈纏護?砂峰折起伏,或落于三吉之位,或六秀之方,再看龍虎之左環右抱,而形成之明堂,穴必中分其局,然後細察其他,以高低左右前後適當其處而定穴。論貴穴;必自然帶有旗鼓,左印,右筆,護衛,天馬,貴人,倉庫,三吉六秀,青龍又護龍,白虎又護虎,明堂水歸,案砂出貴人等。水從貪狼,武曲,或巨門,輔弼水來過堂。從破軍而出,即在龍虎砂之內,小明堂之間下羅經,用線字看在外盤哪一字上,看龍從何字入首,是生,旺,死,絕龍或先天卦龍,或後天卦龍,先定了局,再參考撥砂(消砂納水)座向。(正穴之土色特徵):依地母卦納甲之法,判定土色之吉凶,而土色以紅黃為上吉。青白色次之,青黑色又次之,惟大吉多特具五色土而上吉。世人以黑色土最差,依先賢考究土意全為黑色者不葬為佳。然學者須知,土色只為是否獲得正穴之特徵,並不能決定龍穴之優劣,及富貴之大小,完全決定于來龍之等級。所以不可計較於任何一種顏色,福地福人居,真龍穴的其土色均上上之選。故不必太顧慮。茲將在穴場測得陰或陽何種龍入首,其土之顏色以供參考:(乾來龍:穴土必黃)。(巽來龍:穴土必黃)。(兌來龍:穴土必白)。(坎來龍:穴土必黑白)。(離來龍:穴土必黑)。(艮來龍:穴土必青)。(震來龍:穴土必紅)。(坤來龍:穴土必青黃)。以上之來龍,其納甲同論,穴的土質喜細而堅,光彩鮮明而不澤,土之氣帶有芝蘭香味者為上吉貴穴。——(穴之五不葬)一:氣以生和,'童山不可葬’(不生草木之山)。二;氣因形來,'斷山不可葬’(崩陷鑿斷,則氣脈不能續)。三:氣因土氣:'石山不可葬’(惟崖岩焦黑,青板頑硬者)。四:氣以形止,'過山不可葬’,(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稱過山)。五:氣以龍會,'獨山不可葬’(獨立之山,全無依靠,風吹氣散)。(穴之六戒)一:莫尋去水地,立見敗家計!二:休尋劍背龍,殺師在其中!三:忌怕凹風吹,決定人丁絕!四:最嫌無案山,衣食必艱難!五:坐怕明堂缺,決定敗家業!六:偏嫌龍虎飛,人口兩分離!。(穴有十忌)一:忌後頭不來。二:忌前面不開。三:忌乾水反弓。四:忌凹風掃穴。五:忌龍虎直去。六:忌直謝沖橫。七:忌淋頭割腳。八:忌白虎回頭。九:忌龍虎相關。十:忌水口不關。穴有十不向:一:不向流水直去。二:不向萬丈高山。三:不向青黑赤石。四:不向白虎過堂。五:不向斜飛破碎。六:不向外砂無案。七:不向面前逼窄。八:不向山凹崩缺。九:不向大山高莊。十:不向山飛水走。...

夫穴造化之所秘也。何謂秘?方丈之土,蘊神妙不測之功,匪人不授,安得不得乎。故穴當結時,則必變焉。突然而為高聳,陡然而為低平,方東行而俄西傾,正北去而忽南向,或閃或亥,或倚可斜,或逞奇而岩石碐磳,或示弱而崗阜拓落,或拋蹤而臨田,或坐立而背水,使人駭神眩目,莫測其機,穴之變而秘不可盡言也。亦有變之不覺,平平易易,不奇不怪而福力甚大者,必其理到氣足,如盛德大人,圭角不露,中含至和,又穴之至高也。雖曰變矣,然貫乎一脈之來,而處乎至中之地,乃其常而不變者焉。何以言貫?山之支脈縐然,而個之一貫頂而行,頂如珠,脈如貫,頂非脈,貫則亂,貫不於頂,非貫也。何以言中,如人之心豈非人身至中之處,山穴,即人之心也,亦必居中。蓋心具精氣神,即穴中之生氣也。觀其出脈,如菜之苔,直貫乎根,其結穴如花之必,正接乎蒂,何嘗因變而少偏乎,菜葉護台,花瓣護心,則生氣不傷,而生生之道不窮。苟能循其貫而求其中,則變可達而秘不能秘矣。尋穴之法,必近觀細嫩之頂,詳認結咽之形,有結咽而頂方真,頂真然後察其化生之腦,審其瀉脈之路,腦下三叉,混沌隱微,此個字之中,成功之所也。毬簷天心十道、金魚水、蟬翼砂等語,皆指此處言之,又當以窩突饑飽覆掌、仰掌之類,求其陰陽交度焉。如窩取其突,突取其窩,饑取其飽,飽取其饑,乃陰來陽受,陽來陰受之訣,千古不可易也。穴情萬狀,察識甚難,示法不易,古人論穴法最多,如劉江東《三十六穴法》,厲伯韶《萬金砂》,司馬陀頭《達僧問答》,謝子敬《天機一寸金》,及《三寶經》、《十二倒杖》並立標準法,《二十四葬》之類,各自為法,而理則同,子敬尤為窮穴之變,但不若以頂與脈、砂與水,滾同發明,俾初學易入其書,皆當熟習,而驗之於山水,善用其意,貴活法而不可泥也。

