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輕時,最容易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也最容易對他人產生幻想。
自負聰明,就會自吹自擂、自高自大、盲目蠻幹,弄得大家無法合作。很多有才的人就栽在這上面。
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通常是有兩套標準的。傑克·倫敦在《海狼》中說:“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作鑽石,而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卻只不過是鑽石的同素異形體:碳。”
很多情形之下,旁觀者可以一眼就分出甲和乙之間的高下來,相去不可以用“裏”計。但就算甲、乙之間,高下相去要以“光年”來計,低下的一個,仍然會認為自己和高上的那個可以比一比。
別太高估自己,也別太低估別人,讓人家來評估你,可使你更瞭解自己。
另一方面,不少的人對他人心存幻想,總想從別人那裏得到好處和幫助。但是你沒有價值和實力,別人幫你,你也立不起來。
古語說:“聰明二字不可以自許,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
有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拜求菩薩。走進廟裏,驀地發現在菩薩的神像前已有一個人在跪拜,那人居然長得和菩薩一模一樣,毫釐不爽。
“你是菩薩嗎?”虔誠的佛教徒問道。
“是。”那人答道。
“您本法力無邊,為何還要拜自己呢?”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菩薩答道,“可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這是個有關佛的故事,它令人深思回味。想來凡人之所以為凡人,可能就是遇事喜歡求人吧。而菩薩之所以為菩薩,大約就是遇事只求自己的緣故吧。再進一步想,如果人人都具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剛毅和自信,也許人人都會成為自己救苦救難的菩薩。
名不見經傳的小仲馬經常寫一些文章去投稿,但是他的稿子經常被退回,他的父親大仲馬看著不忍了,便和他說:“你投稿時可以和收稿人說你是我的兒子,他們會優待你的。”而小仲馬卻說:“不,我不需要您的幫助,我要靠自己。”經過一次次地退稿和一次次地嘗試,終於,一部傳世之作《茶花女》誕生了。
試想,如果小仲馬聽從他父親的話,也許會受到優待,但我想他很難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所以正如觀音所說:求人不知求己。
《皮鞋誕生的故事》,有一個版本講得很精彩: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要到全國各地巡視,可擔心道路坎坷,就命令大臣把他途徑的道路像王宮一樣都鋪上皮子。國王要求每一步都要踩到皮子上。面對改變全國路面的命令,讓大臣們為了難:“別說皮子鋪路多麼浪費錢財,那麼多皮子去哪里組織貨源啊!”後來,聰明的大臣用上好的牛皮,製作了一雙精美的皮鞋。國王穿上皮鞋,高興地巡視了全國各地。發明皮鞋的大臣,滿足了國王“每一步要踩到皮子上”的要求。這絕妙的解決方案,就是及時“求己”的結果。
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困難和難題,有時候,當我們無力改變大環境、也無權要求人家改變時,就應該像聰明的大臣一樣,要求自己改變,以適應環境。人生就是一種人人能學,而無人能教的藝術。那麼,要懂得人生,就成就一生,快樂一生,必須掌握“求己”的法寶。在我們怨天尤人的時候,首先應該考問自己怎麼樣:當您要求大環境改善時,應該先看看自己的小環境是否改善了。
手背朝下求人,容易求出惰性;攥緊拳頭求己,才能闖出新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