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善良,為什麼會得癌症”?這幾乎是所有癌症患者對生命的疑問。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陷入恐懼,接著就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老天爺為何要下如此狠手?為什麼我沒有好好養護身體?為什麼我沒有好好享受人生?
 

       在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所有恐懼中,沒有什麼比預知死期將至更加恐怖了。目前在中國,面對死亡恐懼的癌症患者越來越多,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他們以及家人正在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和煎熬。
 

       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一定是有什麼我們自己還不瞭解的得癌症的原因存在。 

 

       答案究竟是什麼呢?
        
一、中國癌症狀況觸目驚心

       2008年,第三次全國死因回顧調查揭示殘酷現實—— 癌症成為中國城市頭號殺手、農村第二殺手。那麼, 中國這個越來越年輕化、低齡化的癌症患者群體,其狀況到底是怎麼樣?
 

       癌症大國

       2008年,《財經》雜誌曾以《抗擊癌症,中國幾乎全面潰敗》為題,真實地揭示了近年來中國人癌症發病的嚴峻狀況。
 

       2008年4月底公佈的第三次全國死因回顧調查揭示殘酷現實——中國城鄉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過去30年中增長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個死亡的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
 

       衛生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癌症發病人數為90萬,死亡70萬人;20世紀90年代初的發病人數增至160萬,死亡130萬人;2000年,癌症發病人數約180萬-200萬,占世界總數的五分之一,死亡人數140萬-150萬,占世界總數的四分之一。
 

       目前,中國每年死於癌症的總人口,接近200萬人。在城市,癌症已經占到死亡總數的25%;在農村,這一數字為21%;換句話說,平均每四到五個死亡的中國人中,就有一人死於癌症。癌症在中國城市已成為首位死因,在農村為第二位死因。
 

       此次全國死因調查技術執行組組長、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饒克勤主任警告說,鑒於癌症更難控制,估計今後數年內,癌症也很可能取代腦血管病,同樣成為農村居民第一位死因。

 

       身邊的癌症

      “今年上半年,我已經參加了三個朋友的葬禮了。兩個死於胃癌,一個死於肺癌。年齡最大的只有37歲。”就職於北京市建國門外一家美資企業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不是說只有老年人才容易得癌症麼?”她感慨歎息。
 

       劉女士所講述的,折射出一個無比殘酷的事實:癌症已經深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改革開放之前,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我們認識的家親眷屬、鄰里鄉親、同事朋友,乃至所知所見的人們中,罹患癌症的有幾個人?一定是寥寥無幾!中醫養生家劉逢軍先生說起一件往事,在文革期間一個55萬人規模的中等城市中,出現了一位癌症患者,於是這件新鮮事一下子變成家喻戶曉、大家談論的新聞。
 

       可是時隔30年後,全國各大腫瘤醫院或一般醫院的腫瘤科都是人山人海。許多醫院的腫瘤科每年都在擴大,結果還是人滿為患。一位年輕女性癌患感歎說:“起初聽到醫生確診我得了這種病,嚇也嚇死了,但是現在見到竟然有那麼多人都得此病,於是給自己壯膽不少。”
 

       醫生無望,醫死有期

       一聽到癌症,人們往往會不寒而慄。實際上,致死性疾病非常多,可為何偏偏是癌症讓人特別恐懼?

與其他疾病相比,生癌症的過程以及走向終結的過程比較特別,除去需經歷昂貴、軀體極其痛苦而又幾無休止的手術、化放療外,還有疼痛、腹水、消瘦、嘔呃、殘疾等常與癌症相伴,且患者時時籠罩在死亡陰影之中。
 

       位於北京東南三環潘家園附近的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病房,常年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癌症患者。對於很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經濟狀況不佳的患者,這裏寄託著甚至是傾家蕩產才換來的生的希望。很多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的農民,以及城市中低收入的居民,一旦發現患了癌症,面對高昂的癌症治療費用,一些人乾脆選擇放棄治療,在無奈中等待死亡。
 

       即使有財力和體力接受正規的手術、放療和放療,其結果又如何呢?網上有文章指出:“就治療條件來說,明星們的治療醫院一個比一個好,治療方案一個比一個新,治療費用一個比一個高,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天價,可天價沒有能買來命,反而短時間內就離開了人世。
 

       數十年來,癌症專家為患者提供的治療手段主要有三種: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一些癌症倖存者將這套鐵三角療法形象地稱為尖刀、毒藥、烙鐵。但是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手術可能無法徹底清除癌細胞,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則會誤傷正常細胞。因此到目前為止,徹底治癒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醫學界的一個夢想。甚至在癌症患者圈子裏流傳一句話: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一名與癌症病人打交道的醫生說:二十多年的行醫生涯,我永遠也忘不了癌友患者那一雙雙求生的眼神、臨終前那緊抓不放的手,還有家屬絕望無奈的屈膝,而我們這根稻草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力回天啊!為什麼社會進步了,科學發達了,人民生活富裕了,醫療水準提高了,我們反而有越來越多看不完的病?救不了的命?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
 

       二、為啥是我得癌症?