 


論穴補

點穴之法,如針炙焉。當詳其生氣而下之,深不可傷骨,淺不可失氣,高不可破圓,低不可脫脈,如人之炙病,先察脈絡,後察氣候,量其肥瘦而治,則病易痊矣。反是不免傷人也。扡地之穴亦然。詳山之形狀,察其高低、饑飽,脈情緩急、入首龍氣、四金之勢,合而運之,不可概施,又不可失經絡而自用以誤人也。凡脈有脊落者為陰,有窩出者為陽,陰結看胎如雞心魚泡懸乳,皆其正出順脈也。宜就毬簷扡之,如轉皮胃囪流劍,是其側出逆脈也,宜架折扡倚粘也。陽結看窩,如掌心開口全形,皆其正出順脈也,宜就毬簷扡之,如匾大皮刀轉折,是其側出逆脈也,宜架折扡倚撞也。湊入休傷腦,拖出忌溜牙,細看小明堂蝦須界水,明楊公十二倒杖、蓋粘倚撞斬截釣墜之法,分大小八字,然後以手中杖放葬口之中,上對毬簷後樂,串定大小八字,下對合襟前案,便是坐向也。善學者融會其理於形體法度之外,則得矣。

論逆勢

山水之會,前人論頗詳明,而逆字之義,實未透露,所謂有人識得顛倒顛,便是大羅仙。顛倒顛者,逆也。世之論風水者,每不以為然,有逆之論固是,而山水豈能皆逆,若拘地難求矣。蓋山與水常並行,東則俱東,西則俱西,逆何由生,是不然,山水雖並行順矣,乃至結地,則山回水轉,山東聚,水卻西走,山西趨,水卻東走。此山水交相逆也。逆則福力遠,風水之逆,亦有大小之分,砂逆力輕,龍逆力重,逆則其情專一無二,逆愈深,則骨節筋脈愈有力,邊順邊逆又不若兩邊皆與水逆力尤重也。或曰邊逆者已難,如何得兩邊俱逆,答曰:龍跌斷過水,則兩邊俱逆矣。龍來處,首也。當在上流而反居下,節節枝腳逆流,為穴關鎖把截之用。龍去處,尾也。當在下流而反居上,卻翻身逆轉為應為用。地理之妙於逆也,不亦深乎!山水有大轉旋,有小轉旋,若八閩兩浙省基是其概也。一轉不啻數百里,其餘龍之轉旋,或百十裏,或十數裏,有下水界送上堂,會合而去便是逆。經雲“東畔水又歸東去”,是也。人行其間,譬如磨上之蟻,磨動蟻不知,豈識轉之左右。今術士之於風水,一二十裏之轉旋,尚懵然不知,況百里之外乎?誤人誤己,可惜矣!

