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行善人樂我亦樂,奸謀使壞徒自壞

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逞奸謀事,事難必其穩重,可惜他徒自壞心。

【注釋】 快意:心中十分愉快。

【譯文】 做好事幫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自己也會感到十分愉快。使用奸計,費盡心力去圖謀,事情也未必就能穩當便利,只可惜他奸計不成,徒然擁有壞心腸。

52、以人為鏡吉凶可鑒,小河不察亦可覆舟

不鏡于水,而鏡於人,則吉凶可鑒也;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則細微宜防也。

【注釋】 鏡于水:以水為鏡。鑒:明察。蹶:跌倒。垤:小土堆。

【譯文】如果不以水為鏡,而以人為鏡來反照自己,那麼,許多事情的吉凶禍福便可以明白了。在高山上不易跌倒,在小土堆上卻易跌倒,由此可知,愈是細微小事,愈要謹慎小心。

53、知足者,得其樂

凡事謹守規模,必有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注釋】 規模:原有的法度;一定的規則與模式。

【譯文】 凡事只要謹慎地守著一定的規則與模式,總不致於出什麼大的差錯。一輩子只要衣食無憂,家境使可算是自給自足了。

54、休爭閒氣處事良方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注釋】 不耐煩:不能忍耐煩瑣之事。

【譯文】 對人對事不能忍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對任何事情都能抱著寧可吃虧的態度,便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55、讀書自有樂,為善不邀名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注釋】 邀:求得。

【譯文】 把讀書當作是終生事業的人,就該懂得由讀書中得到樂趣。抱著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聲。

56、謙虛美德矣

知往日所往之非,則學日進矣;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注釋】 非:不是之處。取:取法。

【譯文】 知道自己過去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那麼學問就能日漸充實。看到他人可學習的地方很多,自己的道德也必定能逐日增進。

57、敬人者人恒區之,靠他人莫若靠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注釋】 敬:尊重。

【譯文】 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依賴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58、學長者待人之道,識君子修己之功

見人善行,多方贊成;見人過舉,多方提醒,此長者待人之道也。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注釋】 過舉:錯誤的行為。謗語:譭謗的言語。

【譯文】 見到他人有良善的行為,多多地去讚揚他;見到他人有過失的行為,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這是年紀大的人待人處世的道理。聽到他人對自己有讚美的言語,就更加勤奮勉勵;聽到他人譭謗自己的話,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這是有道德的人修養自己的功夫。

59、奢侈慳吝俱可敗家,庸愚精明都能覆事

奢侈足以敗家;慳吝亦足以敗家。奢侈之敗家,猶出常情;而慳吝之敗家,必遭奇禍。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猶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見大凶。

【注釋】 慳吝:吝嗇。覆事:敗壞事情。

【譯文】 浪費足以使家道頹敗,吝嗇也一樣會使家道頹敗。浪費而敗家,有常理可循,往往可以預料;而吝嗇的敗家,卻常常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災禍。愚笨足以使事情失敗,而太過精明能幹亦足以使事情失敗。愚笨的人壞事,只是個小過失;精明的人壞事,事情就很嚴重了。

60、安分守成,不入下流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定為敗路;讀書人,幹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注釋】 塵市:塵市本意為城鎮,此處泛指市場上的商業行為。幹與:參與。衙門詞訟:替人打官司。下流:品格低下。

【譯文】 種田的人,改學做生意,一定會失敗;讀書人,若是成了專門替人打官司的人,品格便日趨下流。

61、物質享受要知足,德業追求無止境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業勝於我,某人學問勝於我,則可以自慚矣。

【注釋】 境界:環境,狀況。

【譯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環境還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運也比自己差,就應該知足。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我高尚,某人的學問也比我淵博,便應該感到慚愧。

6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富者可以為法;讀《論語》齊景公一章,貧者可以自興。捨不得錢,不能為義士;捨不得命,不能為忠臣。

【注釋】 公子荊:《論語子路篇》: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敬美矣!孔讚美衛公子荊,不但知足,而且善於治理家產。齊景公:《論語季氏篇》:齊景公有馬千匹,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自興:自我奮勉。

