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遠以來,我們就和一個最親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罷了,他是誰呢?他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佛性。人,最悲哀的就是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家本來面目,每天對著別人叫得出張三李四,卻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們學佛,就是要認識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佛經說:每一個人都具有佛性,佛性是不假外求,人人本具,個個皆有的。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證悟時,曾說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在靈山會上,手中拿了一顆摩尼寶珠,問四方天王道:「你們看這顆摩尼珠是什麼顏色?」 四方天王紛說是青、黃、赤、白等不同的色澤。 佛陀將摩尼珠收回,舒開手掌又問道:「我現在手中的這個摩尼珠是什麼顏色?」四天王不解其意,不約而同答道:「佛陀!你手中沒有什麼摩尼寶珠啊!」 佛陀說:「我將一般世俗的珠子給你們看,你們都會分別它的顏色,但真正的寶珠在你們面前,卻視而不見。」如來智能德相、摩尼寶珠,都是比喻吾人的真如佛性。
沒智慧的信心是迷信,沒智慧的愛變成困獸,沒智慧的仁義容易被利用,沒智慧的堅持是頑固,沒智慧的果決是武斷,沒智慧的勇氣叫莽夫……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是——智慧。 沒有走不通的路 ,只有想不開的人;沒有不能悟的人只有不肯覺的心。除非找到安寧,否則擁有再多也不會幸福。真正的自我實現,不是成就一世之功名,而是恢復永恆之本性。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駕馭別人,而是看他能否駕馭自我。任浮世嘩喧,我自清淨;任時光飛逝,我心安然。
讀懂受用一生:
1.無論您遇見誰,他都是在您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2.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歷的事,不可能,絕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並不存在「要是我當時做法不一樣…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那裏,隨時準備開始。
4.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麼,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您坐在這裏,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您的心弦,那是因為您的因緣成熟,您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事象差別顯現。拋卻心中的“妄念”,才能夠使你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心靜可以沉澱出生活中的浮躁,過濾出人生的雜質。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此心常在靜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
我們生活在塵世中,什麼人都可能遇上,什麼事都可能碰上。會有人說您好,也會有人說您不好,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於他人的評判。當有人對您施不敬的言語,請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煩惱,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您的心,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
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要得到人生美好的果,必須懷一顆慈悲寬容的心去做事情。同時,有了慈悲寬容的心,我們還可以遠離惡因,進而遠離橫禍。生命不外乎緣分,因緣具足就來,因緣盡了就去,緣起性空。我們生命的美好就在於怎麼樣去珍惜緣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福德和智慧就像人的兩隻腳,在世間生活和成就都必須要靠這兩隻腳。沒福德就沒健康的身體、長壽的生命,累積再多的財富並不一定有享受的機會。福報也不能由別人給,要靠自己去播種,播種有很多方法,我們可以用言語佈施、知識佈施、體力佈施,財佈施...人世間所有一切別人沒有而您有的都可以做佈施。 發自內心地服務眾生,是我們的義務,做一點利益眾生的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像從傳統的角度來講,父母撫養兒女是天經地義的義務,誰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偉大一樣。我們第一天進入大乘佛法行列的時候,就發誓要度化一切眾生。既然要度化一切眾生,那我們今天做一點利他的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
不要總讓自己去追求完美。月亮一旦圓了,就要變缺;杯裏的水滿了,就要溢出;樹上的蘋果熟了,就要掉落。太完美了只能物極必反,還不如給自己留個空間,雖然多一點欠缺,但也少一點遺憾。
比較現代人而言,古代的人們算是少欲知足的。科學技術本身,就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它既可以給我們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欲望膨脹的負面影響。為了隨順欲望而無限度地消耗資源,終將威脅人類自己的生存。譬如說,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過上美國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這是多麼令人擔憂的事情啊!我們總共只有一個地球啊!