尋穴秘術
點穴先尋穴證,凡真龍結穴處,必有明顯之佐證,在穴前者則為朝山美,明堂正水勢旺,三者當推朝山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以近案在情為主,朝山高則穴宜高,朝山低則穴宜低,朝山近恐被淩壓,穴宜上聚,朝山低恐防氣散,宜就下沙尋穴,明堂有小中大之別,小明堂在圓暈下,若見平正可容入倒臥者,方是真穴,中明堂在龍虎之間,要取其交會,大明堂在案山前,立穴要同融聚處水勢凡有真龍結穴處,必有潮源水合聚交會,以上為穴前之佐證,在穴後者要樂山峙鬼撐,龍虎有情拱來,,在穴下者,唇齒要平正,在四旁者,要十道全,界水分明,以下為真龍的穴之佐證,苟能於此明辯而審察之,點穴必無錯誤矣,至於穴忌,只在形氣之間,蓋看地取形勢,葬者乘生氣,氣囿於形,故點穴必先因形察,則穴之十五忌自能曉然矣,何謂十五忌,即粗惡、峻急、單寒、臃腫,凹凸、笑露、瘦削、破面、虛耗、疙頭、散漫、尖細、幽冷、蕩軟、頑硬、等是也,要而言之,十五忌皆就形論氣,所當注意者來龍有高山平地之分,看法因之各異,十五忌泰半屬諸高山推幽冷、散漫。蕩軟等,平洋之地居多,總之不論高山平地,苟犯一忌,即為絕地,誤用之,輕則主貧賤,重則人丁減絕。禍患百端,可不慎乎。

 

點 穴

  劉伯溫在點葬鞭山后感觸地說:“我愛鞭山二十年,鞭山對我默無言,今朝始悟鞭山趣,貴穴從來不易扡。”“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一年學得尋龍,十年學不得點穴”。可想而知,點穴功夫是整個風水學之精華;也是最困難,最核心的科目;也是巒頭功失最後驗收的最佳裁判,但是只要勤用心思考,勤行山頭,細心觀察穴場形勢,忠於和酷愛風水這門學問,點穴的功夫是可以掌握的,只要我們有決心……。“我愛青山年複年,青山感動獻真言,今朝始悟青山趣,貴穴不負有心勘”。

  一、定穴法

  點穴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穴場,二是穴位。“穴”古意為土室,是人類防風避雨的地方,所以點穴的核心就是尋找藏風聚氣的地方。

  (一)穴場

  穴場是穴位的週邊。穴是核,穴場是保護層,是肉是皮,穴位最大為2平方米,而穴場就大得多了,構成穴場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來龍要生動,活潑;

  2、要有峰腰鶴膝(束氣的地方);

  3、穴星要完美,秀麗;

  4、要選擇在有龍氣的地方定穴場,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龍氣到的地方,最美也是假的“穴下若無真氣脈,面前空有萬重山”。

  5、站在穴星頂上眺望四面八方,好象一座城堡一樣,層層護衛,層層關鍵,藏風聚氣,固若金湯,古人叫回應,A初落山祖近山來,局勢必須寬,B腰落餘技作城郭,吉氣族斯泊分落後龍擘脈去,貫穿還可取,D脈落曲曲儘是龍,氣勢最豪雄。也即是初落穴的後面,環抱穴位,未落位於穴位前(龍虎砂外),分落位於穴左右,山近祖山落脈,環抱穴位,腰落環抱在末落的週邊,還有認好四勢;(1)詳前觀後,防空曠面吹胸劫背:(2)觀左盼右,忌凹缺面割耳射肓。

  站在穴星頂上,眺望四周,前面平整開闊,鍋鉗,有九曲水,玉帶水流過,或水聚的地方,有龍虎砂護衛,有斜坡由穴星一直延伸到水邊附近,穴位就在這一斜線上,在穴星的斜坡上,不能點在頂部(怪穴除外)。

  (二)穴位

  1、太極定穴法

  站在週邊看,發現有一個園暈,隱隱約約,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細看無影,遠看似有近看似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這就是我們所尋找的真穴。

  (1)太極暈的上部,有半月型的形狀,有分水道向左右分流左右分水,向下部中間流去,叫做合口,而且合一般對正穴位的中線。

  (2)太極動而生陽,園暈肥起為陽。中心突起,故為動中之靜,即窩中有泡,窟中突起的地就是穴位,開瑩時宜淺不宜深。

  (3)太極靜而生陰、園暈瘦陷為`陰,中心有窟,故為靜中之動,即泡中有窩,突中有窟的地方就是穴位,開瑩時宜深不宜淺。

  2、兩儀定穴法

  兩儀就是陰陽,地理以山為陰,水為陽,陰陽之中又有陰陽,龍行龍的陰陽,穴有穴的陰陽。

  兩儀定穴的形狀基本上和太極暈相似,不同的是,在太極暈中間有上半部瘦,下半部肥,或上半部肥,下半部瘦。左半部瘦,,右半部肥,或左半部肥,右半部瘦,瘦而下陷為陰;肥而突起為陽,在點穴前先把太極暈周圍的草木除去,才能分出肥瘦和凹凸;一半肥,一半瘦,一邊凹,一邊凸,這是陰陽二氣交媾的地方,天地交媾,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即是陰陽之道,所以我們在定穴位時,一定要定在陰陽交合的合縫線的中點上,才為正確,偏左偏右,都不能化生。

