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兄弟相師友,閨門若朝廷

兄弟相師友,天倫之樂莫大焉;閨門若朝廷,家法之嚴可知也。

【注釋】 閨門:內室之門。

【譯文】 兄弟彼此為師友,倫常之樂的極致就是如此。家規如朝廷一般嚴謹,由此可知家法嚴厲。

202、友以成德,學以愈愚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學以愈愚也,人而不學,則昏昧無知,愚不能愈矣。

【注釋】 孤陋寡聞:學識淺薄,見聞不廣。愈:醫治。

【譯文】 朋友可以幫助德業的進步,人如果沒有朋友,則學識淺薄,見聞不廣,德業就無法得以改善。學習是為了免除愚昧的毛病,人如果不學習,必定愚昧無知,愚昧的毛病永遠都不能治好。

203、白得才財,賠償還要加倍

明犯國法,罪累豈能幸逃;白得人財,賠償還要加倍。

【注釋】 幸逃:僥倖脫逃。

【譯文】 明明知道而故意觸犯國法,豈能僥倖地逃避法律的制裁?平白無故地取人財物,償還的要比得到的更加幾倍。

204、浪子回頭金不換,貴人失足損于德

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貴人失足,便貽笑於庸人。

【注釋】 浪子回頭:浪蕩的人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譯文】 浪蕩子若能改過而重新做人,仍可做個無愧於心的君子。高貴的人一旦做下錯事,連庸愚的人都要嘲笑他。

205、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勝,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注釋】 男女:指男女的情愛欲望。

【譯文】 飲食的欲望和男女的情欲,是人的欲望中最主要的。然而如果放縱它,讓它淩駕於一切之上,可以使道德天理淪亡。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一定要讓飲食有節度,男女有分別。

206、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

東坡《志林》有雲: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閒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餘謂如此精爽之論,足以發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會時,述之以助清談。

【注釋】 東坡:蘇軾,寧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著有《蘇東坡集》、《仇池筆記》、《東坡志林》等。

【譯文】 蘇東坡在《志林》一書中說:人生要耐得住貧賤是容易的事,然而要耐得住富貴卻不容易;在勤苦中生活容易,在閒散裏度日卻難;要忍住疼痛容易,要忍住發癢卻難。假如能把這些難耐難安難忍的富貴、閒散、發癢,都耐得、安得、忍得,這個人必是個已有相當修養的人。我認為像這麼精要爽直的言論,足以讓我們深深去體會,正適合在朋友相聚時提出來討論,增加談話的內容。

207、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

餘最愛草廬日錄有句雲: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注釋】 矜:自負,傲氣。躁:煩躁。釋:解除。

【譯文】 我最喜愛《草廬日錄》中的一句話:貧窮的滋味就像秋天的流水一般澹泊,靜下來的心情如同春風一樣平和。讀後覺得心平氣和,句中的話真是含意深遠而耐人咀嚼。

208、兵應者勝而貪者敗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

【注釋】 利人土地:貪求別國土地之利。

【譯文】 敵人來攻打本國,不得已而與之對抗,這叫做應兵,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得勝。貪圖他國土地,叫做貪兵,為貪得他國土地而作戰必然會失敗,這是魏相論用兵時所講的話。然而豈只是用兵打仗如此呢?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敗,往往也是如此啊!

209、險奇一時,常者永世

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

【注釋】 特:只是。常然:常理如此。

【譯文】 凡是人世間危險奇怪的事,絕不要去做,雖然有人因為做了這些事而僥倖得到利益,那也不過是偶然罷了!不可將它視為常理。可以作為常理的,一定是平淡而沒有什麼奇特的事,例如耕田、讀書之類的事便是。

210、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此唐史李絳語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書以揭諸座右。

【注釋】 揭諸座右:題在座旁,作為警惕自己的格言。

【譯文】 如果事前有思慮,在做的時候就不會有可憂的困難出現;若是事到臨頭才去擔憂;對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幫助了,這是唐史上李絳所講的話。這句話具有警惕人的意味,可以將它寫在座旁,時時提醒自己。

211、人貴自立

堯舜大聖,而生朱均;瞽鯀至愚,而生舜禹;揆以餘廣餘殃之理,似覺難憑。然堯舜之聖,初未嘗因朱均而滅;瞽鯀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貴自立也。

【注釋】 朱均: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均不肖。瞽鯀:舜父瞽叟,曾與後母及舜弟害舜;禹父鯀,治水無功。

【譯文】 堯和舜都是古代的大聖人,卻生了丹朱和商均這樣不肖的兒子;瞽和鯀都是愚昧的人,卻生了舜和禹這樣的聖人。若以善人遺及子孫德澤,惡人遺及子孫禍殃的道理來說,似乎不太說得通。然而堯舜的聖明,並不因後代的不賢而有所毀損;而瞽鯀那般的愚昧,也無法被舜禹的賢能所掩蓋,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能自立自強。

212、靜者心不妄動,敬者心常惺惺

程子教人以靜,朱子教人以敬,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敬則日強,為學之功在是,養生之道亦在是,靜敬之益人大矣哉!學者可不務乎?