雖然身處紛繁,但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有一片寧靜之地。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學會接受、面對,更要懂得放下。人生就是走在修行路上,修行需要修心。把心安住下來,不被各種妄象所攪擾。慢慢便會發現;那片寧靜,那片清澈,無須遠尋,就在您心裏。
我們自己都是未來生命的設計師,如果希望能有美妙的色身、豐厚的財富、良好的人緣甚至無上的智慧等,那麼就請從當下開始,由五戒、十善開始充實自己、涵養德性吧。持守五戒、十善的當下,也就是利益他人的開始。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您的心靈、擾亂您的生活。您要學會一笑置之,超然待之,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讓我們在寬容中壯大。
因小惠而感謝的人是快樂的;一顆知恩的心也就是一顆偉大及快活的心。受人的恩惠,要不忘圖報,才不愧是君子;給人恩惠,不必掛懷,方是真正的仁人。身體的疾病也許是思想上的良藥。用一雙新鮮的眼睛看世界,用一顆感恩的心過生活。對一件好事表達感謝,也如同做了一件好事般偉大。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貴而不顯,華而不炫。韜光養晦,深藏不露。才高不自詡,位高不自傲。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走;滋味濃時,減三分請人嘗。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樂,平和第一善,心誠第一親,無憂第一福
抱怨別人,折磨自己;嫉妒別人,作踐自己;羡慕別人,浪費自己;怨恨別人,氣壞自己;貪戀別人,煩惱自己;阻礙別人,陷害自己;慈悲別人,快樂自己;尊重別人,敬重自己;寬容別人,豁達自己;隨喜別人,富貴自己;幫助別人,善待自己;平等待人,富足自己。付出什麼,得到什麼。
在生活中,嗔恨心的產生,通常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我不想要的,非要塞給我;一種是我很想要的,他人卻百般阻撓。以此原因,就會讓自己無法控制憤怒,心被它踩在腳下,一直做它的奴僕。
慈悲心的培養是必須的,如果我們想最終免於痛苦,就不要傷害他人;如果我們想快樂,就創造條件讓他人快樂。自己不管做什麼,哪怕是最微小隱秘的行為也有後果,將影響到自己和他人,所以我們會自然生起責任感,不再只顧眼前、為所欲為。我們也更深切體會到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關係。
為了看看陽光,我們來到這世界,就讓風雨當作歲月的衣裳,讓心安詳地徜徉,沒有憂傷,沒有恐懼。就算太陽會落山,那也不是結束,只是為了迎接下一個光明的到來。它,沒有苦惱,沒有悲哀,只為下一次向溫暖的人間致意問好。追隨陽光,我們的生活就會時刻充滿力量。人生如渡,生命如水。行走在歲月的流年中,感受著春夏秋冬的更替,經歷著月圓月缺的輪回。走在人生途中,曾經的過往,愛了就愛了、恨了就恨了、怨了就怨了、傷了就傷了,最後還需學會放下,自己的微笑,自己的陽光;自己的命運,自己供養;過往的過往,該忘得就忘了吧,記住也是一種累贅!
學佛最可貴之處,並非從此就能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而是在於面對順、逆境界時,能以智慧心了達因果及無常之理,並且積極地從因上努力。所以順境時,須知是眾緣和合成就,不驕矜自滿;逆境時,亦知是過去惡因今日果熟,須慚愧懺悔。所以,只要我們學會以佛法轉念,生活中處處皆是光明。自己的心地,承擔著自己命運的重量,過了黃昏還有黃昏,能抬頭就能思量,人生不是嫉妒和憂傷的遊戲,煩惱何處惱?還好細商量,生活的方向,就是從心底的陽光再一次開始,眼睛不必要睜得很圓,看到光明就好。
只有在人生的低谷,我們才會發現是誰陪在身邊,不離不棄,才會發現那些不曾在意的感動,是那樣溫暖。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後才會懂得,痛過了,才會懂得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和失去中,我們慢慢認識了自己。人生沒有永遠的痛,懂得放棄則是人生最優雅的轉身。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將擁有更多的財富。懶惰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
◎時間是實現理想最根本的資源,要好好把握與利用。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便是懂得‘生命意義’的智慧者。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寬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憤怒有如刀的兩刃,能傷害別人,也會傷害自己。而愛心、寬容,如香水能夠自香,亦能使人常聞到香味。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能寬恕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榮譽。
◎能夠寬恕別人,將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 ;接受別人的寬恕,更可以反省自己的過錯。
◎傳播是非者,就如同製造是非者。
◎愛自己的人,就會謹言慎行的保護自己,並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深切反省自己。
◎慈悲是一種感受、一種力量,除了幫助別人外,更能包容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不要輕率批評別人。
◎真正的愛,是一種過程、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一種服務,這裹面沒有批評、不接納或怨恨。對方如何對不起我們,我們只是更同情他 ;對方對我們好時,我們要更愛他、更關懷他。 ◎不要論斷別人,就不被論斷: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要毅然伸出愛心的手,擁抱仇敵。
◎人一生氣,他就在地獄的境界中。無嗔的心是清涼、新鮮和理智的,是真正快樂、同情與愛的基礎。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與煩擾,是一種惡習。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且沒有理性的行動。
◎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怒,就得到兩種勝利—戰勝自己、戰勝他人。
◎幽默的本身就是一種禪趣,因為‘禪’是活潑生動又充滿智慧的,唯有如此,才能隨時引發出幽默,使人的生活充滿著「禪趣’與‘自在’。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們首先要先深入自已的內心。