  3、三勢定穴法

  三勢就根椐人的立、坐、睡三種姿勢演變過來的,所以在穴場確定之後,穴星高大時,就特別注意,觀察穴星的形態,是站,是坐,還是睡,觀察錯了就全盤皆錯。立勢:山勢如人站立,頭俯身聳,氣往上浮,這時出脈,結峻忿,左右低下,穴宜取低處而點。

  6、加減定穴法

  加減定穴法,主要針對左單堤和右單堤而言,而且必須有左、右水過堂,收左右砂水到堂顧穴。

  如右單堤右山先到,虎抱龍,穴向右,枕左加龍減虎,水要從左來往右去,過堂,右山逆水,方合局。

  7、聚散定穴法

  氣聚則吉,氣散則凶。所以點穴一定要選聚氣的地方點,但聚散有三種,一是大局之聚散;二是穴場之聚散。首先選取大局聚氣,這樣從山團聚,眾水相匯,羅城周密,風氣融結,不隱不跌。

  其次選取穴場聚氣的地方,觀穴星周圍,龍氣所到的地方,有否窩面,或垂乳,開口,或吐後,或鉗,或泡,四山擁從,有這些地方點穴,才是氣聚之處。

  還有真氣融結,必有界水分明,上有分,下有合,前有應,後有樂,明堂之水自然來會,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澗,或田源,不是融注,定得特朗。

  但真氣聚處,明堂決不寬曠,若明堂曠,局勢大,必須穴前有內堂,或低田,或小水,或靈泉,或池湖注聚,才是真氣融聚的地方。如果陰堂寬闊必須有陰州關欄束住內氣,而元辰之水聚於明堂,外水或遠湖,或橫帶,如此明堂寬闊無過無妨。

  8、向背定穴法

  向背定穴法主要看穴位周圍的山形是否對我有情,向我者為有情,有情則吉,背我為無情,無情則凶。

  所以點穴時一定注意,賓主是否對我有情,向我他顧和往外之態,水城抱身無斜走,堂氣歸聚無傾瀉,毯褥鋪展無徒峻等等,這樣才是氣聚融結,和山水之情相向也。

  所以古雲“一個山頭下十墳,一墳富貴九墳貧,共山共向共流水,只看穴情零點不真”就是這個道理。

  9、耳角定穴法

  枕龍耳角定穴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看有沒有夾耳峰,夾耳峰在穴後的左右兩旁,主要起擋風的作用,所以定穴位時,不要隨便的移上、移下,就選在夾耳相對,藏風聚氣最佳的地方,也就是說:安龍頭枕龍耳隱而不露,兩畔取用耳爍照穴,穴即在翼厚的地方安龍頭、枕龍角,角耳之下,隨山之大小,依十分之一比例,取其相對稱。古人雲:安龍尜枕龍耳,隱而不露而不隱穴當劃,左右樂山不照穴,扡之定主家消樂。所以這種方式也是以藏風聚氣不露為準則。

 

  二、多角證穴法

  證穴,就是用一定的辦法和物證,來證實你所點的穴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平常所用的證穴方法有朝山、明堂、水勢,樂山、鬼星、龍虎、纏護、唇毯等八種方法。

  (一)朝山證穴

  當你確定穴位的位置時,站在確定的地方:(1)看對面的案山是否符合高不過眉,低不過胸的距離;(2)取近案為准(3)案山是否有情,有情的標準是水城必美,後樂必對,四圍必無缺陷,不必考慮外洋、“外洋千重,不如近一案”

  (二)明堂證穴法

  對明堂的要求,必須完整、開朗、窩鉗、潔淨、團聚,若明堂皇不正,不聚而傾瀉,則真氣不融結,縱有美穴亦湎棄置。

  小明堂:於圓暈下最為緊要,要平正,可容人側臥,則真穴居此,不可左右上下,如誤扡則為凶穴。

  中明堂:在龍虎裏,立穴要使其交會否則失納順暢之機。

  大明堂:“在案山內,立穴要向融聚處為真,否則立穴不真。

  (三)水勢證穴法

  山屬陰,水屬陽,砂交水會真氣才能融結,所以”得水為上“,楊公說”未看山先看水,凡有真龍和正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走曲抱灣灣,有穴分明在此間“。