       “為啥是我得癌症?”此言一出,氣氛會在一秒鐘內變得死寂凝重,一秒後,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淚,有阿姨哭天喊痛駡老天瞎眼,有阿姨捶著胸指著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沒有做過虧心事為啥有如此報應?有幾個病人算幾個病人,沒有一個能面對這個直捅心窩子的話題。
 

       有著太多的欲望和目標

       如果還活著,復旦大學講師于娟今年也僅僅34歲(2011年4月19日,於娟因乳腺癌病逝。當時醫院CT報告已顯示,她全身骨頭發黑,脊椎彎曲,癌細胞擴散到全身軀幹)。而她短暫的人生履歷,原本光彩奪目到豔煞旁人,用她的話來說,論事業,本科、碩士、博士、出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拿下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頭銜,回國後又在復旦大學擔任講師。而論家庭,結婚八年,育有一子,和睦美滿,但這一切都隨著2009年10月,於娟被檢測出癌症晚期,戛然而止。當時於娟被告知,她連動手術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支付昂貴的治療費,於娟賣掉了自己剛買的新房,以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租房生活。于娟曾自認為身體很好,14年的病歷卡上只有兩三行字,她為什麼一下子就到了癌症晚期?從2010年5月起,於娟開始在博客中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在將近14年的求學奮鬥中,為了考研、考博和各種證書,她基本沒有淩晨前睡過覺。工作僅僅一年,無論國際、國家、省市的專案她都全部攬入,而且她打算在兩三年內做到副教授的崗位。於娟說她在30歲之前有著太多的欲望和目標。
 

     “因為我以前就是想讓自己的父母過好一點,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想換一所大一點的房子,想過得稍微舒服一點。” 一天兩次的骨髓穿刺,一日幾十次的嘔吐,幾十次痛到昏厥,無數次的化療,不斷目睹病友過世……於娟最後日子的那些經歷,讓她不斷反思自己,也想提醒那些和她一樣似陀螺般高速運轉的人們。“名利權情錢,沒有一樣能夠帶得走。到了這樣的境地,什麼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盡頭,才意識到這輩子白活了…… ”
 

       “為啥是我得癌症?”

       “為啥是我得癌症?”於娟在書中這樣反思——
 

       無論從什麼角度分析,我都不應該是患上癌症的那個人。“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只有31歲。”
 

       於娟在得病前,過的是一種典型的“年輕人”的生活:飲食上“瞎吃八吃”“暴飲暴食” “嗜葷如命”;10年來不曾在12點前睡過。熬夜幹什麼?於娟反思寫道:“聊天、網聊、BBS灌水、蹦迪、吃飯、K歌、保齡球、一個人發呆(號稱思考),填充了沒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個夜晚。”
 

       於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

       1.
瞎吃八吃——我是個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的人。基於很多客觀原因,比方老爹是廚子之類的優越條件,我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不完全統計,孔雀、海鷗、鯨魚、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馴鹿、麂子、錦雉、野豬、五步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除了鯨魚是在日本的時候超市自己買的,其他都是順水推舟式的被請客。
 

       2. 暴飲暴食——我是個率性隨意的人,做事講究一劍在手快意恩仇,吃東西講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聞名中外,在歐洲的時候導師動不動就請我去吃飯,原因是老太太沒有胃口,看我吃飯吃得風捲殘雲很是過癮,有我陪餐講笑話她就有食欲。另外,我很貪吃。在復旦讀書時候導師有六個一起做課題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時候,5個男生沒有比我吃得多的。年輕的傻事就不說了,即便工作以後,仍然屏著腰痛(其實已經是晚期骨轉移了)去參加院裏組織的陽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個螃蟹。
 

       3. 嗜葷如命——得病之前,每逢吃飯若是桌上無葷,我會興趣索然,哪頓飯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覺沒吃飯一樣。

       我平時的習慣是晚睡——

       我平時的習慣是晚睡。其實晚睡在我這個年紀不算什麼大事,也不會晚睡晚出癌症,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晚睡,身體都不錯,但晚睡的確非常不好。回想十年來,自從沒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燈管束,我基本上沒有十二點之前睡過。長此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對身體很沒有好處。在查出癌症時,我的肝有幾個指標偏高,因為肝功能不好不能繼續化療。
 

       從來做事不細水長流,喜歡高強度突擊作業——

       
也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頂著讀書的名頭,大把揮霍自己的青春。每當我想起來好好學習時,差不多離考試也就兩個星期了。然後我開始突擊作業,我會下死手地折騰自己……最高記錄一天看21小時的書。
 

       爭強好勝的性格——

       “我曾斷斷續續接觸了大概三五十多個病友。我發現,乳腺癌病人裏性格內向陰鬱的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權欲、爭強好勝、急躁、外向的性格傾向。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太過喜歡爭強好勝,太過喜歡凡事做到最好,太過喜歡統領大局,太過喜歡操心,太過不甘心碌碌無為。”
 

       她寫下的生命日記《此生未完成》——“我想告訴大家,什麼是我拿命試過,此路不通。”“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儘管到了生命的最後,於娟也沒有徹底明白,自己的癌症是怎麼得的,但是她反思積勞成疾的生活細節,希望有人能夠透過她的文字關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在於娟寫就的書裏,沒有答案,但是她用自己的生與死告訴了我們。

 

       三、於娟們的生活方式錯在哪里?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當今社會癌症的流行和爆發?所謂“病從口入”,當人們罹患癌症時,同於娟一樣,比較容易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許是問題的根源。
 

       生活方式的代價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商業繁榮,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種貌似豐富、實則混亂的生活。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無數選擇,經受種種誘惑,多數人都是活在一種躁動和混亂中,無法自控。很多人甚至喪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著,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娛樂。當這種忙碌形成強大的慣性,就無法讓自己安靜下來,並且這種生活方式多是以犧牲身心健康為代價的。這種代價是如此沉重,往往當我們發現時,就已經覆水難收了。
 

       從流行病學角度看,不良的生活方式約占癌症成因的三分之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多種致癌因素,其實已經在這場悲劇性大幕背後隱約浮現。
 

       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董志偉教授說,飲食不合理也是癌症發生的重要誘因。於娟用瞎吃八吃、視葷如命、暴飲暴食,總結了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
 

       那麼,癌症和肉食究竟是一種什麼的關係?醫學分析的結果顯示:癌症的罹患率升高,與肉食的增長有明顯關係,跟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連。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各方面各領域各層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西方化”趨勢,飲食結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動物性食物(魚、肉、奶等)的比例顯著上升,植物性食物比例明顯下降。
 

