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兵道守德
【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譯】:兵器,是不祥的東西,不是有道德的君子所持有利用的東西,如果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運用它,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的殺戮。
【文】:故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所以,象魚兒一樣不可以脫離於深水裏,國家的銳兵利器也不可以曉之大眾。
【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譯】:以遵守宇宙間物質生成的客觀規律成為統治者的,是不會用兵器和軍隊的強大來臣服天下人的。因為以武力征服隨時有被武力推翻的可能,這樣循環往復,永無和平可言。
【文】: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譯】:凡是軍隊打仗時駐足過的地方,多弄得民不聊生,田地無人耕種而生起荊棘野草。經過大戰之後,地方受到摧殘性破壞必定變成災荒與疾疫並生的凶年。
【文】:夫維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那個軍隊戰爭和兵器都是不祥之兆的事物,自然萬物都厭惡它,所以,有道德修養的君王根本不會處在此種狀態而用它。
【文】:古之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
【譯】:古時用兵的軍事家曾說過:“我不敢用主動進攻而用退守的方式,不敢去侵佔敵領地寸土而是寧可讓敵後退一步。”是所謂的以不動為動,以靜制動,分散人力不使交臂,以虛誘敵,執掌軍隊看似無形實則已經做到無敵的境界。
【文】: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譯】:在戰場最大的禍害莫過於輕視敵人,輕視自己的對手往往會招致覆滅的危險。所以,當雙方兵力相抗衡時,得到的一方往往是被迫而戰的哀兵,也就是被人們同情的一方。
【文】: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譯】:上主對戰爭的深惡痛絕,誰能知道這其中的緣故?充滿勇氣而果敢犯敵者就被殺死,有勇氣而知道忍耐自律的就會保全性命。這生與死兩者,哪一個是利哪一個是害,誰也弄不清。
【文】: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譯】:只有上天廣大無邊的羅網,雖然感覺有些稀疏但一個也不會讓有罪者漏掉逃脫。
【文】:其安易恃,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譯】:當國家安定時則容易維持,當事物未萌動發生之前則容易圖謀。事物脆弱的容易折斷分解,事物細微的容易四處分散。凡事應謀劃在還沒有產生之時,治理大事應謀劃在還沒有出現混亂之先。
【文】: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譯】:同樣,要爭取得到天下常常在無事的狀態之下,到了有各種事情發生密謀已洩露,就不會有充足的理由取得天下。如果想要用武力取得天下而勉強謀劃,我看這種事情多半不會有成功的把握。
【文】: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譯】:天下的用兵之法(神器),不可以輕易使用它,也不可以輕易地用它去窮兵黷武。如果輕易地使用它的人挑起戰爭必以失敗而告終,輕易地運用它發動窮兵黷武的戰爭必將喪失自己的地位,遺臭萬年。
【文】: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譯】:由此而言有才德的聖人不違背天道常處無為不爭,所以,不會有失敗;不持有違背天道的東西,所以不會失德而喪失自己的地位。
【文】: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上天的行為做事的客觀規律,用不著去爭戰而能取得勝利,不用言教而得到理想的反應,用不著召喚而自己按規律而來,他坦坦蕩蕩的按照客觀規律早已妥善安排好了。正因為他是那麼無私無欲與世無爭,所以沒有什麼可擔憂的。
【文】: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譯】:打了勝仗並不是可以值得讚美的事情,如果讚美它就等於是樂意殺人了。那種樂意殺人的統治者,就不可以得志於天下,人們也一定不會去歸順於他。
【文】: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譯】:常常有那些執法者代表執法殺人,往往憑自己的私心愛惡而亂殺人,假稱代上天之意執大匠而決斷。這種假稱代上天之意執大匠而決斷(替天行道)的人,很少有不損傷自己的手的即沒有不遭報應的。
【文】:善為士者不武,是謂不爭之德。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是謂用人之力。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配天之極。
【譯】:仁善的人士不贊成用武力,窮兵黷武,這是所謂的不爭強好勝的美德。善於戰鬥的人士不輕易發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士不隨便與人較量,這是所謂用人的蠻力,故寧鬥智不鬥力,鬥智者勝於鬥力者。善於利用人才的將帥,常常謙恭禮賢下士以籠絡天下人才,這是所謂的配合適應上天的本質至理。