  所以我們登山點穴一定要看水勢,如水聚于左堂,或水城弓抱在左邊,則穴一定在左邊,若水勢聚右堂,或水城弓抱右邊,那穴位一定在右邊。若正中水潮,或正中溶注,或正中水城圍抱有情,則穴位居中,若潮源遠,明堂寬,穴宜高,或元辰長,局勢順,則穴宜低,此是水勢走穴之大法。

  (四)樂山證穴法

  所謂樂山,就是穴星後面左右的山,他起著擋風的作用,所以有無樂山則穴真不真的說法,如果貼穴的樂山,成星體,如屏、如帳、如華蓋、三合、玉枕、簾幕、覆鐘、頓鼓等形狀者,穴是非常貴的,但是樂山不能太高大雄聳,有欺壓之勢,嵯峨可怕之感,有此,當避開立穴,要切記,犯之必主凶敗。

  枕樂山之法如下;樂山在左,則穴在左。樂山右,則穴居右。樂山在中,穴居中。如左右俱枕樂山。可能結雙穴,或結一穴居中,樂山近則依近,短則取長,少則枕多,以樂而推,一定不易。

  如果樂山高大壓穴,就左山壓穴,則穴居右,右山壓穴,則穴居左,前山壓穴,則穴歸後,後山壓穴,則穴居前,四周山背均平,穴居中心。

  (五)鬼星證穴法

  其實鬼星和樂山,沒有多大的區別,在形態上區別鬼星尖些,樂山園些都是穴星後面左右,與樂山相互對照,顯映。

  橫落偏斜之穴,穴後一定要有鬼星,直來撞背結穴的,不必要論鬼,以鬼證穴的法則如下:

  鬼在此止,穴在此住,鬼在此生,穴在彼處。立穴不能有誤差,否則鬼奪去氣,穴不能收,則為失穴。主敗禍立至,所以鬼高,穴也高,鬼低穴也低,鬼出左,穴居左,鬼在右,穴居右,鬼不可太長,太長,則奪我之真氣。

  (六)龍虎證穴法

  龍虎證穴法,主要是講龍虎的護從,曲手之好壞。強弱與美惡,龍強從龍,虎強從虎,這是定穴之大法;還有龍山逆水,則穴依龍,虎山逆水則穴依虎,左單提,則穴挨左,右單提則穴右,龍虎山高,穴亦高。

  龍虎山低,穴亦低,龍山有情,穴在左,虎山有情,穴在右。龍虎皆有情,不高不低,穴居中,龍山欺穴避其龍而依虎,虎山欺穴避其虎而依龍,龍山先到,則收龍,虎山先到,則收虎,無龍要水繞左宮,無虎要水繞右畔。

  (七)纏護證穴法

  纏護比喻貴人和侍衛的關係,既然是侍衛,就不可隨便離開主人,也不敢近迫主人之身,所以守護在此。穴也在此。立纏在此,其穴在此,實質上是指護送之砂,多少和有情,無情,護送之砂多且彎抱有情,送短,穴在內,送長,穴在盡,送偏,穴亦偏,送盡穴即止。

 

清 東 陵

  (八)唇毯證穴法

  唇毯象人的嘴唇,是穴下餘氣髮露的特徵,大的叫毯,小的叫唇,如果真龍結穴,一定有餘氣吐露而為唇毯,故毯在此鋪,穴在此住,唇在此吐,穴在此定,是天造地設,自然的現象,無此,不是真結穴也,特別是橫龍結穴,必須有此特徵,不可忽視。楊公說;

  貴龍落處行毯唇,氈唇之龍富貴局。

  問君毯唇如何分?穴下有坪如鱉裙。

  譬如貴人有拜席,又如僧道毯具伸。

  真到到穴有實唇,便是假龍也富足。

  (九)天心證穴法

  即是以穴位為中心,配合前、後、左、右四周之星峰,有情與否,天心十道的穴法則是前有照山,後有蓋山,左右有夾峰而且對應,拱護,不可有一位空缺,否則,不是天心十道,就是以此來證穴,點穴時一定要詳細審視,不得偏脫,即是夾耳峰,不可脫前,不可脫後,前後照山,不可偏左、偏右。

