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不論道家、佛家、儒家,均把修心放在重要位置。道家曰“修真煉性”,佛家曰“明心見性”,儒家曰“養德盡性”。心性的修煉成了各家各派所遵循的根本宗旨。“萬法歸宗”,即歸到修心上。

一、注重內修莫外求

在修煉的道路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注重內修,即把功夫用在自身,內修清淨之心;另一種注重外求,求自身之外的神仙、佛祖、高師,給自己加持神功異能。從古到今,成千上萬的修煉者總想找條捷徑,找個竅門,以儘快“得道”,儘快達到上乘境界,怎麼辦呢?外求者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辭勞苦,足跡踏遍佛道名山,燒香拜神拜佛,虔誠地祈求神仙、佛祖賜給他們神奇功能;或把提高功能的希望寄託在高功夫老師或曰大師上,希望老師給他們加持功力,於是走遍名山勝跡、宮觀寺院,尋覓訪求,求佛道高師或氣功大師收自己為徒弟,傳授秘法秘術和高功奇能。外求的結果怎樣呢?結果總是與願望大相徑庭,外求終生,修道無成,應了一句古話:“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修煉實踐證明:堅持內修自心者,就有希望修成上乘功夫,展發智慧,堅持外求者,則往往事與願違,到頭來一事無成。詩曰: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就在你的心頭,你的心即是佛,即是靈山塔,只要修自己那顆心就可以了。

中國傳統文化人天整體觀指出: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人天相應,天地大宇宙的全部資訊,均可在人身上展現出來,只是由於人們生活在紅塵世界中,由於“七情”、“六欲”和貪嗔癡的影響,使人的內心玷污蒙塵,因而無法展現原本具足的展發宇宙資訊的功能,如同一面明鏡,蒙上一層灰塵後,無法映現外界景物一樣。內修即是修心,即是將內心所蒙上的灰塵清除掉,還清淨內心的本來面目,還內心展發宇宙資訊的本來面目,此即古人所說“還原”、“歸元”之義。

重內修,重修心,道、佛、儒諸家修煉大師均有精闢、深刻的論述。宋代張伯端在《禪宗詩偈》中說:“欲體夫至道,莫若明乎本心。故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觀性,則圓明之體自現,無為之用自成,不假設功,頓超彼岸。”“察心觀性”“明乎本心”,即內修自身清淨之心,如此修煉,則可達到“體夫至道”“頓超彼岸”的高境界。禪宗六祖在《壇經》中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菩提自心本已具足,何必勞而無功地向身外去追求?佛在心中,心即是佛,自佛才是真佛,如果不修自心之佛,而到身外去尋佛,就是個大笨人了!

儒學亞聖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通過內修自心就可知曉自性,知曉了自性,就可知曉天地宇宙的資訊和規律。

陝西省長安縣觀音山法華寺住持叫圓照法師活了103歲,1993年6月12日圓寂後,心臟久焚不化,形成了巨大的堅固子,為古今中外的一大奇跡.她有首詩偈說:

自心淨土自道場,自性彌陀自法王。

自來自去自三昧,自修自證自金剛。

佛家所說的淨土和修行的道場就在自心,自性即佛,自修自證自心,就可獲得金剛智慧,證得菩提真如。(見李安綱《圓照法師與金剛心法》)

二、內修一顆清淨心

煉煉的根本在於修心,那麼,什麼是心呢?心,分代謝系統之心和精神系統之心。代謝系統之心即人體之心臟,為五臟之一;精神系統之心,為感覺、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認識的總稱。修煉所說的修心,系指修煉精神系統之心而言。孟子說:“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指出心的功能是思維。《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靈樞》)指出心好比君主,從心中即可生出聰明智慧;心又是五臟六腑的統帥,是人的精神所居之處。張伯端在《青華秘文》中說:“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主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他進一步指出了心具足眾妙之理,且主宰萬物的神奇功能.

人的內心原本清淨,為一面潔淨的明鏡,可時時刻刻映現萬物,展發

天地宇宙的資訊和能量,然而,由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及“七情”(喜、怒、憂、思、悲、

恐、驚)的干擾和影響,使人的內心蒙上了一層灰塵,因而其原本具足的

功能便無法展發出來。修心,就是除去蒙在心上的灰塵,還清淨心潔淨明亮、

智慧具足的本來真面目。《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人能常清淨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通過修煉,自心清淨了,道就自然居於心中,於是便有了大智慧。王重陽說:“道家留丹經子書,千經萬論,可一言,以蔽之,曰清淨.(《丹陽真人語錄》)道家丹經子書卷帙浩繁,但其修煉的的根本之旨,便是清淨,即內修一顆清淨心。佛典《金剛經》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法修證,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心,應隨時隨地無所住,隨時隨地內心清淨。南宋理學大師陸九淵說:“吾心之良,吾所固有也;吾所固有而吾所

不能自保者,以其有以害之也……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之多,

則心之存者所必寡;欲之寡,則心之存者必多……欲去,則心自存矣。”

(《養心莫善於寡欲》)欲是傷害自心的根源,人的欲多了,自心就會少,即心的清淨部分少了;欲少了,自心就會多,即心的清淨部分多了,除去了欲,自心就會完全存在,亦即恢復了清淨心的本來面目。