【譯文】 讀《論語子路篇》公子荊那章,可以讓富有的人效法;讀《論語季氏篇》有關齊景公那一章,貧窮的人可以為之而奮發。如果捨不得金錢,不可能成為義士;捨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為忠臣。

63、富貴必要謙恭,衣祿務需儉致

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注釋】 大患:大禍害。衣祿:指一個的福祿。久延:長久之意。

【譯文】 財富與顯貴,都容易招來禍害,一定要誠實寬厚地待人,謙虛恭敬地自處,才不會發生災禍。個人一生的福祿都有定數,一定要節用儉省,才能使福祿更長久。

64、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見塵世之間,已分天堂地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

【注釋】 降祥:降下吉祥。降殃:降下災禍。

【譯文】 做好事得到好報,做惡事得到惡報,由此可見,不必等到來世,在人間便能見到天堂與地獄的分別了。人的心是相同的,心中具有的理性也是相通的,由此可知,愚笨平庸的人,並不被拒絕在聖賢的境地之外。

65、要心平氣和處世,勿設計機巧害人

和平處事,勿矯俗為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注釋】 矯俗:故意違背習俗。

【譯文】 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不要故意違背習俗,自鳴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剛直,要不設計機巧,自認為聰明。

66、要救世,勿避世

君子以名教為樂,豈如嵇阮之逾閑;聖人以悲憫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注釋】 名教:指人倫之教、聖人之教;亦為儒教之別名。《世說新語》德行篇:王平子、胡母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 體者,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樂廣認為,聖人之教中即是一片樂園,不假外求,不必如此放浪形骸。嵇阮:嵇指嵇康,阮指阮籍,皆為竹林七賢之一。逾閑:指逾越軌范,失於檢點。沮溺:沮指長沮,溺指桀溺,為春秋時避世的隱士。

【譯文】 讀書人應該以鑽研聖人之教為樂事,怎能像嵇康、阮籍等人,逾越軌範,恣意放蕩?聖人抱著悲天憫人之胸懷,關心民生的疾苦,並不效法長沮、桀溺的避世獨居,不理世事。

67、勤儉安家久,孝悌家和諧

縱容子孫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專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

【注釋】 偷安:不管將來,只求目前的安逸。敗門庭:敗壞家風。貲財:財產。骨肉:比喻至親。

【譯文】 放縱子孫只圖取眼前的逸樂,子孫以後一定會沉迷於酒色,敗壞門風。專門教子孫謀求利益的人,子孫必定會因爭奪財產而彼此傷害。

68、忠厚足以興業,勤儉足以興家

謹家父兄教條,沉實謙恭,便是醇潛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儉,定為修久人家。

【注釋】 沉實:穩重篤實。醇潛:性情敦厚不淺薄。祖宗成法:祖宗所遺留下來的教訓及做事的方法。

【譯文】 謹慎地遵守父兄的教誨,待人篤實謙虛,就是一個敦厚的好子弟。不擅自刪改祖宗留下來的教訓和做人做事的方法,能厚道儉樸地持家,家道必能曆久不衰。

69、知蓮朝開而暮合,悟草春榮而冬枯

蓮朝開而暮合,至不能合,則將落矣,富貴而無收斂意者,尚其鑒之。草春榮而冬枯,至於極枯,則又生矣,困窮而有振興志者,亦如是也。

【注釋】 尚其鑒之:最好能夠看到這一點。

【譯文】 蓮花早晨開放,到夜晚便合起來,到了不能再合起來時,就是要凋落的時候了,富貴而不知收斂的人,最好能夠看到這一點,而知道收斂。春天時,草木長得很茂盛,至冬天就乾枯了,等枯萎到極處時,又到了草木再度發芽的春天了,身處窮困的境地而想奮起的人,應當以這一點自我勉勵。

70、自伐自矜必自傷,求仁求義求自身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仁字從人,義(義)字從我,講人講義者,不必遠求。

【注釋】 自伐自矜:伐與矜都是自我誇耀的意思。

【譯文】 伐字的右邊是,矜字的左邊是,戈、矛都是兵器,有殺傷之意;從這兩個字,自誇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極大的警惕。仁字在旁邊的,義字的下面是,可見得要講仁義,並不在遠處,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實行。