  (十)分合證穴法

  我們在點穴時,首先看(1)有否八字水分流;(2)大八字內又有小八字水;(3)兩兩旁還要有蝦須水,金魚腮水分流,交到穴位下方合口,流去方為真穴,這叫陰陽交度,上有分下無合,則是陰陽不交穴是假穴,三分三合是點穴之秘要。

  三、審穴之貧富貴賤

  若識富貴與貧賤,於穴中仔細辨,先看來水與去水,次審龍形定的端。

  富穴:十個富穴九個窩,恰如大堂一暖閣。

  八面凹風都不見,金城水繞眠弓案。

  四周八方俱豐盈,水聚天心更有情。

  入首氣若龜蓋形,富比陶朱塞上翁。

  貴穴:十個貴穴九個高,氣度昂昂壓百僚。

  旗鼓貴人分左右,獅象禽星帶衙刀。

  眠弓案山齊胸下,臨官秀峰聳雲霄。

  三吉六秀並天馬,貴如斐杜福滔滔。

  貧穴:十個貧穴九無關,砂水飛直不灣環。

  水禦斜流龍虎反,簸箕水去退田莊。

  扡瑩誤人犯諸煞,世代寒貧似範卡。

  賤穴:十個賤穴九反弓,桃花射肋直相沖。

  子午卯酉為沐浴,掀君舞袖探頭形。

  更有抱肩斜飛類,翻花扯淺假公卿。

  尤防離兌與巽位,砂水反背穢家聲。

  請大家注意,不論在高山,或者平地,我們在定穴位的地方,一定要尋找有形影、口角、窩突。弦棱、化生腦、毯簷、蝦須、蟹眼、仰梅花、覆梅花。金魚界合,上陰下陽,上陽下陰,左陰右陽,左陽右陰,邊明邊暗,邊硬邊軟,邊肥邊瘦,都是天地陰陽之氣交媾的地方,有了以上這些特徵,你點的穴才是正確的,才是吉穴。

  1、口角:夾在穴的兩邊,向內彎曲的地板,亦稱(蟬翼砂)。

  2、蝦須:在穴位或穴場兩邊分流下來隱微的水路,而且在穴位前面匯合流去,它有大有小,大的界明穴場,小的分清穴位。

  3、蟹眼:在穴山下有兩個微微突起的角形地塊,是用來判斷穴之正偏的依據。

  4、金魚:穴位下面有一小山或一聲石頭苞,而且在下面有泉水又終年不涸。

  5、毯唇:即唇口,龍氣經過穴位,餘氣吐露,大的為毯,小的為唇,毯在此鋪,穴位在此上,唇在此吐,穴在此扡,天設地造,自然應之,不可忽視,橫龍之穴,更要注意。

 

清 東 陵

楊公風水點穴法--十二杖法點穴術

倒杖法”最先由贛派始祖楊筠松提出,因其定穴有十二種方法,故又名“十二杖法”,現將十二杖法詳注如下: 

順杖――順接來脈、正面點穴。這種穴位一般位於主山峻拔端正、落脈逶迤而下的山麓之地,此處脈氣不強不弱、不軟不硬,站在這個地方觀看巒頭,仰角一般為30°左右,因而不會產生壓抑感,此外朝山、案山遠近相迎,龍砂虎砂左右護逆,形勢理想故用順杖。

逆杖――逆接來脈、背向受穴。此杖法適合於選擇那些祖山聳拔清秀,而主山卻細嫩無脊,平淡無奇的穴位,不過它要求祖山與主山之間必須開闊無障,保持相當距離,即所謂“兩旁開睜、而不逼壓”。因為只有疏遠才能使權充朝案的祖山不致喧賓奪主(回龍顧祖格)對主山構成威脅,這種審美情趣與人間某些掌握權柄的人既想讓才華出眾的部下為其賣力,又要防範他們超過自己,與這樣的一種心態如出一轍。
 

縮杖――氣聚山頂,縮脈受穴。此杖法多用在四周山勢過於挺拔而來脈又不很強硬的情況下,為了不使居者感到壓抑,將穴位選在落脈上部。這樣可以使“諸煞自然低伏”。

綴杖――如線綴衣,取穴於脈。多用在龍勢雄急、落脈強健、山形陟峭之地。為了不使主山逼壓居者,所以要適當遠離山麓一段距離,就龍脈將盡不盡之處定穴,以降低仰角,以不致於有壓迫感。由於這種杖法有似綴扣於衣,故名綴杖
 

