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心理現象的數目)
樊乘翛問于南郭無夢:“心理現象有多少?”
南郭無夢道:“詳說則無量,略說則有二十三。”
樊乘翛道:“請略說。”
南郭無夢指出,所謂二十三中心理現象,是指:
情、欲、見、受、執、念、思、照、知、別、隨、止、驀、影、記、憶、昧、醒、尋、伺、習氣、注意、行。[注1,詳見末尾]
(第二節 心理現象的由來)
南郭無夢說罷,樊乘翛問:“萬物的產生,必有其所以產生的原因。請說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
南郭無夢說:“上述二十三種心理現象,從“情到注意”這二十二種,都不是自己產生自己的,也不是無緣無故而產生。只不過是第六意識把它們製造出來。乃至,我正說的這句話也是第六意識建立的。當我告訴你'我正說的這句話也是第六意識建立的’,此句仍為第六意識建立,而非第六意識本身。能說的與所說的,都是第六意識建立的。”
(第三節 第六意識相貌)
樊乘翛問:“第六意識是什麼形狀?”
南郭無夢道:“內心有想法,並把它說出來,這種語言叫做外言。內心有想法,但並未把它說出來,這個想法的本身叫做內言,合起來統稱兩言;說第六意識有形狀,說第六意識沒有形狀,說第六意識不是有形狀也不是沒有形狀,說第六意識既沒有形狀即又有形狀,這四種說法統稱四句;能認識的並所認識的,能思維的並所思維的,能宣諸於口的並所宣諸於口的,統稱三能所。離兩言四句三能所,都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與第六意識的形狀沒干涉。第六意識的形狀不是語言所能企及的。
離開兩言四句三能所,才能能體認第六意識的形狀。”
(第四節 第六意識作用)
樊乘翛道:“請問第六意識有什麼作用?”
南郭無夢道:“能建立二十二種現象,並且又能破滅二十二種現象,具有能建能破的作用。”
樊乘翛道:“請描述一下心理現象生滅的過程。”
南郭無夢道:“第六意識為種子,二十二種心理現象為現行。種子產生現行,現行回歸種子。請讓我以怒作為一則具體直觀的例子。
辱駡刺激種子,種子產生憤怒。憤怒這種現行,仔細分析,有四個順序的階段,分別是生、作、續、滅四階段。
生,是指憤怒剛剛產生,只是純粹的情緒;
作,是指憤怒進一步發展,擾動生理,如心跳加快,血液奔騰,呼吸急促,渾身發熱等;
續,是指憤怒進一步發展,驅動肢體、語言、行為,變成客觀世界的事件。如摔杯子,罵人等。
滅,是指憤怒持續一段時間後,間歇、減弱或消失。
其他心理,以此類推。
因此,外在刺激→擾動第六意識→建立現行→驅動言行→造成客觀事件→產生結果→反刺激第六意識→建立現行→……..循環往復。這些,就是第六意識建立現行亦即心理現象的一般過程。”
(第五節 第六意識如何建立種種現行)
樊乘翛又問道:“外在刺激為緣,內在第六意識為因。因緣和合產生現行。但是,為什麼'因緣和合就產生了現行’呢?”
南郭無夢道:“這個問題實在太深邃了,以我的智慧還不能體察其中的根本緣故。請置答。”
樊乘翛又道:“現行有'生作續滅’。請問,種種心理現行在未產生之前,已湮滅之後,它的形態如怎樣的?”
南郭無夢道:“現行類似浪,種子譬如海。浪是揚波的海,海是無波的浪。這二者一體兩面。海如果不遇到風,波瀾不驚。海若遇到風,頓起波瀾。這就叫'境風吹識浪’。境風就是外在的刺激,識就是第六意識。浪就是第六意識產生的現行亦即二十二種心理現象。境風所以吹識浪?亦即第六意識為何會被境風所影響,而產生現行,是一個大秘密。請置答。”
(第六節 如何修行)
樊乘翛道:“何謂修行?”
南郭無夢道:“修就是修正,行就是現行,合攏為修正現行。”
樊乘翛道:“如何修行?”
南郭無夢道:“使心理現行中假惡醜的一面,轉化為真善美的一面。未生之惡令不生,已生之惡令止滅;未生之善令之生,已生之善令之增。”
樊乘翛道:“修行是在現行階段,或在種子階段?”
南郭無夢道:“種子階段,善惡未分,無需修。現行階段,善惡對立,故需修。”
樊乘翛道:“何謂戒?”
