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道者,須海闊天空,心宜虛空,神才能安來心也不浮,垢漸去而鏡明,心漸息而性澄養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鏡物,而物自入我鏡中,道心通明,這樣才可立丹基、證大道。

2、學道之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神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3、三界之中,以心為主,心能內觀,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一點靈光藏靈明,方修真如不二身

4、修道重德行,無德不成道!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靜潔白,空洞虛無。人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這些妄念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修。培養德行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淨化心靈,去妄歸真,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相反,修道之人若不養德,就會心神不清,性地不純。如此心態,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煉強調養德,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無德即失道;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養德,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道家養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自然環境。因此道家修煉所提倡的養德,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個人養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昇華自己。《道德經》雲: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兼善天下,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明白了養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5、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6、命由我造,福自我求,道家修身以一心一身成天地之樞紐,化其戾,生其和,則自造命回天,其次知命樂天,其次安命順天,其次奉命畏天,故曰:我命由我不由天。

7、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隱;行些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

8、仙凡界、人鬼關。氣在身中心在腔。求道問天不盡人,終是落頑空。

9、修煉入紅塵,看外緣萬象,心不動來境亦平,可身在紅塵,外物困身,則何以然?

10、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寧靜,怡簡日就,塵累日薄,則心彌近道。

11、道無時不在,德無處不修,以俗觀道,道也是俗,以道觀俗,俗即是道。

12、一片性天流,行而自然自在,萬般皆由我,無一可由天,我自命自修,自心自明,自性自度,自神自化,雖然獨立無依,卻能自作主宰,不為所矩,全在自我。

13、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命的損。

14、不去奔名與逐利,決烈在人何往滯,絨花衣食總無心,積玉堆金複何濟,閑旁落花隨柳絮,恰如薄霧與青煙。

15、雜念累心困吾身,不得超脫苦淪沉,照心獨發得玄妙,真空妙境景象真。

16、修道本是清靜事,如若一念成患,則身心難安。

17、道家先天元神之說,其實為心之本體,無極場態,虛靜之心神,或曰清靜之性天,也是人之本原心體,即真我。

18、莫道世人不識偽,世人何曾見過真?

19、一番風雨孕彩虹,魔難歷盡道更濃,有情總在無情裏,道是無情卻有情,大道卓爾不群,自古傲然獨立,豈能迎合世俗心。

20、道心可禦人心,人心亦可化道心。道心至虛,人心至實;道心至公,人心至私。人心有假而多變,道心至真而惟一。

21、世人情,世人性,少分芥蒂看世情,流俗紛逐全在一心,心漸息而性澄,萬物皆空。

22、秉性清和,易於入道,契乎無為,才能了道。無為者,與道相得體自然為用運太和為神,動合乎天靜合乎地,進退應時,動靜循理,事由自然因人之心。

23、放下才可大自在,清靜為可天下正,歸真返璞美最真,天道無常,人心卻有。

24、道心如目也,纖塵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亂。故學道只在定心。若心不定,即紙窗之微,為人扯破,必生怒忿。

25、世俗流濁魚龍雜,假中無真真亦假。執迷後天失本真,滿庭盡落無根花。

26、只因聲色與欲望,迷于聲色大道失,追名逐利昧天良,天道破碎鬼道猖。

27、浴昏霞,白雲深處是我家,不知道中妙,妄自為井蛙,大道在胸,天地寬,龍吟虎嘯,飛九天。

28、流濁魚龍盡雜混,水淺砥柱中流堅。正本清源道情在,歷盡風雨月更圓。

29、都說修大道者要絕情,是絕人情,而非道情。說天道無情,是說天道無私情。人情者,則懷私欲,對天道的進一步領悟。我之凡心已死道心生,人情已去道情來。人心、人情、道情、道心、天心、天道。我以道心參天道,天道皆自然,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然天地無情。何以能生萬物?天地交泰,萬物方能化醇。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故知天地有情,不過非世俗之凡情,而乃道情也。

30、醫以道為體,道以醫為用。道不遠人,醫不離體;道法自然。醫順自然。道家求超脫,醫家救死傷,同根而生,皆本道而立學,以人為基也。而且兩者皆不離陰陽妙合術數。所本者相同也。道家立論,假像而言道真,於身入手。于心開竅,性命雙修,以成大道,道求超脫,故非凡也。說起道家與醫家。其實二者本一脈相承,同肇于黃老,皆為濟世之用也。中醫立論,法不離理,以道為本法於陰陽,合於術數。救死扶傷,心存慈仁。凡行皆合人情,凡事不離世理,故醫有入世之功也,醫求矯正。自為凡也。