【注釋】 惺惺:清醒。

【譯文】 程子教人主靜,朱子教人,持敬是心不起妄動,而敬則是常保醒覺。由於心不妄動,所以能延長壽命,又由於常保覺醒,所以能日有增長,求學問的功夫在此,培育生命的方法亦在此,兩者對人的益處實在太大了!學子能不在這兩點上下工夫嗎?

213、禍者福所依,福者禍所伏

卜筮以龜筮為重,故必龜從筮從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從,或二者俱不從,則宜其有凶無吉矣。乃洪範稽疑之篇,則於龜從筮逆者,仍曰作內吉。從龜筮共逆於人者,仍曰用靜吉。是知吉凶在人,聖人之垂戒深矣。人誠能作內而不作外,用靜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注釋】 蔔筮:用龜占卦曰蔔,以蓍占卦曰筮。

【譯文】 在古代占卜,是以龜甲和蓍草為主要的工具,因此,一定要龜卜及筮古皆贊同,一件事才可稱得上吉。如果龜和蓍中有一個不贊同,或是兩者都不贊同,那麼事情便是兇險而無吉兆了。但是《尚書》洪范稽疑篇中,則對於龜蔔贊同,蓍草不贊同的情形,視為做內面的事吉祥。即使龜甲和蓍草占卜的結果都與人的意願相違,仍然要說無所為則有利。由此可知,吉凶往往決定在自己,聖人已經教訓得十分明白了。人只要能對內吉外凶的事情在內行之而不在外行之,對於完全與人相違的事守靜而不做,安分守己,遵循常道,那麼豈不是無往而不利嗎?

214、勤苦之人絕無癆疾,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癆疾,顯達之士多出寒門,此亦盈虛消長之機,自然這理也。

【注釋】 癆疾:今言肺結核。

【譯文】 常見勤勉刻苦的人絕對不會得到癆病,而顯名聞達之士往往是勞苦出身,這便是盈則虧、消則長,也是大自然本有的道理。

215、肯下人,終能上人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注釋】 下人:屈居人下。

【譯文】 想要對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夠屈居人下而無怨言,終有一天也能居於人上。

216、大孝單稱虞舜,英才獨頌周公

古之克孝者多矣,獨稱虞舜為大孝,蓋能為其難也;古之有才者眾矣,獨稱周公為美才,蓋能本於德也。

【注釋】 克孝:能夠盡孝道。

【譯文】 古來能夠盡孝道的人很多,然而獨獨稱虞舜為大孝之人,乃是因為他能在孝道上為人所難為之事。自古以來有才難的人很多,然而單單稱讚周公美才,乃是因為周公的才難以道德為根本。

217、不能縮頭休縮頭,得放手時須放手

不能縮頭者,且休縮頭;可以放手者,便須放手。

【注釋】 縮頭:比喻不當逃避。

【譯文】 于情於理不當逃避的事,就要勇敢地去面對。可以不要放在心上的事,就要將它放下。

218、居易俟命見危授命,木訥近仁巧令鮮仁

居易俟命,見然授命,言命者總不外順受其正;木訥近會,巧令鮮仁,求仁者即可知從入之方。

【注釋】 易:平時。俟:等待。授:給予。木訥:質樸遲鈍,沒有口才。巧令:巧言令色。鮮:少。

【譯文】 君子在平日不做危險的言行,以等待時機,一旦國家有難,便難奉獻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國家的命運,講命運的人總不外乎將命運承受在應該承受與投注之處。言語不花巧則接近仁德了,反之,話說得好聽,臉色討人喜歡,往往沒有什麼仁心,尋求仁德的人由此可知該由何處做起才能入仁道。

219、見小利,不能立大功

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

【譯文】 只能見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績。心中存著自私的心,就不能為公眾謀事。

220、正己為率人之本

正己為率人之本,守成念創業之艱。

【注釋】 正己:端正自己。

【譯文】 端正自己為帶領他人的根本,保守已成的事業要念及當初創立事業的艱難。

221、人生不過百,懿行千古流

在世無過百年,總要作好人,存好心,留個後代榜樣;謀生各有恆業,哪得管閒事,說閒話,荒我正經工夫。

【注釋】 恒業:恒久的事業。

【譯文】 人活在世上不過百年,總要做個好人,存著善心,為後人留個學習的榜樣;謀生計是個人恒常的事業,哪有時間去管一些無聊的事,說些無聊的話,荒廢了正當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