       想想二三十年前,中國農民一年也就只能在逢年過節時,吃一兩回肉,城市一個人一個月也就半斤肉。而現在,中國人吃肉量之巨大為世界矚目。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統計,在1988至1998年的10年裏,中國肉食消費水準增長了整整一倍,達到了人均 46公斤,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998年,中國的肉食消費水準是發展中國家平均值的近兩倍,超過了韓國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亞洲國家,成為亞洲肉食消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接近法國、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等世界上肉食消耗最大的國家。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北京協和醫院等單位的著名醫師組成的一個醫療委員會調查顯示: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調查報告這樣寫道:“北京市癌症發病情況,1996年是1955年5.2倍。我們調查了城區的醫院、居民,上個世紀大腸癌患病比例是十萬分之十以下,八十年代十萬之二十,九十年代十萬之二十四,2001年十萬之六十點四五。為什麼城市裏的癌症病人越來越多?跟飲食有關,吃肉多了,不吃粗糧,纖維素少了……癌症的增長率跟肉食的增長率曲線相似……”
 

       另一個醫學調查小組的報告說:“我國原是大腸癌的低發區,不足十萬分之十,可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食物結構的改變,肉食量的增加,發病率不斷上升,達到了十萬分之二十四點三一,相當於國際上中等發病水準。據研究估計,2000年以後,大腸癌發病人數將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上海地區大腸癌死亡率從 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2000年以後,大腸癌發病數將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徐光煒教授說:“根據北京市的調查,糧、薯、豆類在食物結構中的比例已從1962年的66.3%降到1992年的34.9%;而動物及油脂類在此30年期間卻相應地明顯增加,即從2.8%升到23.1%。城市與農村不同的乳腺癌及結腸癌發病率,以及城市中這兩種癌症發病的迅速升高顯然均與此有關。”

過去人們沒有吃那麼好,吃的都是植物性的食物,慢性病沒有那麼多;現在經濟發展了,開始大量攝取肉食,不吃粗糧,纖維素攝入也少了,結果就造成了癌症等慢性病的上升。
 

       2007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營養學研究所的專家們在最《癌症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提醒人們平時不要吃太多紅肉,否則很容易患上結腸癌,他們已經找到了多吃紅肉誘發這一病症的原因。
 

       該研究所專家希拉*賓漢姆表示,歐洲“癌症與影響前瞻性調查專案”小組的研究員們曾花10年時間,對歐洲各國50萬人進行廣泛調查,發現每天攝取兩份紅肉,每份超過80克的人與每星期只吃一份紅肉的人相比,患結腸癌的風險高出1/3。通過分析他們的飲食結構與健康狀況後發現,多吃紅肉會使人大腸細胞上一種混合物含量增多,這種混合物附著於DNA上,它一旦達到一定的數目,就可能改變DNA的結構,從而增強了人體患上結腸癌的可能性。賓漢姆還表示,經常過量食用紅肉也會提高人體患腦部腫瘤和前列腺癌的幾率。
 

       實際上,歐洲國家已經從飲食上控制肉食來防治癌症了。歐盟委員會於2003年6月16日在米蘭“歐洲腫瘤研究所”公佈了最近制定的一份防治癌症檔。這份檔確定了2015年前將歐盟的癌症死亡率減少20%的目標。此目標如能實現,每年將挽救30萬人的性命。

 

四、《中國健康調查報告》

       致癌物是因,得癌症是果,吃肉是緣。有因沒有緣,不會得癌症。坎貝爾教授通過嚴密的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癌症發展模式,與我們中國人講的因果關係不謀而合。
 

       癌症的表達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是一本石破天驚的書。當我們還未讀完它時,就驚呆了。書中關於膳食與疾病關係的一條條結論,深深地震撼了我們。其中最令我們震驚的就是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極強的促癌效果,它促進各階段癌的發展;動物蛋白對人體害處極大,越營養越危險。
 

       我們不是一直在宣傳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嗎?我們不是一直在說日本人因為喝牛奶就增加了身高嗎?

我們不免產生疑問,但是坎貝爾博士數十年的科學研究、實驗資料和調查報告,不容我們懷疑。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由世界權威營養學家、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T*柯林*坎貝爾教授所著。在書中,坎貝爾教授用大量的科學證據與事實,揭示了飲食與癌症的關係:動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骨質增生等的患病幾率。書中講述了,印度科學家的實驗啟發了坎貝爾,令他發覺膳食促癌物比黃麴黴素致癌物更具主導作用。
 

       坎貝爾說:“當時,我留意到一份來自印度的研究報告,其中提到了一些驚人的引起爭論的相關結果。印度的研究者對兩組大鼠進行了對比實驗,給其中一組投以致癌的黃麴黴毒素,同時飼以含20%蛋白質飼料。20%的蛋白質比例大致相當於西方人膳食中攝人的蛋白質比例。給另一組大鼠投以同樣劑量的黃麴黴毒素,但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只有5%。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飼以含20%蛋白質飼料的這組大鼠後來都出現了肝癌的發病跡象。而飼料中含5%蛋白質的這一組大鼠,沒有任何一隻患上肝癌。肝癌發病率之比為100:0。這一結果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
 

       在通過鼠群進行的腫瘤實驗中,坎貝爾將引發癌症的諸多因素高度概括為致癌物和促癌物的關係。癌症發病分為啟動期、促進期和進展期三個階段,致癌物在啟動期起著主導作用,是難以逆轉的;促癌物在促進期和進展期起到主導作用,是可以調控和逆轉的。在黃麴黴素等致癌物和動物性蛋白促癌物相結合的物質平臺上,其他因素起著加乘的放大作用。
 

       不久,坎貝爾在人群中也印證了其研究的癌症發生模式。

       1983年到1989年間,坎貝爾教授等人在中國大陸開展了三次關於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他在中國大陸56個縣市裏面,每一個縣市各選出100個人共5600名成年人,其中包含各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種不同飲食習慣的人。經過幾年的追蹤研究之後發現,吃低脂食物,也就是米飯跟菜類的中國人,患乳癌的機會很小,而直腸癌,肺癌或是骨骼疏鬆症的罹患率更低。相比之下,吃高脂食物的美國人、英國人、瑞典人、芬蘭人患這些癌症的比例在世界前幾位。
 