三、平常心是道,功在清淨中

內修一顆清淨心,或曰還清淨心的本來面目,是修煉的根本旨歸。古雲:“平常心是道。”清淨心即是平常心,即清清潔潔、明明淨淨之心,平平常常、淡淡泊泊之心。內心清淨了,就會時時做到“對境無心”,“事來則應,過去不留”。即是說,心不為環境所動,佛家的說法叫做“如如不動”。事情來了,則自如應接,妥善處置;事情過去了,則心中不留任何痕跡,決不執著、貪求、耿耿於懷或煩惱叢生。事情過去就過去了,隨它去吧,如同未發生過一樣。清淨心的這種高境界,古人有一詩三聯作了深刻而生動的描述。
  馬湘《金石誥》詩曰:

何必燒丹學駐顏,鬧非朝市靜非山.

時人欲覓長生藥,對境無心是大還.

對聯是: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心似浮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東。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任天上雲卷雲舒。
  正如《道集》所說:“夫聞毀譽善惡以其心受,受則心滿,滿則道無所居矣。有聞如不聞焉,有見如不見焉,毀譽善惡不入於心,其名曰虛心,虛則安心,安則道自來矣。”內修清淨心,關鍵在於靜定之功.《性命圭旨》說:“故心定而能
慧,心寂而能感,心靜而能知,心空而能靈,心誠而能明,心虛而能覺。”心靜定了,就能慧能知,展發智慧。王重陽說:“內清淨者,心不起雜念;外清淨者,諸塵不染著。”(《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他把清淨分為內與外。心不起雜念,實即靜定,為內清淨。色、聲、香、味、觸、法諸塵不沾染、不染汙,為外清淨。外清淨是為了內清淨,不染諸塵是心不起雜念的必要前提。

曾子在《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

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對內心靜定的重大作用

作了精闢論述。

北京白雲觀有幅楹聯曰:

意凝氣凝神凝爐中煉就長生藥

念住息住脈住體內修成不壞身

聯中“意凝氣凝神凝”及“念住息住脈住”,即為入靜入定的煉功態及景象,聯語的下半部分,則是靜定的重大功效:“煉就長生藥”、“修成不壞身”,即健康長壽之義。

唐代文人張拙有首悟道詩說: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

只要心中一念不生,達到入靜入定,一切功能智慧便會全部展現出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只要一動,就會產生妄念,如同滾滾烏雲,將內心遮蔽,功能智慧便不能展現。不能用斷除妄想的辦法斷除雜念,因為“斷除妄想”的本身,又形成了新的雜念,所以說“重增病”,正確的方法是:不理雜念,一心修煉,任雜念自生自滅。

內修清淨心,須把修煉融於日常生活中。這方面,古人有諸多精

辟的論述.

古人雲:“平常心是道,功在日常中。”“一日內,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定是慧源性命根,二六時中刻刻勤”“行亦禪,坐”因此,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這些論述的意思是說:平常心就是道心,就是清淨心,就是道;練功,就在日常生活中.因此,一日內十二個時辰(即現在的24小時),皆

可勤奮練功,做到行住坐臥,不離練功,須持之以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要一日不輟,從踏上修煉之路起,要數年、數十年如一日,甚至終生如一日,勤奮煉功.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可朝三暮四,這山看著那山高,今天看著這種功好練這種功好練這種功,明天看著那種功好又練那種功。須知“萬法歸一”,

凡經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有益身心的功法,只要一門深入,均可達到上

乘境界,此即“功法無高下,悟性有高低”之謂也。

修煉須刻苦,要不怕天氣寒熱之苦,要冬煉三九,夏煉中伏,不怕

嚴寒酷暑,要不怕調身之苦.要按照功法要求,以最佳姿勢煉功。一般

講來,天盤(雙盤)坐姿為靜功最佳姿勢,應克服困難,循序漸進,堅

持以此姿勢修煉靜功。要不怕反應之苦,修煉中出現的“八觸”“沖關”

“氣沖病灶”等反應,有時較強烈、較痛苦,要以大無畏的精神安然

處之,堅持煉功。

內修清淨心,須注重涵養高尚的道德。道教祖師老子說:“重積德,則無不克……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五十九章》)功諺說:德為功之母,百功德為先;心純功自正,德長功自進,功從德上來,德是功之本;養德煉功為正道,有功無德不圓成;養德則功拔功進,無德則功消功損;功高龍虎伏,德厚鬼神欽;練功不修德,必定要著魔.

以上論述和功諺均深刻說明:養德是內修清淨心、增功生慧的至關重要的前提。要多做好事,多行善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視人人與我同體,萬物與我同根,慈悲為懷,親和萬物,濟困扶危,助人為樂.要儉樸廉潔,珍惜物命。要尊敬師長,孝敬老人,禮貌待人,文明處世。要家庭和, 親友和,單位和,建造煉功的良好外部環境.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不足,改過從新,及時去除心鏡上的灰塵。

重內修,重修清淨心,是功拔功進、頓悟明道、展發智慧的必由之路,是千古不變的修煉的要旨,沿著這一道路矢志不移,勇猛

精進,必將功德雙增,直步上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