71、貧寒也須苦讀書,富貴不可忘稼穡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

【注釋】 稼穡艱辛:種田及收成的辛勞。

【譯文】 縱使家境貧窮困乏,也要讓子孫讀書;雖然是個富貴人家,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穫的辛勞。

72、勤儉蘊育廉潔,艱辛煉鑄偉人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

【注釋】 清趣:清新的樂趣。化機:造化的生機。庸福:平凡人的福分。

【譯文】 勤儉可以修養一個人廉潔的品性,就算住在竹籬圍繞的茅屋,也有它清新的趣味。在寂靜中,容易領悟到天地之間道理,即使鳥兒鳴啼,花開花落,也都是造化的生機。能一輩子快樂無愁的過日子,這只不過是平凡人的福分;經歷萬種艱難困苦,才能成就一個偉人。

73、存心方便無財也能濟世,慮事精詳愚者也成能人

濟世雖乏貲財,而存心方便,即稱長者;生資雖少智慧,而慮事精詳,即是能人。

【注釋】 貲財:財貨:存心方便:處處便利他人。

【譯文】 雖然沒有金錢財貨幫助世人,但是,只要處處給人方便,便是一位有德的長者。雖然天生的資質不夠聰明,但是,考慮事情卻能處處清楚詳細,就是一個能幹的人。

74、閒居常懷振卓心,交友多說切直話

一室閒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見。

【注釋】 振卓心:振奮高遠的心。切直話:實在而正直的言語。

【譯文】 閒散居處時,一定要時常懷著策勵振奮的心志,才能顯出活潑蓬勃的氣象。和別人相處時,要多說實在而正直的話,才是古人處世的風範。

75、有才若無有德若虛,富貴生驕奢淫敗俗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觀顏子之若無若虛,為學豈容自足。門戶之衰,總由於子孫之驕惰;風俗之壞,多起于富貴之奢淫。

【注釋】 不驕不吝:不驕傲,不鄙吝。

【譯文】 周公制禮作樂,是周朝的聖人,但是,他卻不因為自己的才德,而對他人有驕傲和鄙吝的心。有才能的人,哪里可以自以為了不起呢?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卻有才若無,有德若虛,不斷虛心學習。求學問哪里可以自以為滿足呢?一個家族的衰敗,總是由於子孫的驕傲懶惰,而社會風俗的敗壞,多是由於大家過度的奢侈浮華。

76、凝浩然正氣,法古今完人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氣所鐘,鬼神亦為之呵護;聖經賢傳,乃古今命脈所系,人物悉賴以裁成。

【注釋】 所鐘:所聚集。裁成:裁剪修成。

【譯文】 孝子和忠臣,都是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凝聚而成,所以連鬼神都加以愛惜保護。聖賢的經書典籍,是從古對今維繫社會人倫的命脈,所有的忠臣、孝子、賢人、志士,都是靠著讀聖賢書,效法聖賢的行為,而成為偉人的。

77、一生溫飽而氣昏志惰,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

飽暖人所共羨,然使離一生飽暖,而氣昏志惰,豈足有為?饑寒人所不甘,然必帶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乃能任事。

【注釋】 氣昏志惰:神氣昏昧,志氣怠惰。神緊骨堅:精神抖擻,骨氣堅強。

【譯文】 人人都羡慕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盡物質飽暖的生活,崦精神卻昏昧怠惰,那又有什麼作為呢?忍受饑寒是人們最不願意的事,但是,饑寒卻能策勵人的志氣,使精神抖擻,骨氣堅強,這樣才能承擔重任。

78、愁煩中具瀟灑襟杯,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注釋】 瀟灑襟懷:豁達而無拘無束的胸懷。暗昧:事實隱秘不顯明。

【譯文】 在愁悶煩惱中,要具有豁達而無拘無束的胸懷,那麼,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風般一團和氣。在昏暗不明的環境裏,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內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無染。

79、裝腔作勢百為皆假,不切實際一事無成

勢利人裝腔做調,都只在體面上鋪張,可知其百為皆假;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打算,定蔔其一事無成。