31、我搖頭笑了笑,也不敢肯定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是否存在,其實,這個故事對道家來說更多地是詮釋修行之事、性命之理。道家授理之時,蓋以人體為天地,以性命為牛女,以真意為老牛,以妄意為王母,其中所言之人事數法,皆與丹道暗合。古時混沌初開,天地相距不遙,銀河與地相通,故七仙女常來河裏洗澡。此則明言先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理。修道之士把銀河比作是臍帶,說銀河是大地之子與上天之母的連接之處,說的是人未生前先天之事。而把牛郎織女比喻成坎離、性命、魂魄。牛郎織女本來在一起,後來分開,又一年一見,說地是人之先天性命本合一,後天才分開。那個老牛呢,它為什麼知道人家織女洗澡的事情呢,道家將老牛比喻成坤土是先天真意知萬事。七仙女,七是兌之數,金之屬,少女,魄數。牛郎為魂,織女為魄,三七合十,魂魄合一也。王母為何非得拆散牛郎織女?王母者,織女之母,兌之母后天坤土既後天妄意,先天老牛(真意)既能使牛郎、織女相合,而後天王母(妄意)亦能使牛郎、織女相離也。一入後天,則坎離分離,織女之性自升天也,坎離顛倒也。牛郎擔二子追趕織女,成三數正應東方之木數,又被王母自地上所搬之銀河所阻?道家將其解說為性命相隔,任督不接。就連七月初七鵲橋會者這七七之數也是有說法,七七四九璿璣數。七者,少陽之數,少陽相因,自能接得任督性命,而能複返先天也。七月七,每年相會一次者,修道著天人一周天則天人合機一次,言天道之度數,亦合丹道之法。所以,這一天對修道者來說非常重要。

32、道傳華夏萬載功,白雲一片蕩無蹤,心超玄境乾坤朗,不蔓不枝性逍遙。

33、晨沐紫氣昏浴霞,白雲深處是我家。清風明月閑來往,觀自在來我心也自在……

34、何以紅塵翻滾?只為道德不全。幾人識得道體?總因人心難安。聚散皆有因緣,吾意莫作俗論,從古回頭始脫塵,逐俗流必墮沉淪。

35、天地尚且為後天之塵,諸事豈非更為塵中之小塵?故修道人凡事不可過分執著,事來應事,事過放心,不可將凡事盡留於心,反之,累心神也……

36、日月在天垂大象,成就萬物演世倫。留心堪破造化理,道不虛行只在人。

37、真傳不得失根本,誤入旁門患至深。大道千古一脈傳,旁門三千終歸幻。

38、眼內三千紅塵,心中不留一事,心超玄境則躁氣消,我自不蔓不枝性逍遙啊性逍遙……

39、大道無邊我自修,乾坤無量自我新,宇宙天地自我立,日月星辰自我明,壽夭生死自我轉,仙佛聖人自我成,神化我方自我造,三十六宮自我成。

40、心合於道,無論身外何境,都可外卻物象體合虛無,無掛無礙,自在優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全可看做磨練性情的良機,不為外物所動,方獲超拔。

41、修道人,入世非無事,在塵世則不離塵事,外境萬像在與磨性,自在優遊在與一心。

42、道心可禦人心,而人心亦可化道心也,道心至公,人心至私也。道心至虛,而人心至實,忽悠寂寞,心之默然。

43、修道者,不主入世,亦不主出世,即入既出,既出既入,所以不理俗世而超出世俗,超出世俗而身在俗世……

44、修道地最高心法就是明道,悟道,行道,修道和證道,言心法,道心唯微,唯精惟一而已。大道無形,周流六虛之中,萬物莫不相與皆化而亦自化,所以萬物都能修道同天地共造化,無非,就是天地人合一。

45、山中歲月千年過,袖裏乾坤萬古春,修道之人,世俗眼中之富貴功名,壽夭生死,成敗利鈍,興衰存亡,全如水月鏡花,正所謂浮雲過太空,來去永無痕……

46、修行乃是一條心路歷程,必定要修持到不被動態的情所感染,能夠視富貴如浮雲,視名利如敝履。能夠看開亂象,道就在其中!

47、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關,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慧。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方見功夫之力。

48、靈台不滅,慧覺常存,此道之至寶也。然無形無影,莫可明言。默以心會,不在外求。

49、道心常現,則凡念自退。一時忘道,則起一時之凡念。一念忘道,則起一念之凡情。

50、焚香烹茶,是道也。即看山水雲霞,亦是道。胸中只要浩浩落落,不必定在蒲團上求道。

51、玄修與釋家不同,釋家呼此形骸為臭皮囊。道家入門,全要保此形體。故形為載道之車,神去形即死,車敗馬即奔。

52、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時和氣注,氣歸元海壽無窮。

53、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難得。

54、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55、晨沐紫氣昏浴霞,白雲深處是我家。凡俗不知仙家妙,妄自揣度井底蛙。

56、學道先須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