南郭無夢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樊乘翛道:“何謂定?”
南郭無夢道:“專精一處,神不散亂。一瞬萬年,萬年一瞬。”
樊乘翛道:“上述所言都是戒定的相,請問戒定的體?”
南郭無夢道:“戒與不戒,定與不定,都是妄想。建立妄想的主公,就是妄想的體。”
樊乘翛道:“修行的目的何在。”
南郭無夢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謂自覺,就是親證第六意識自體、自相、自性、自用。所謂覺他,就是使他人亦親證第六意識自體、自相、自性、自用。”
樊乘翛道;“如何證到自體?是漸修還是是頓悟?”
南郭無夢道:“先漸修,後頓悟。從頓悟,後起修。”
樊乘翛道:“為什麼先漸修而後頓悟?”
南郭無夢道:“量的積累形成質的變化。”
樊乘翛道:“既然頓悟,為何還要起修?”
南郭無夢道:“證到第六意識自體,剛好入門,並未究竟。悟前漸修是自覺自立。悟後起修是自覺覺他,自立立人。因為,眾生為之牛馬,一人方成龍象。今朝既然頓悟,還債切莫賴賬。”
(第七節 心能轉物)
樊乘翛道:“你剛才所說的,都是關於心理方面。現在請問,第六意識可以作用於物質嗎?”
南郭無夢道:“可以。如果不可以,你現在還能跟我說話嗎?揚眉瞬目,舉手投足,鞠躬微笑,跳躍騰挪,吃喝拉撒睡,說三道四種種言行舉止,肢體動作,都受第六意識操控。這個功能前面分析過,叫作驀。
參透了第六意識如何作用於肢體肉體,就懂得了意識如何作用於物質。肢體由物質組成。意識作用於肢體,也就能作用於其他物質。其中微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八節 後天妄想與先天妄想)
樊乘翛道:“嬰兒也有個性、氣質的差異。可是他剛剛生下來,第六意識還沒有形成。這些差異,又是什麼緣故呢?”
南郭無夢道:“與生俱來的習氣。仔細的說,就是過去生中形成的積習,並且帶到此生來。但這個過去生,普通人並不相信,因此到這裏就不要再討論了。”
樊乘翛道:“成人也有個性、氣質的差異。這又是什麼緣故呢?”
南郭無夢道:“後天受環境、教育、文化習俗的薰染而成的習氣,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也就是種種情見念習等心理現行,在生作續滅的活動中不斷積澱而成的心理污染。。”
樊乘翛道:“有是、不是、既是既不是,非是非不是四種意見、觀念。有些人各執一中意見、觀念,相互攻擊不退讓,堅持自己的意見、觀念而譭謗別人的意見、觀念。為什麼呢?”
南郭無夢道:“種種意見、觀念,都是第六意識一時一地建立的妄想,有的人誤以為真理。今天非議昨天的意見、觀念,明天非議今天的意見、觀念,後天非議明天的意見、觀念。剛才贊同張三的意見、觀念,待會反對張三的意見、觀念。他們始終不明白,這些意見、觀念,以及對這些意見、觀念持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仍然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
所以,異於己見的怒之,贊同己見的喜之。總想說服別人。證明別人是錯的。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喜怒以及證明的心理,都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一個妄想產生,帶動其他妄想一併產生。人沉溺於妄想流不能自拔。而況更追逐這些妄想呢?如追逐海市蜃樓,終不可得。”
樊乘翛道:“或說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云云。或求神拜佛。也是妄想嗎?”
南郭無夢道:“沒有超過上述23種心理。求名利與求神佛並無差異。只不過把所求的物件換一個形式、名稱而已。這些希求心,仍屬於貪欲範疇。貪欲還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至於世界觀云云都是癡人說夢。仍是妄想。”
樊乘翛道:“現在有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身體、財產都佈施了。也是妄想嗎?”
南郭無夢道:“只要還有'我人’心理存在。仍是妄想。何以故?我的心理雖然不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但它是仍然是妄想。以妄想為因,起的造作自然還是屬於妄想的過程和妄想的結果。”
樊乘翛道:“信解行證,也是妄想嗎?”