◎能夠舍離,才能深入真理的核心。要遠離執著,就不應該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牽扯。這樣既不會有愛戀也不會有憎恨,只有平等,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對待。
◎心如工廠,有嚴格的品管、正常的作業流程、良好的環保觀念,必定能製造出上好的產品。生活裏,擁有一顆經過品管的‘不動之心’、沒有是非的污水、沒有煩惱的黑煙,如此清淨,人人才歡喜親近‘放光的人’。
◎一個人的感情、人格、品行、氣質、面貌、命運,皆是由心理作用和一切行為舉止變化所累積出來。
◎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在於自己有多高的學問,而在於自己有多少的‘涵養’,可以安頓自己,也可以清醒別人。
◎人的生命要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
◎生命的幸福是一種無欲與奉獻,它是一種超越欲望後的安穩與寧靜。
◎時間總會過去,安住于當下,寧靜祥和,才有永恆的生命。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只有在內心的衝突解決後,世上才有和平呈現。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種甘露;無智慧的忍辱,卻是一種壓抑。
◎有智慧的人,是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避免受苦。
◎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有了也不會發光。
◎知識是用學的,智慧是用悟的。
◎絕對不要把知識與智慧混為一談,知識可以幫助你謀生,智慧可以令你不枉此生。
◎知識是成功之鑰,沉思是領悟完美幸福的良器,而道德則為二者所需。
◎接受各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的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要把心裏的空間留出來,不要讓怨氣塞得滿滿當當;牢騷滿腹容易氣粗腸斷,怒氣衝天就會心痛肝傷。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寬容是用別人的成績來激勵自己。寬容是一種智慧和美德;寬容是一種修養和境界;寬容是一種心靈的解脫和昇華。寬容就是不責人之小過、不揭人之隱私、不念人之舊惡。
我們最需要一顆砰砰跳動、堅韌而有力量的內心,不怕,不慌,不因一時的迷失迷惘一世。要知道,他人與世界並不由我們改變,但卻是我們心靈成長的最好土壤。人生永遠都是一場選擇,真捨得不用死抓不放,好機會或許就在放手之時,我們修好了內心,也就看清了前路。世事無常,風雨再大,也能開好自己的花。
緣分,是心有靈犀的一種感覺;是一見如故的一種傾向;是相見恨晚的一種心情;是上天安排的最美的際遇;是深深的牽掛或隱隱的懷念! 緣是一種自然而神秘的心靈力量:因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鳴;因為一種感覺而動人心弦;因為一次邂逅而難以忘懷;因為一次回眸而感慨萬千。我們總在尋找自己,在電影裏,在小說裏,在話劇裏,那裏面的人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然後對號入座。心中的自己卻越走越遠,遠得都已經模糊了。不管怎樣,別丟了自己,記得來時的路。我們都要找到自己,並要成為自己。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只有找到自己,別人才會找到你!
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懂不可:
1、不懂珍惜,守著金山也不會快樂;
2、不懂寬容,再多的朋友也終將離去;
3、不懂感恩,再優秀也難以成功;
4、不懂行動,再聰明也難以圓夢;
5、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難以大成;
6、不懂積累,再掙錢也難以大富;
7、不懂滿足,再富有也難以幸福;
8、不懂養生,再治療也難以長壽;
9、不懂生活,活的越久就越沒勁。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這話說得極好。因為,道出了生活的真相。不過,人的促狹之處是,常常喜歡笑話別人,卻不願被別人看了笑話。喜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然後,看別人被大尺度地撕扯開。這種促狹,更平添了幾分陰暗。這樣的人,當被別人笑話的時候,臉上會愈發掛不住。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心底有多陰暗,別人就會有多陰暗。 一村莊的土地廟裏,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神像,門左右有這樣一副對聯,讓人過目難忘,上聯是:這一街許多笑話,下聯是:我二老從不作聲。在神那裏,我們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佛把一個人從生活的泥淖中拉出來,給你的,不是手,而是智慧。佛的深邃之處是,手拉上來的是身體,而智慧拉上來的是靈魂。一個人的修行,最終打通的是智慧的筋絡。讓智慧,在生活每一個黯然神傷的地方,點燈。燈光不大,它給你的,不是要徹照千里萬里,而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在命運的巨大折磨裏,照到落腳的地方。智慧,成了人行走於世界的,最後的拐杖。
趁年輕,多讀書,多遊歷,多交往。經歷的越少,人越會對環境不滿意,消極的認為是環境制約了自己的發展。見識的越多,人越會對自己不滿意,懂得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反而能做出一些事情來。多為眾生想一想:愛有多深,包容與體諒就有多深,敢愛的人才敢去包容和體諒他所愛的人。做個善於體諒的人,多給對方時間與空間,做個有智慧與愛心的人。
人生如茶,命運就是那壺中的水。人生歷程不能全都由自己來安排,每個人身上都是帶有能量的,積極、樂觀的人帶有正能量,和這樣人交往能將正能量傳遞給您,令您感染到那種快樂向上的感覺,會讓您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
即使是很微小的一朵,但千萬朵小花彙聚在一起時,也能讓整個世界變得燦爛。如果您沉浸在上一章的回憶裏,生活的下一章不會開啟。人生就像行走,背負的東西越多,走起來就越累,學會放下,才會輕鬆前行,心靈的修行亦是如此,少裝一些世俗雜念,專心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會擁有一個輕鬆寬敞明朗的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