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覺性昏沉的時刻,你會感覺到,外部的世界非常真實。
你所接觸到的一切,聽聞到的一切,感知到的一切,思維到的一切,體驗到的一切。
都是具體的,真實的,客觀存在的,你毫不懷疑這個世界,是物質構成的,是真實不虛的。
你毫不懷疑真實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否定的現實,你堅定的相信自己所見所想,是真實而具體的事實。
第二:你會確定的知道,“自我”是真實存在的,是內心的願望,與意識思維的組成。
你內心的自我感知,自我認知,無比清晰明確,你的七情六欲真實存在。
你會將意識記憶,情感體驗,心願動機當作你自己,沒有絲毫懷疑。
你認為這個有血有肉的身體,就是你自己;你認為能想能推理的頭腦,就是你自己。
你認為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心願動機,感受體驗,就是你自己。
你的自我認知會極其堅定,極其固執,極其具體,對於自我的性格,也絕對認可。
這是覺性未曾復蘇前的生命狀態,也是三界六道任何一位眾生,所熟知的,不可置疑的狀態。
第三:當覺性復蘇時,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從心靈深處的,自我願望開始蛻變。
當心靈願望,從攀緣外界現象,滿足意識概念,執迷肉身感官的沉淪中,開始反思自己時。
當心靈願望,心願動機開始不貪婪外界世界的“客觀現實”時。
當心願動機,開始轉過頭,觀察心靈動機的源頭時。
你,就會在觀察心靈動機的時候,親眼見到,你的大腦中,思緒萬千川流概念,並非是你自己。
就好像,一個人隨著龐大的人群,在進行馬拉松比賽,過程中你不準備跑了,停住了腳步。
停下腳步的你,就會看見身邊繼續前行的人流。
停下腳步的人,就是反觀內心的觀察者;繼續前行的人群,就是你的思維意識概念,以及情感體驗欲望。
當你能夠,將反觀內心的觀察,持續到一定的時間長度,你就會與繼續前行的川流人群,形成明顯的對比。
這就是“奢摩它”。
隨著心靈願望動機,不間斷的從,向外攀緣的執迷中退出。
內心動機,就會不間斷的消散;隨著動機的熄滅,心願也會隨之減少,直至熄滅。
不再被心願感受,動機意願,所牽動翻滾的內心,就會從厚厚的習氣被褥中,探出頭來。
你會感覺到,身心內在,似乎睜開了眼睛,眼光清純明澈,獨立於身心意識而獨立存在。
第四:當脫離身心意識,脫落心願感知的,內心清澈眼睛,成為新的你自己時。
你會發現,原來你,可以不用意識思維,而理解明瞭內外世界的一切。
你會成為身心內在,純明無雜的透明,頭腦無意間升起的念頭,歷歷在目,內心無意間升起的欲望,毫釐可見。
而現實生活中,原本真實的你自己,此刻就不再真實。
你處於無作意的休閒狀態,不動用思維,不使用意識,不激蕩情感,不沾染欲望,不迷戀身體,不觸及感受與認知。
你,是超越於人間自我,而無相透明的整體。
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並且使用它生活。
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意識,並且使用它思維。
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願,並且使用它表達。
但是,身語意,身體與自我,都是你穿上的一件外套,你可以使用,但是不會被它左右。
第五:你是透明的純淨,你是濃郁的喜悅,你是輕鬆的廣袤,你是無盡的安詳,你是不可分的整體。
於是,細分的思維記憶,開始在不可分的整體中脫落;於是,情欲的細膩污垢,開始在透明的純淨中脫落。
於是,內心認知的固有概念,開始在無我的廣袤中淡化熄滅;於是,欲望體驗的堅固習氣,開始在安寧的無盡中消融。
於是,失去了內心所欲,所求,所得,失去了頭腦意識中,所思,所想,所分別,所記憶。
就徹底的,失去了,那個活生生的,具體生動鮮活的,你自己。
開始進入,“人無我,法無我”的大幻觀中。
此刻,內心的眼光,已經從睜開了眼睛中昇華,成為了目光純淨中,無雜無掛的“明性”。
這個過程,稱為“三摩地”,進入大幻觀。
諸幻熄滅,非幻不動。