       癌症發展模式與因果關係不謀而合

      坎貝爾教授說:“我認識到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能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深遠、也更為有益的影響。這些好處是任何手術和藥物治療所不能比擬的。心臟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各種各樣的其他慢性病大部分都可以通過膳食預防。”尤其令人吃驚的是,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進行控制和治療。中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飲食習慣,反而是更加“科學”、更加有利健康的。
 

       在當代中國飲食習慣日益西化的形勢下,《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顛覆性的結論無疑令人深思。震驚之餘,我們不僅要問:長期以來我們視為天經地義的飲食觀念,多少人信誓旦旦地以科學的名義向我們灌輸的那些信條,怎麼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錯誤的理念、疾病的禍首?“科學”的食譜怎麼會如此不科學?難道過去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都沒有發現這些錯誤嗎?為什麼十幾年前在中國進行的研究結果,對我們的健康如此關係重大,我們自己卻都不知道?
 

       坎貝爾在書中講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礙才將這些珍貴的真理向大眾傳播的。他指出,“整個社會體系,政府、科學界、醫療界、工業界、媒體都將利益置於健康之上”,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會非常默契地合作,試圖將真相隱藏起來。我們不能對學界過分相信,因為今天世界各國豔稱的產學研一體化,往往導致共謀分贓。
 

       坎貝爾說,醫學教育與藥品公司長期以來一直狼狽為奸。醫學院的學生、住院醫生長期受到藥品行業和醫藥代表的影響,對藥物和設備的依賴程度遠遠超出了必要。因此,我們對於醫生的建議也要分析,不能迷信。“你不應該先入為主地認為,醫生比你的鄰居或同事有更多的營養學知識,對食物與健康的關係懂得更多。現實情況是,醫生對營養學的無知給病人帶來的惡果實際上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必須說明的是,《中國健康調查》所關心的中心議題,是在西方已經逐漸成為熱點的肥胖、糖尿病與常見癌症。而報告所研究的中國人群,他們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而在當時的中國,在那個生活條件與物質資料相對清貧的時代,中國的肥胖、糖尿病發病率非常低。
 

       而耐人尋味的是,正當美國人吃夠了葷食的苦頭開始往素食偏轉時,我國正好開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終於開始能大口吃肉喝酒食魚嚼蛋了,大家以十倍的努力甚至百倍的幹勁來彌補計畫短缺經濟下失去的東西。於是中國走上了美國幾十年前走過的老路,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癌症和糖尿病大國。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的生長,都需要因和緣配合一致,才會有結果。致癌物是因,得癌症是果,吃肉是緣。有因沒有緣,不會得癌症。坎貝爾教授通過嚴密的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癌症發展模式,與我們中國人講的因果關係不謀而合。
 

       那麼怎樣來阻止癌症生成的果?如果從因上下手,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接觸到致癌物,只有從緣上下手,少吃甚至不吃動物性膳食,將這個緣降低到零,就等於說沒有機會得癌症了。
 

       五、舌尖上的癌症?

       “不瞭解食物的人怎能知悉疾病?”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中國人的“吃”博大精深

       近期在中國,沒有一部紀錄片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火爆,到了人人爭說的程度。“淘寶數據”稱,僅節目開播後5天,584萬多人上淘寶網找零食特產,成交729余萬件,其中,最“受寵”的是雲南諾鄧火腿,5天內成交量增長了17倍。一家淘寶上的諾頓火腿店近一月賣出的45件火腿中,有44件是在節目開播後才下單的。
 

       中國人歷來都是非常重視吃喝飲食,強調吃啥補啥的。《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漢書》:“民以食為天。”在這裏,“天”的意思是至高至大,“吃”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中國的食文化和有名的貪吃,委實博大精深。表現在現代社會,一方面,城市裏“吃的文化”極度蓬勃,成千上萬的飯館,遍佈各處,人滿為患。在“吃”上花樣翻新,一擲千金。另一方面,“吃”的高利潤,誘使食品製造者毫無道德地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甚至任意添加化學毒素,以至於出現了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氯黴素大閘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
 

    人為什麼喜歡吃肉,醫學研究顯示,吃肉時所產生的快感,一是肝在緊急狀況下,設法排除過量的蛋白質所產生的錯覺;二是肉類含有新陳代謝的毒素,其中之一是黃嘌呤,性質非常接近咖啡和煙內所含的生物鹼(具有興奮性、刺激性和成癮性)。正像吸毒者是海洛因上癮者,吸煙者是尼古丁上癮者,葷食者是激素上癮者。
 

       有人覺得肉香,其實是一種誤區。肉就是一種屍體。為什麼人們覺得肉是香的,是因為人類發明了上千種的植物調料,花椒、桂皮、薑等這些植物香料,然後用這些芳香來掩蓋肉本來的味道。事實上,我們讚歎的美味,來自由植物香料,並不是肉的本身。我們被舌頭欺騙了,我們被嗅覺欺騙了。
 

       有專家概括道:人吃進肚子的肉,至少隱藏五種以上的毒素。也就是說,肉類食品“五毒俱全”。
 

       毒素之一:現代的飼養場為節省成本,動物都被關在狹小的空間中。惡劣的環境讓動物從生理和心理上都處於不正常的成長狀態,身體內已經開始分泌有毒物質了。
 

       毒素之二:為了縮短養殖過程、降低死亡率,動物被迫食用或者注射開胃藥、抗生素、鎮靜劑、化學混合飼料、成長激素等等,這些化學物質大量殘留在體內產生新的毒素。
 

       毒素之三:動物在被剝奪生命的極度痛苦時刻,由於憤怒、絕望等“負面情緒”而刺激身體細胞產生毒素,會迅速進入到動物的血液中,再隨血液流經身體的每個部位。
 

       毒素之四:動物被屠宰而死亡後,細胞即刻停止工作,蛋白質開始凝結而分泌出用於自我分解的酵素,使肌肉腐爛,產生毒性,稱為“屍毒”,而且即使經過烹飪處理也無法去除。
 

       毒素之五:等待出售的肉類,不管是生是熟,為了在儲存期間避免變質,難免被加入化學防腐劑,也是有可能致癌的亞硝酸鹽等強烈毒素。

 