【注釋】 裝腔作調:故作姿態;矯揉做作。體面上:表面上。指東畫西:言語雜亂,東拉西扯。虛浮:不切實。

【譯文】 勢利的人喜歡裝模作樣,只知道在表面上鋪張,由此可以看透他所作所為都是虛假的。不切實際的人言不及義,東拉西扯,完全不從自己的內心下功夫,可以料定他什麼都無法完成。

80、心胸坦蕩可見光明境界,涵養成正氣做到勿忘勿助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

【注釋】 不忮不求:《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藏。是說一個人不陷害人,也不希求非分之財,這種人怎麼會做出不好的事情來呢?是美善的意思。勿忘勿助:《孟子》公孫醜: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這是指養氣的功夫必定要把集聚道義當作一件事,但不可預先期望效果,只要心裏不忘記由它自然生長就是了,也不要因為氣不充足,另外想法子幫助它生長。是預期的意思。

【譯文】 由安貧知足,與世無爭,不陷害別人,不貪取錢財的態度,可以看到一個人心境的光明。在涵養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記聚集道義以培養浩然正氣,也不要因為正氣不充足,就想要盡辦法幫助它生長。

81、求其理數亦難違,守其常變亦能禦

數雖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數亦難違;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禦。

【注釋】 數:運數。理:合於萬事萬物的道理。常:常道。

【譯文】 運數雖有一定,但君子只求所做的事合理,若能合理,運數也不會違背理數。凡事雖然應該防止意外,但君子如果能持守常道,只要常道不失去,再多的變化也能禦防。

82、和氣致祥驕者必衰,從善者章為惡者棄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惡是凶星,推命者豈必因五行而定。

【注釋】 五行:金、木、水、火、土。

【譯文】 平和就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就是一種衰敗之氣,看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並不困難。善良就是吉星,惡毒就是凶星,算命的人哪里必需要按照五行才能論斷吉凶呢?

83、人生不可安閒,日用必須簡省

人生不可安閒,有恆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

【注釋】 恒業:長久營生的產業。放心:放逸的本心。

【譯文】 人活在世上是不可閒逸度日,有了長久營生的事業,才能夠將放失的本心收回。平常花費必須簡單節省,杜絕奢侈的習性,正可以昭明節儉的美德。

84、秤心斗膽成大功,鐵面銅頭真氣節

成大事功,全仗著秤心斗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面銅頭。

【注釋】 秤心斗膽:比喻一個人心志堅定,膽識遠大。鐵面銅頭:比喻一個人公正無私,不畏權勢。

【譯文】 能夠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靠著堅定的心志,以及遠大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可能鐵面無私,不畏權勢。

85、責人先責己,信己亦信人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注釋】 遠怨:遠離怨恨。

【譯文】 只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敗的主要原因。

86、無執滯心始通達事理,不做作氣還本來面目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便非本色本。

【注釋】 通方士:博學而通達事理的人。本色:本來面目。

【譯文】 沒有執著滯礙的心,才是通達事理的人。有矯揉造作的習氣,便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87、心為主宰,死留美名

耳目口鼻,皆無知識之輩,全靠者(俗作這)心作主人;身體發膚,總有毀壞之時,要留個名稱後世。

【注釋】 者心:這心。

【譯文】 眼耳鼻口,都是不能夠思想的東西,完全依賴這顆心來作為它們的主宰。身體肌膚,在我們死後都會腐敗毀損,總要留一個好名聲讓後人稱頌。

88、有生資更需努力,慎大德也矜細行

有生資,不加學習,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

【注釋】 生資:天賦優良的資質。學力:努力學習。不矜細行:不拘小節。

【譯文】 天生的資材很美好,如果不加以學習,脾氣性情還是很難有所改進的。只在大行為上留心謹慎,卻在小節上不加以愛惜,到底讓人對他的言行不能信任。

89、忠厚傳世入,恬淡趣味長

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尚,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注釋】 顛撲不破:理義正當,不能推翻。趣味彌長:滋味更耐久。

【譯文】 世俗的風氣愈來愈流於狡猾欺詐,但是,忠厚的人誠懇踏實,他們的穩重質樸,永遠是眾人行事的橫範。近世的習俗愈來愈崇尚奢侈浮華,不過,還是寂靜平淡的日子,更耐人尋味。