開杖――山脊如刃、如勢直沖、當頭有殺,故在脈之兩旁分開受穴。山脊風大這是常識,因此,閃開山脊線(即所謂的脈氣),在其兩側點穴,就是所謂直來取斜的原理,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穿杖――脈自旁來、於腰點穴,有似於線穿針眼,柄塞斧孔,故名穿杖。多見於龍脈直來橫接或斜來正接,其環境要求不外乎前有朝案後有依託,龍虎彎抱、堂水中聚。 

離杖――脫離來脈,遠處受穴。此法常用于龍脈頓跌,而龍砂、虎砂又遠離主山的情況下,如此點穴據說是因為脈急難停、脫落平坦,如蠶之脫繭、蟬之脫殼,形體雖在此而生氣別脫出於外也。其實真正的原因則在於主山立陡、龍虎遠衛,因而若離開來脈相當距離選擇穴位,既可收到綴杖效果,使主山不致壓抑,又可平衡其周邊關係,使穴位不至於過份臣服於後山而相對疏遠了左龍右虎與朝砂、案砂,所謂處世之道,不即不離,做人之要,貴拉關係,人際如此,山水亦然。 

沒杖――陰來陽受、龍勢雄急、急落開窩、氣沉窩底,脈既深沉而來,則穴必深藏而受,故名沒杖。所謂“陰來”是指山無凸形,多呈凹狀,猶如單人沙發,此穴多見之於山間小盆地,將穴位選在“窩底”即盆地的最低處,雖然不無壓抑之嫌,但在盆地過小,因而也難以使用綴杖、離杖的情況下,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若窩太深,又應使用架法,將穴位選在盆地邊沿上 

對杖――將杖頭對準前後左右,取其四勢,登對而中心受穴,在龍真穴正、四勢平和,可是落脈卻沒有“窩、鉗、乳、突”這些明顯的地貌特徵可資選擇的山間小盆地,用沒杖等法比較困難,於是,堪輿家就只好對前後左右,以“天心十道”之法定穴,故名對杖。 

截杖――截去穴前多餘之氣即吐出之舌,以受穴位。此種穴形的特徵是來脈 兩水夾山、一水橫攔,呈長崗之形,左右雖為夾拱,卻難包其長吐之舌,故立穴宜截去其多餘之氣,於“舌根”正中騎脊立穴,長舌猶如漢字“本”字去其豎劃下部即成太字,(比如說三個長崗形山脈下延,準備定穴在中間山脈,但中間山脈盡頭又比兩邊山脈長,這樣龍虎砂就包不住,故把前面裁掉穴位退回龍虎之內也)明代十三陵之首的長陵,就用的是截杖,所截的長舌(即史書上所說的北坡)足有一公里長。

犯杖――傷犯來脈,鑿山受穴。此法適合於在四周眾山高大,其中一龍低小的條件下選擇穴位,它與縮杖的相同點是都在高處點穴,而不同點是縮杖中來脈雖低小,可是卻款款可行,落勢平緩,因而即使高處也有寬敞之地可以受穴,而犯杖就不同了,其中落脈不僅低小而落勢峻急、峭拔聳立,因此,欲在高處點穴就不能不大挖土石,清理場地,這在古人看來,總有點傷犯脈氣,故稱為犯杖。
 

頓杖――頓起高丘、以壘穴山。適於選擇的穴位的特徵是,四周眾山低小,其中一龍獨高,可來龍去脈不太清晰,給人一種孤單感,為避“私生子”之嫌,所以要“堆客土以聚生氣培假阜以配真局”,用人工堆山的方法再造一個小主山,從而使此龍上升到“爺”字輩,成為祖山。明代十三陵之一的泰陵,其背後的筆架山,雖然脈絡比較清楚,四周眾山也不低小,可是由於背山險峻、來勢雄急,故為避其殺氣,也用了頓杖之法,在穴後山堆起一小圓丘。

以上是堪輿大家點穴的12種技法,它們基本滿足各種形勢的點穴需要。當然,在實踐中堪輿家有時會同時兼用兩種杖法,如順兼縮、順兼逆、逆兼穿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