 敢吃中國大閘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

       
此外,這幾年越演越烈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中國人各種怪病、難治疾病的爆發和流行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香港某刊物曾報導說:“香港人喜歡吃大閘蟹,蟹價越來越便宜,幾乎成為市民家常便菜。大閘蟹賣得愈便宜,市民吃得愈凶。”大閘蟹怎麼越賣越便宜,是大豐收嗎?該刊記者專程到江蘇省的蟹場採訪,結果發現,那些大閘蟹都是用激素快速養成的。湖裏自然生長的大閘蟹一般至少兩年才能長到二兩左右,但江蘇某養殖場的大閘蟹,使用激素之後,都是一年蟹:當年下苗,當年養成上市。記者把從江蘇某蟹場買回的螃蟹送到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化驗發現,蟹肉裏不僅有生長激素,還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物質。
 

       香港記者在江蘇某蟹場看到,工人將藥物摻進飼料後站在船上撒,猶如天女散花。江蘇的大閘蟹,多數銷往香港、廣東,而且都是飛機運輸,當晚撈蟹,次日上午就運到香港、深圳,下午就上市,晚上人們就吃到嘴裏了。
 

       通過以上的報導,可以得出兩個非常重要的結論:

       第一,不僅大閘蟹是用極其有害劇毒的方式養殖出來的,而且由此透露出許多其他養殖場的“潛規則”。正如某場長直率地說:“現在的水產、家禽、家畜養殖業,哪有不喂藥的!你不這樣幹,別人照幹,你還能做生意嗎?”我們認真思考一下,經常大量地吃下去這樣的東西,不得各種稀奇古怪的病才怪了。

第二,有人說,當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被稱為最勇敢的人,但今天,敢吃中國大閘蟹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已達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境界。
 

       廣州某報刊說,中國每年生產700噸諾酮類藥(一種抗菌素),其中一多半被蟹場、蛇場、烏龜場、黃鱔場、魚場、蝦場、雞場、鴨場、豬場及牛羊等養殖業用掉。再加上其他種類的抗菌素,不知總數有多少噸,最後全部轉到了香港、廣東、全國各地人的肚子裏,不知慢性殺死了多少國人。這些毒螃蟹、毒蛇、毒黃鱔、毒烏龜、毒魚蝦、毒雞鴨、毒油、毒肉等等,只是當今摻毒食品的巨大冰山一角而已。當瞭解到現代養殖場的事實真相後,我們還敢吃如此劇毒污穢的動物肉嗎?
 

       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赤潮引起的魚中毒、SARS……是地球上處於弱勢的動物們聯合起來報復人類對它們的食用,還是人類自己由於貪戀口腹之欲而親手釀下的苦果?
 

       六、越營養,越危險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癌症患者會更少地存活、更多更快地死去?是我們這些癌症患者諱疾忌醫嗎?或者是特別捨不得花錢?是我們國家癌症治療技術特別落後嗎?是我們沒有特效藥嗎?是我們獨有的中西醫結合徹底失敗嗎?是種族遺傳基因讓我們中國人特別禁不起癌細胞的折騰嗎?
 

       癌症患者 “5年存活率”很低

       多少年來,動物蛋白意味著健康、強壯、進步乃至文明和希望,這一“迷思”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為天經地義的常識。而中國癌症治療界對癌症食療的建議,更是加大動物性食品的比例。病人的食譜中除了加大魚肉蛋奶禽等一般性動物性膳食的分量外,還要加上有些中醫認為的治癌食物,比如鴨子、鴿子、黃鱔、黑魚、蝦,又如海參、海龜、鯊魚、牡蠣、螃蟹、泥鰍、田螺、蛇肉等等,認為這些食物既含有高蛋白營養,又能滋陰補血,祛瘀消腫。
 

       可是在中國,大部分癌症患者仍然在3年內死去,能夠活過5年的只有20%左右(根據不同的報告,我國腫瘤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在10%-30%之間)。這不僅大大低於美國,也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以上海市為例,上海與美國的癌症發病率接近,但在5年的存活率上,上海為30%,而美國卻是70%—80%。
 

       為什麼中美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差距如此之大?為什麼我們國家癌症中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在過去30年中幾乎沒有提高?這或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癌症發現較晚、病人精神恐懼、過度治療等等,但是飲食因素絕對不能忽略。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人反思了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習慣,開始往素食轉變,1992年4月28日,美國政府公佈一份新的飲食建議,說到:理想的飲食當中,應以蔬菜、水果、五穀、豆類、堅果為主,宜占9/10以上,而肉、奶、蛋的比例則應小於1/10。並且美國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攝入比平時更少的蛋白質,特別是動物性蛋白,從平均值15%降到10%,約減少1/3。
 

       而我國的癌症患者絕大多數人在治療期間,卻比平時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根本無視“蛋白質占到總熱量攝入的10%”之醫學規則。“十個癌症九個埋,治好一個不是癌”,此話過分誇張了,大部分癌症病人死亡的真正原因在於自己的無知和貪葷,而且在癌症治療期間,變本加厲地攝入動物性膳食。
 

       營養學家博爾西說:“人們是不會因為缺乏蛋白質而死的,他們只會因為營養失調而死亡。人體內缺乏蛋白質實在是極為罕見的事兒,因此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也許有人說,現代養殖場的甲魚、黃鱔和泥鰍等帶有許多毒性物質,但是野生的還是有很大的補血作用的,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化學毒性。腫瘤治療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講了這樣一則案例:
 