南郭無夢道:“這些都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不過是假妄求真。所以,現前縱得九次第定,猶是法塵分別影事。”
爾時,南郭無夢就歸納說:“身心裏的靜、動、靜轉動、動轉靜、靜動對比、動靜對比、靜轉動與動轉靜對比、動轉靜與靜轉動對比等八種現象。都是妄想。
以此類推,得失、對錯、善惡、是非、福禍、正反、上下、尊卑、醒昧、喜嗔等變化。都是身心上的妄想。仍然是第六意識建立的妄想。”
為了進一步概括差別妄想,南郭無夢又道:“一切身心妄想,非陰即陽。清醒狀態屬於陽,睡眠狀態屬於陰。以及由此二者相互轉化、相互對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等產生的過程也是妄想。”
所以,產生'是’的觀念,這是妄想。產生'非’的觀念,也是妄想。由是逐漸接受非的觀念的過程,仍屬妄想。反過來也是。產生'既是既非’的觀念,是妄想。產生'非是非非’的觀念,還是妄想。所以,行住坐臥,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每一瞬間,都處在這或那的妄想中。這些妄想,都有生作續滅四種變化階段。有的停留一瞬間就過去了。有的停留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一月、一年、十年、一生不等。這就是妄想延續時間以及表現出來的各種具體屬性的差別。眾人在此每每受騙。”
樊乘翛道:“你說的好。請繼續。”
南郭無夢道:“第六意識建立妄想,妄想驅動語言行為,語言行為產生事、事件、結果,事件、結果反過來刺激於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又建立諸多妄想。如此循環往復。生滅不已。
所以,辱駡他,他的第六意識受到刺激,就建立嗔的妄想。嗔的妄想驅動他的語言,他就開始罵人了。嚴重的,有拳腳相向的行為。如果找一個藉口向他誠懇道歉,他的第六意識就建立一個'理解’的妄想。於是再建立一個轉嗔為喜的過程妄想。並驅使他的語言行為,從敵對的狀態,變成親近的狀態。
常人的肢體、語言、行為是妄想的傀儡。妄想是第六意識的傀儡。第六意識是環境刺激的傀儡。眾人被內在妄想和外在刺激愚弄,但卻樂此不疲,也不能自拔,很少能反省。至於能夠明白這個道理的,就更少了。”
[注1]
1. 喜怒哀懼愛惡嫉悔疑憂恨傲慢掩飾之類的,叫作情;
2. 希求財色名食睡之類的,叫作欲;
3. 信仰、是非、對錯、禁忌、傳統、風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類的,叫作見;
4. 五根五塵接觸而相互作用,產生的生理反應,叫作受;
5. 受人辱駡,耿耿于懷、矢志不忘的,叫作執;
6. 默誦、默念、數羊的,叫作念;
7. 解決難題時,冥然苦想的,叫作思;
8. 上述諸法生起時,將之呈現於當前的,叫作照;
照的證明:
設使默念1。在念的過程中,1呈現當前。不過,在已念之前1未到來。在念完之後1已過去,別的東西就會替代1呈現於當前。故知1和呈現1於當前的是兩物。1若視為情欲見受念思,呈現1於當前的是照這種功能。證畢;
9. 經歷上述諸法時,同時明瞭正在經歷上述諸法的,叫作知;
10. 於所知所照的物件中,能分清這是情、這是見、這是念的,叫作分別;
11. 情欲見受念思生起時,放縱它們發作于肢體言行的,叫作隨;
12. 情欲見受念思生起時,克制它們發作于肢體言行的,叫作止;
13. 突然人叫我,不假思索,驀然回首。導致此舉的,是思維以外的功能,叫作驀;
14. 身心經歷過後,沉澱下來的,叫作影;
15. 經歷上述諸法,將之記錄下來,事後能知事時的,叫作記。
16. 經歷上述諸法之後,再現此經歷的,叫作憶;
17. 睡眠、昏沉、悶闕之類的,叫作昧;
18. 對塵境身境心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叫作醒;
19. 想要找一個東西的心理,叫作尋。
20. 愣在某個境界裏的心理,叫作伺。
21. 上述心理固定成套路,有刺激則起條件反射的運行。如煙酒毒等癮,叫作習氣。
22. 使精神集中、保持在某物件上的,叫作注意。
23. 除知照二法,餘法輾轉生滅。昧轉為醒,醒轉為昧;此生彼滅,此滅彼生;周流複始,遷徙不息。在此生滅過程中,除了生滅者自身以外,同時還有一種功能起作用,叫作行。這個行譬如“運動”,運動固然不能離開物體,但運動並非就是物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