【文】: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譯】:有道德的君子居位時則重視在左邊,用兵參戰時需祭祀則按排在右邊。因為,喜慶吉祥的事崇尚在左翼,兇險不吉利的事情崇尚在右翼。偏將軍是文職處在左方,上將軍是主帥是武職處在右方,因為上將軍在位時常常要以喪禮來安置陣亡的將士。作戰的時候殺得人多了,必以悲哀之情往臨哭泣弔唁,即使戰勝了,最終也是以喪禮來安置陣亡的人。
【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譯】:聖人治理國家以正直廉朴為根本,戰場上用兵謀劃以奇巧變幻莫測取勝,謀取天下在沒有大事發生之前籌畫。
【文】: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譯】:我何以知道這些深奧道理的呢?以此,按照以上的說法。即以強梁者…這句話進行翻譯:是那些頭罩著鋼帽似的史前人類高智慧者(外星人),他們永生沒有死亡。我將他們稱之謂人類追求真理的教導者,他教給我這些道理讓我再教給地球上的人類。
疏:
兵道守德講解的是用兵之道也要遵守客觀天道無為不爭的原則。
兵為兇器,凡是要動用兵器的戰爭,都要避免。銳利的兵器,殺傷力非常強,而且會破壞物資使土地荒廢,引發饑餓疫災。因此,愛護萬物滋養化育萬物的造物主,是非常憎惡這種兇器的。有道者順天道而行,對於造物主憎惡的事物自然也不會去做。凡是懂得遵道而行的聖人、君主或領導者,更是不必依持兵力逞強用來臣服天下的。
用兵雖然是不祥之物,是君子不應該接觸的,可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卻要毅然決斷地使用,但也要注意適可而止,不以戰勝而喜悅,不以殺人為樂趣。
用兵之道在於以退為進,以虛誘敵,以奇制勝。然而,用兵之道最大的禍害莫過於輕敵,輕敵往往導致覆滅的危險。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不爭之德是必須遵守的總法則。懂得並遵守的人士才能做到不武、不怒、不爭,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上之策,善於利用他人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偉大事業,這才是最適合天道的至理。
凡是窮兵黷武,勇敢犯敵,多半沒有好的結局。以殺制殺,為戰而戰,多半不可能得志於天下。
天地自然之道亙古不變,任何力量都無法與之抗衡。和這麼偉大的力量相形之下,人類是多麼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若想違背自然或反抗自然所謂“人定勝天”實在是不明智之舉。最好是順應自然的法則,那麼自然也會和你遙相呼應而處於無敵的境界。是故“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自然的法則遍及每個角落,凡是違背天道雖一時逞強傲物最終必遭報應,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統統報銷。”
所以,用兵之道貴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用人之道貴在謙恭居下,海納百川。
注:
(1)兵:兵器,作戰的軍士,泛指戰爭。(2)恰淡:不過分,適可而止。(3)淵:深水潭。(4)利器:除鋒利的兵器外還包括實用的兵法叢書。(5)示人:給人觀看和使用。(6)作主人者:作為當政者,領導者。(7)兵強:用軍隊的武力逞強。(8)好還:來回報復。(9)荊棘:山上帶刺的雜草植物。(10)凶年:饑荒疾疫並生的年頭。(11)物:自然萬物,造物主。亦指世上人與物。(12)用兵者:軍事學家。(13)為主:以侵略者自居而對敵方攻擊。(14)為客:以防守者的姿態參戰。(15)進寸:進攻向前。(16)退尺:防守讓敵。(17)行無行:以不動為動,以靜制動。(18)攘無臂:分散人力,不使交臂。(19)兵:武器。(20)扔無敵:天下無敵。(21)寶:疆域、國家。(22)抗兵:敵我雙方作戰的兵士。(23)哀者:得到同情的一方。(24)勇於敢:充滿勇氣,敢於犯敵。(25)恢恢:廣大貌。(26)安:安定。(27)持:保持原狀。(28)兆:萌發,兆瑞。(29)脆:易破碎的。(30)泮:分解。(31)無事:象沒有事一樣的容易。(32)有其事:為事務而忙碌奔波,即有事情發生。(33)取天下:以武力爭奪天下。(34)為之:治理。(35)不得已:不可能得到成功,也就是失敗的多。(36)神器:銳利的兵器和用兵之法。(37)不爭:謙和居下以取勝。(38)善:最優的。(39)勝而不美:戰勝是件不值得慶賀的事。美:讚美歌頌。(40)司殺者殺:司殺者是執行司法具有生殺大權的當政者。殺,這個殺具有隨意殺人的意思,即不通過司法程式憑自己的好惡隨便殺人。(41)代司殺者殺:代替執行司法具有生殺大權的當政者不通過司法程式憑自己的好惡隨便殺人,如常喊的口號是“替天行道”等。(42)大匠:指自然界偉大而巧妙的力量。(43)傷:損傷自己,受到傷害。(44)士:將士。(45)武:誇耀力量,窮兵黷武。(46)不怒:不以喜怒發動戰爭。(47)與:交戰。(48)用人之力:使用別人的才智力量為我所用。(49)下:禮賢下士。(50)極:至理。(51)偏將軍:一般是副帥督軍的,以文臣居多。(52)上將軍:一般是主帥,武將居多。(53)立:樹碑立牌弔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