       “林某,70多歲,好食葷肉,患胰頭癌,中醫保守治療為主,未行手術、放化療,3年多非常穩定。女兒帶回一隻1.2千克的野生甲魚,以為野生甲魚很‘補’,想讓老爸好好補一補。當晚蒸熟後,老人一口氣獨自吃下。晚9點多,老人感到劇烈胃痛,急忙送到附近醫院。第二天,老人出現黃疸,終至不救而亡。”
 

       其實,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腸癌等康復期患者,貪食甲魚、螃蟹等,以致不測或不救的,何裕民教授親歷不下十餘例。
 

 

       乳癌扭曲的血管好似螃蟹的腳

       有些癌症患者也許會說,現在的魚肉蛋奶等葷菜中有生長激素和抗生素等毒素,可是蔬菜水果米麵中也有農藥和化學物質,我們吃葷吃素都不可避免要患上癌症的。但是科學家曾經針對三種人體內的農藥殘留做過考察,分析結果令人吃驚:肉食者、蛋奶素食者、嚴格素食者體內農藥殘留濃度的比例居然是:15:5.5:1。也就是說血液裏農藥的殘留量,肉食者是蛋奶素食者的2.7倍,是嚴格素食者的15倍。
 

       央視播音員羅京治療淋巴癌的案例,或許可以說明素補、葷補之不同,結果卻相差甚遠。
 

       在《治癒癌症救命療法》一書中,作者介紹:其78歲的母親罹患了罹患非霍奇氏淋巴瘤,屬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發現時已到了癌症晚期,與之前去世的“國嘴”羅京患同樣的淋巴癌。與羅京對照,羅京48歲年富力強,作者母親78歲年老體衰;羅京在全國最好的腫瘤醫院,由最著名的專家、運用世界最先進的藥物和技術來治療,這些都不是作者母親所能比較的。
 

       但是羅京做了9次化療,後來出現嚴重耐藥、白細胞降到零(無免疫能力)、腫瘤迅速擴散等情況,最後不得不做“造血幹細胞異體移植手術”,迴光返照幾個月後,癌症又復發,最終死於心力衰竭。而作者的母親自從接受普通化療後,淋巴瘤明顯縮小;4次化療後CT檢查的結果是:除左頸還有一個不明顯的腫塊外,其他部位的惡性淋巴瘤全部消失;第5次化療過後一個月,, CT報告單顯示:“頸部未見腫大淋巴結。”左頸的淋巴瘤也完全消失了。
 

       對於治療淋巴癌而言,化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患者化療後常常會造成白細胞降低。為了使白細胞提升起來,化療能夠進行下去,主流醫療有兩個辦法:一個藥物提升,一個食補提升。但是,究竟是採用以動物為主或是以純素為主的食補,還是藥物和食補並舉,這幾乎是所有化療病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作者認為母親病情好轉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第4次化療後,作者母親採取了嚴格的天然素食方案,杜絕了一切肉食甚至蛋奶,第5次化療後,腫瘤消失不見了。而從臨床上看,羅京不是素食者,在化療期間會同一般癌症患者一樣,攝入更多的動物性食品來補血,所以其化療效果不好甚至很差。
 

       各方面條件都佔優勢的羅京治療9個月後,英年早逝,而各方面條件都占劣勢的作者母親治療5個月後,卻迅速康復了。這個案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據說,遠在西元前400年,希臘神醫希波克拉底就曾描述過某些乳癌向外伸展、扭曲的血管,就好似螃蟹的腳一樣,因此把這類病症命名為“Karkinoma”(希臘文意為癌症);後來這個字又演變為拉丁文的“Cancer”(癌症, ),與十二星座中的巨蟹座同名。
 

       如今,國際抗癌聯盟和包括中國抗癌協會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抗癌組織的會徽,都把一把利劍勇猛地刺穿螃蟹作為攻克癌症的標誌。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不瞭解食物的人怎能知悉疾病?”人們正是經常大量地吃含有劇毒的體外“螃蟹”(泛指一切動物性膳食),他們才會罹患體內和體表的“螃蟹”(惡性腫瘤),這種癌細胞就像螃蟹一樣不按常規出牌、橫行霸道。
 

       因此,攻克癌症的根本之道,就是不去吃那些體外的“劇毒螃蟹”,而不是吃“外螃蟹”長出“內螃蟹”後,再用手術、放療和化療等高科技含量的利劍來刺殺“螃蟹”。

 

七、植物救命,素食有理

       其實,根治癌症的靈丹妙藥、絕招奇術,不在手術刀、放射線和中西藥上,而在患者每天所吃的五顏六色的植物上,以素食為藥物才是無毒治癌的最高境界。
 

       解決健康問題的捷徑在餐桌上

      《這樣吃最健康》一書的作者臺灣姜淑慧醫師說:“若說20世紀,人類醫學史的革命,是因為維生素的發現——這些微量營養成分的存在價值,克服許多頑固慢性病的發生。那麼21世紀,人類的健康醫療改革,應當就是‘蔬果革命’了。何以如此說呢?因為當癌症的傳統治療法,如開刀切除、化療和放射線電療,進行了50年後,幾乎已走入瓶頸,無法再提升或改善癌症的命運時,卻讓許多科學家發現‘植物性來源’的食物,所含藏防癌有效成分的重大秘密。”
 

       解決健康問題的捷徑,並不在醫療上,而在餐桌上,因為我們吃錯了!我們身體健康的秘訣,並不在醫藥的發明、新藥的發明或者是高科技醫學儀器的發明,就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吃進去的每一口菜,都決定著我們的健康。正確的膳食可以預防疾病,減少病症的風險和罹患疾病的痛苦。
 

       人類自然的飲食是五穀雜糧、蔬果、豆類、種子、堅果等天然食物,這可以從人類無爪的手和較弱的顎、唾液的酸度,和腸子長於背脊骨的七倍看出。因此,當人類遵行自然規律飲食時,身體能健康長壽,若違反自然,則多病短命。
 

       在一篇題為《新鮮蔬果為什麼能防癌》的文章中指出,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等組織在報告裏說:“新鮮蔬菜和水果已被公認為最佳的防癌食物。”
 

       為何水果蔬菜可以抗癌?