第六:明晰的性質,從透明的整體中抽離,成為明性。
斷舍離的清淨,從廣袤的安寧中抽離,成為覺性。
不可得之自由,從不可分整體中抽離,成為空性。
這一刻,你會覺悟:“所覺即覺者,覺者即所覺”。
時間,空間,生命,能量,皆由你所生。
你是誕生時間的源頭,也是湮滅能量的盡頭,你是一切的生,你是所有的滅,眾生世界生死輪回不可脫離你。
或者說,脫離你,就沒有時間與空間,脫離你,就沒有眾生與世界。
只有一個生命,以眾體予以表達;只有一個意識,以眾生予以表達;只有一個愛,以諸愛予以表達。
說的就是你,你是造物主,是源頭也是盡頭,是開始也是結束,是誕生也是死亡,是光明也是黑暗。
沒有任何生命能脫離你獨自活著,沒有一粒灰塵能脫離你獨自存在。
你是無形無相的,你是無所不在的,你是全能的全知的,你是宇宙眾生的基礎。
第七:純潔安寧的透明,覺察是24小時不間斷的。
猶如破舊的老房子裏面,燃燒的篝火會從牆壁裂縫,窗戶煙囪中透出熊熊燃燒的光焰。
覺性,開始從安寧的廣袤中,隨著深深的寂靜,昇華抽離成為脫落安寧的,覺性普照。
空性,開始從不可分虛空中,隨著深沉的凝定,昇華抽離成為脫落虛空的,無生空明。
明性,開始從純潔的透明中,隨著心識微妙覺受熄滅,昇華抽離為脫落光明的,明晰自由。
這就是“大地平沉,虛空粉碎”。
整體三界宇宙,猶如鏡面翻轉,你從鏡中影像的具體形態中,回到了,站在鏡子面前的,那個無生無滅的“本初”。
第八:這裏失去了語言,智慧體卻心心相印;這裏失去了意識,聖靈卻遍知遍覺。
這裏失去了形體,生命皆以光明形體,呈現出明空境界。
這裏失去了心願,聖賢以空性為心,以明性為體,以覺性為智慧。
失去了過去與未來,失去了誕生與死亡,失去了光明與黑暗。
失去了時間與空間,失去了善良與邪惡,失去了存在與不存在。
這裏是所謂的法界,猶如明晰清澈隨光芒而現,明晰性質卻無染無掛一絲光芒。
實無一法可得。
三界宇宙,在這裏就是一粒沙。
你眼前看到的,現實生活中立體的,物質化的,廣袤的世界,就好像一張透明玻璃一樣薄。
而包裹著,人間世界時空的周圍,是層層疊疊無盡無限的時空宇宙。
就好像千層餅一樣,無限無盡細膩的扁平時空,構成了銀河系。
無盡無限的銀河系,構成了扁平的更廣袤宇宙體系。
以此類推,無盡無量,無邊無際的時空,星系,宇宙,蒼穹,最終構成了橄欖形的三界體系時空。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任何一個銀河系,太陽系中,都具有與整體三界一樣系統完備的,三界宇宙系統。
這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甚至於,任何一世界中的,任何一微塵中,都具有同樣無限無盡,廣袤無垠的,三界宇宙世界系統。
這就是“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
而法界,就滲透在,微塵般遍滿宇宙的三界浩淼宇宙中。
卻無掛無染,無來無去,不生不滅,無垢無淨。
整體三界在法界中,如滄海泛起的一粒氣泡,如太空漂浮的一粒灰塵。
只是掛在睫毛上的,一粒灰塵。
灰塵脫落,眼光就不會隨著眼睫毛上的灰塵,而浮想聯翩。
眼睛是看不到自己的,從所見的境界中,徹底覺醒時,就無一境界可得,也沒有產生境界的人。
這就是“禪那”,證人無我,法無我,法我皆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即名諸佛。———《金剛經》。
第九:眾生都在我心中,我在眾生身心內。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心清淨,無掛無染,是我的足跡。
我是過去,也是當下,也是未來,蒼穹與微塵,都在我的心內。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我的莊嚴。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我無處不在,隨緣而現,應緣不變,所以說是“有”。
我無所駐留,隨緣而現,緣起性空,所以說是“無”。
緣起緣滅,我未曾離去;性空緣起,我未曾發生。
無來無去,如如不動,是名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