90、交友要交正直者,求教要向德高人

能結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親近耆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注釋】 直道:行事正事。令名:美好的名聲。耆德老成: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譯文】 能與行為正直的人交朋友,這樣的人必然也會有好的名聲;肯向德高望重的人親近求教,這樣的家庭必然常常有善事。

91、解鄰紛爭即化人之事,講說因果亦勸善之方

為鄉鄰解紛爭,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為世俗談因果,使知報應不爽,亦勸善之方也。

【注釋】 化人:教化他人。不爽:沒有失誤。

【譯文】 替鄉里的鄰居解決紛爭,使他們和最初一樣友好,這便是感化他人的事了。向世俗的人解說因果報應的事,使他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這也是一種勸人為善的方法。

92、發達福壽空命定,努力行善最要緊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積陰德。

【譯文】 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是命運註定,卻也是因為他肯努力。一個人的福分壽命,雖然是一生下來便有定數。仍然還是要多做善事來積陰德。

93、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惡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注釋】 百行:一切行為。

【譯文】 心中常抱著仁心、孝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會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為中應該最先做到的。一個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穢惡念頭,那麼,平常很不願做的事,現在做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因此,淫心是一切惡行的開始。

94、享受減幾分方好,處世忍一下為高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處世能退一步為高。

【注釋】 自奉:對待自己。

【譯文】 對待自己,最好不要把自己侍候得太好;與世人相處,最好凡事能退一步想,才是聰明的做法。

95、持守本分安貧樂道,凡事忍讓長久不衰

守分安貧,何等清閒,而好事者,偏自尋煩惱;持盈保泰,總須忍讓,而恃強者,乃自取滅亡。

【注釋】 持盈保泰:事業到達極盛時,不驕傲自滿,反能謙謹地保持著。

【譯文】 能持守本分而安貧樂道,這是多麼清閒自在的事,然而喜歡興造事端的人,偏偏要自找煩惱。在事業極盛時,總要不驕不滿,凡事忍讓,才能保持長久而不衰退,因此仗勢欺人的人,等於是自取滅亡。

96、境遇無常須自立,光陰易逝早成器

人生境遇無常,須自謀取一吃飯本領;人生光陰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注釋】 境遇:環境的變化和個人的遭遇。成器:成為可用之器,即指一個能有所成就的意思。

【譯文】 人生中的環境和遭遇是沒有一定的,自己一定要謀求足以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才不至受困於環境。人的一生僅僅數十寒暑,很容易便逝去了,一定要及早訂立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在一定的期限內使自己成為一個用的人。

97、河川學海而至海,苗莠相似要分清

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窮理者不可無真見。

【注釋】 謀道:追求學問及人生的大道理。莠:妨害禾苗生長的草,像禾,俗名狗尾草。

【譯文】 河川學習大海的相容並蓄,最後終能匯流入海,海能容納百川,所以,一個人追求學問與道德的心,也應該如此,永不止息。田裏的莠草長得很像禾苗,可是它並不是禾苗,所以,深究事理的人不能沒有真知灼見,否則便容易被蒙蔽。

98、守身必謹嚴,養心須淡泊

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以者勿為也。

【注釋】 守身:持守自身的行為、節操、戕:損害。

【譯文】 持守節操必須十分謹慎嚴格,凡是足以損害自己操守的行為,都應該戒除。要以寧靜寡欲涵養自己的心胸,凡是會使我們心靈疲累不堪的事,都不要去做。

99、有德不在有位,能行不在能言

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注釋】 足傳:值得讓人傳說稱讚。

【譯文】 一個人值得為人所稱道,在於他有高尚的德性,而不在於他有高貴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是那些凡事都能實踐得很成功的人,並不是那些嘴裏說得好聽的人。

100、稱譽易而無怨言難,留田產不若教習業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不如令鄉黨無怨言;與其為子孫謀產業,不如教子孫習恒業。

【注釋】 譽言:稱譽的言辭。產業:田地房屋等能夠生利的叫做產業。恒業:可以長久謀生的事業。

【譯文】 與其讓鄰里對你稱讚有加,不如讓鄉里對你毫無抱怨。替子孫謀求田產財富,倒不如讓他學習可以長久謀生的本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