       專家說: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水果、蔬菜在癌症發生、啟動和發展的三個階段,都具有抗癌作用。其防癌作用如下:1.果蔬讓小鼠腫瘤變小了;2.果蔬誘導腫瘤細胞凋亡;3.果蔬發出細胞凋亡信號;4.果蔬壯大了體內“禁衛軍”;5.果蔬有防基因突變能力;6.植物化學物是癌症剋星;7.果蔬抗癌是支天然聯合大軍;8.果蔬提高癌症患者壽命。
 

       美國醫學家在廣泛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幾乎在癌症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在蔬菜和水果中找到一種或多種能減緩、阻止甚至消滅癌腫的植物化學物質。基因突變是導致癌症發生的誘因,抗突變可降低癌症發生的危險性。
 

       根據專家文獻的資料,蔬菜水果五穀的防癌功能可概括為七種:第一,提升人體免疫的功能;第二,誘導癌細胞的良性分化;第三,抑制癌的新血管生成;第四,促進癌細胞的凋零;第五,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第六,抑制癌細胞成長訊息的傳遞;第七,植物類雌激素的拮抗。

 

 純素食療就是天然的化學療法

       有一位科學家曾對24種水果和34種蔬菜進行抗突變研究,發現68%的水果和73%的蔬菜具有抗突變活性。美國國家癌症學會的GladysBlock教授在美國營養師學會的一次會議中指出,在99項研究中,有89項能證明多食用水果及蔬菜能防止癌症的發生。更重要的是,長期素食者其體內白血球抗腫瘤的能力比長期葷食者強過兩倍。
 

       水果防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農業部以及國際上對癌症的研究,指出每天至少攝取五份蔬菜、水果,就可以降低20%的患癌症風險。研究表明,有十幾種水果可以起到有效地降低患癌症幾率的作用。這些水果包括:草莓、柳丁、橘子、蘋果、哈密瓜、奇異果、西瓜、檸檬、葡萄、葡萄柚、鳳梨、獼猴桃等。它們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在預防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方面,具有其他食品難以替代的益處。
 

       蔬菜防癌: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篩選出20種對癌症有顯著抑制作用的蔬菜,排在第一位的是熟紅薯。其次,還有蘆筍、捲心菜、甜椒、胡蘿蔔等。研究指出,蔬菜中的營養成分和某些植物化學物質,能對致癌物質和促癌因數起到明顯抑制作用。
 

       其他植物抗癌:除了蔬菜水果具有天然的防治癌症的作用,還有一些不屬於蔬果類的植物也具有突出的抗癌功效。
 

       第一,小麥草。小麥草就是用小麥種子培育成的小麥苗,然後榨成汁液,即可內服又可外敷,既可口服又可灌腸。它具有如下功效:1.富含葉綠素,被稱為綠色血液;2.具有高濃度營養,被稱為“礦物質的寶庫”;3.是強抑癌劑;4.能有效排解體內毒素;5.高效地抑菌消炎;6.迅速恢復體能;7.具有抗輻射性;8.具有高含氧量。
 

       第二,咖啡灌腸。為了恢復人體正常的解毒功能,美國格森醫生發明了咖啡灌腸法。認為灌腸法能夠有效降低血清中有毒物質的數量,有助於癌細胞分解的有毒物質通過肝臟迅速排解,也使得血液中分解的有毒物質通過直腸壁排出體外,還可以排除細胞液中的有毒物質,從而幫助細胞維持最佳生理狀態。
 

       美國生化博士雷久南說:“所有病的起因,都是慢性中毒或是營養不夠、缺乏礦物質:癌症也不例外,它也是一種慢性中毒。所以治療癌症就如同治療其他慢性病一樣。先排毒,再補充身體所需養分。在癌症的食療上,灌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有排毒的作用。咖啡灌腸或小麥草汁灌腸都可以。”
 

       許多蔬菜和水果等植物,不僅能預防癌症的發生,而且能在相當程度上治療癌症。純素食療特別是植物療法,對於惡性腫瘤病人而言,就是天然的化學療法、手術療法、靶向治療和中醫療法,幾乎沒有什麼毒副反應和不良影響。這真可謂:回歸天然,純粹植物,清氣除穢,正本驅邪。

 
       
八、你真的是一個善良的人嗎?

       “我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從來沒有害人之心,但是為何還會得癌症?”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思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們得了癌症,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關於什麼是善或惡的疑問,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處處能夠找到答案。
 

       中國自古就有善惡因果報應之說,如《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太上感應篇》:“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周禮》說,正月祭祀神明,不用母的動物。因為這是它生育的時期,要憐憫它。孟子說:“君子應當遠廚房,就要成全吾人惻隱之心。” 等等觀點,不一而足。
 

       明朝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了凡四訓》等書中,關於“真善”和“偽善”就說得非常清楚。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書中的俞淨意先生,早年自以為行善,沒做過什麼惡,但是一生貧窮潦倒。俞淨意先生覺察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還以為自己做得很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卻一味埋怨上天。
 

       灶神很慈悲,來點化他:你意業太惡,沽名釣譽,專務虛名。所做善事是附和別人,不會主動去做。灶神說:“你戒殺也是嘴上說說而已,並沒有愛護生命的真實善心,你家也吃蝦蟹之類的動物,難道它們不是生命嗎?它們在砧板上被殺,在油鍋裏被煎,難道就沒有痛苦嗎?你是外放生,內殺生,戒殺的誓言清淨嗎?另外,你在私居獨處時,貪念、淫念、嫉妒念等等妄念、雜念太多。沒有一件是真的善念,全是敷衍,做樣子給人看。這種惡意固結於心,天地鬼神已記錄在案,逃禍尚無暇,何有福求?”
 

       “意惡太重,專物虛名”,灶神的一席話點醒了俞淨意公。意惡如此嚴重,就是這樣的因果,導致了他三十年淒慘的境遇。為什麼俞淨意公三十年來一直自欺呢?就是因為不懂因果。後來俞淨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誨,瞭解了因果報應的道理,依教奉行,改變了命運。
 

       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也是一本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勸善書。該書一經問世,便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修身立命的榜樣。書中講到:有幾個讀書人向中峰禪師請教:為什麼有很多人善,但子孫不興;有人惡,而家門隆盛呢?如此,果報與事實不符了,佛說的是無稽之談了。
 

       中峰禪師答道:“你們是肉眼凡夫,迷惑顛倒,看到的不一定準確,往往認善為惡,指惡為善,不辨是非善惡,反而怨天尤人。” 中峰禪師叫他們說出善惡的標準。其中一人說:“打人、罵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另一人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 中峰禪師答:“未必然也。”大家覺得奇怪,就請禪師講解如何辨別善惡。禪師答道:“凡事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打人、罵人都是善。如果有益於己,就是敬人、禮人都是惡。”意思就是說,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討好、巴結人,都是惡;發於內心的善行,是真善;裝給別人看的善行,是假善;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謀而為之善,是假善。
 

       這些故事給我們啟示:人的吉凶福禍由誰造的?完全由自己的起心動念所造!言善、行善而意念不善,這個善就是偽善,只有心善、意善才是真善。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那麼我們就已經能夠判斷出自己究竟是善良還是不善良了,而且這個就是我們最終要得到的是善果還是惡果的根本原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俞淨意公、袁了凡先生的遭遇完全符合佛法提倡的因果規律原理,佛法的基本觀點就是:凡事皆有因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患上癌症的人一定是造作了什麼其得癌症的因。
 

       其實幾千年前,佛經早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一切罪中,殺生食肉,其業最重。”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也說:“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告訴我們,殺生所得的果報是“宿殃短命報”。也就是說殺生之人,一生當中災難很多,事事不如意,還要遭受病苦和短命。
 

       佛法中“五戒”強調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許多人以為守“五戒”是學佛人的事情,甚至有些學佛人也以為守“五戒”是受了五戒的學佛人的事情,其實這樣理解就錯了。
 

       “五戒”關乎做人,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五戒”關乎因果,無論你是否學佛信佛,因果的定律、宇宙的法則就是如此。這個規律不會因為我們信與不信而改變。
 

       中國的漢字是全世界所有文字中,最為博大精深、神奇玄妙的文字。在“癌”的字元中,已經透露出癌症產生最重要的因由、食緣以及所受的惡果和苦報了。
 

    “癌”字,從拆字法來看,“廣”部首表示病床、病態或病魔。中間的“品”有兩種意思:一是從數量上看,三個“口”,表示欲吃、喝、吸許多東西;二是從品類上看,因為想“品”味而吃,也就是為舌頭味覺而吃,而不是為健康而吃。
 

       下面的“山”,表示以上吃喝的東西很多,堆積如山。其實,“品”字形態就像“山”形。上“品”下“山”組合起來,就是“喦”,發yán音,“喦”字是“岩”字的舊稱,乃山嶺疊嶂之意。因此,“癌”字,舊讀“yán(岩)”,也可表癌魔如高山聳立,虎踞龍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又有惡性腫瘤堅硬如同岩石之意。
 

       一個“癌”字,它裏面有三個口告訴我們,我們老祖宗跟我們講,“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就是因果規律原理的體現。
 

       我們觀察一下現在世人所受的果報,就知道事實確實如此。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時期像今天這樣,整個社會貪欲橫流,追求物質和金錢到了極點,造業也到了極點。
 

       尤其是現代人殺生吃肉十分嚴重。全世界六十億人,中國十三億人,除了部分窮人,幾乎人人天天吃肉、頓頓吃肉,殺害的動物是個什麼數量呢?那是個天文數字,後果十分可怕。
 

       與此同時,不斷增長的肉類、肉類製品、乳製品的消耗也將我們的生態環境帶到了危險的邊緣。大量飼養動物造成了水資源浪費、空氣土地污染、地球變暖,給環境帶來了深刻的傷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類乃是“萬物之靈”,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怎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用如此不厚道的方式來虐待、剝削和壓榨動物呢?儘管我們不是從事養殖行業者,但是我們購買動物性食品時,已經是用鈔票在投畜牧養殖者的贊成票,隨後用雙手和口腹成為他們的幫兇。

       其實,當肉食猖獗地佔領餐桌的時候,人類也攻佔了醫院、手術室、病房、藥店。當人類舉起屠刀揮向動物的同時,也正揮向了自己!
 

       當我們得了癌症,被各種疼痛折磨得呻吟不斷,被手術刀活生生左割右切,被各種治療儀不停擺佈,像不像當初我們對各種動物美食生吞活剝任意宰割的景象?
 

       佛經講一切眾生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凡是動物被人抓到時,知道自己要被屠殺、被食啖,那種痛苦和可憐,與人有何兩樣?而人雖有眼睛卻沒有看到,雖有耳朵卻沒有聽到,雖有心思卻沒有體會。人們任意宰殺動物,以滿足自己的食欲,結怨無過如此。
 

       你看廚房,廚師們穿著衛生服,醫生們穿的是白大褂;這邊是廚師,那邊是外科大夫;這邊是菜刀,那邊是手術刀;這邊是案板,那邊是手術臺;這邊是清潔池,那邊是消毒池;這邊是管燈,那邊是無影燈;這邊躺著的是動物,那邊躺著的是我們。
 

    我們是不是需要停下來反思一下,這是巧合還是因果,其實,我們施加在動物身上的一切,最終都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