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理是不需要爭辯的,它本身的能量和氣息就足以穿透你,讓你啞口無言。只有謬誤和謬誤之間才會無休止地在那裏辯來辯去,它們本身就是靠爭辯過日子的。

2 在整個宇宙的智慧面前,人類的智力也許只相當於猩猩在人類面前用石塊砸開堅硬果殼的智力。

3 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痛苦,因為他對世上邪惡、醜陋的事物比其他人更敏感。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快樂,因為他對世上所有偉大和美好的事物有著更深的感悟,他可以從這種感悟和審美活動中獲得很大的享受。

4 心靈豐富的人無需借助他人就可以感到快樂,他就像自身擁有核動力源的物體,無需外力推動就能夠自由馳騁。與之相比,心靈匱乏的人則如同自身沒有任何動力來源的死的物體,它們之間如果不相互接觸和碰撞就難以產生運動。

5 只有少數人喜歡和嚮往真理,因為真理帶給他們巨大的啟發和安慰。更多的人厭惡和排斥真理,因為在真理面前他們馬上感覺到了自己的卑下和低劣。而人都是自我主義的,沒有人喜歡有什麼東西比自己更高、更神聖。

6 一個品嘗過神聖事物滋味的人會變得謙卑,因為他瞭解到有一個比自己更高的存在。沒有領略過神聖事物的人會繼續保持他的傲慢,因為他覺得沒有東西能夠比自己更高。

7 當我們熱切期盼的目標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要麼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要麼它夾雜著一些對我們有害的東西。看清了這一點,我們就會領悟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去追求和期待的。

8 世俗的快樂垂青于常人,理性和心靈世界的快樂垂青于天才。

9 樂觀和肯定所能夠得到的,除了膚淺就是無知。唯有悲觀和否定才能走向深刻,走向真知。

10 物質世界的心態是焦慮和痛苦,心靈世界的心態是安詳和喜悅。

11 一個人在財富和虛榮方面獲得的成就並不值得驕傲,一個人真正的可貴在於他的靈魂所能感悟事物的深度和廣度。

12 無論大魚還是小蝦,深而寬廣的水域總是對它們更加有利。一個人也是如此,他的心靈能夠感悟的東西越多,他心靈的活動範圍越寬廣,他就越是覺得自由和舒暢。

13 多數人所認同的事物往往價值很小,而價值極大的事物卻只被極少數人所領悟。這是人類認知領域的動量守恆定律。

14 人才是屬於頭腦的,天才是屬於心靈的。頭腦只能反復咀嚼已知的東西,只有心靈能夠感受未知,只有心靈才具有創造性。頭腦能夠製造,而心靈能夠創造。

15 人才來自外在的培養,天才則從內在自己成長。

16 人才是在群體競爭的環境下造就出來的,天才則在孤獨的氛圍中自己緩慢地成長。

17 最偉大的天才人物活著的時候往往不會得到應有的評價。儘管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但他們也有人性的缺陷和卑下,因為畢竟他們也是以身體的方式活著,這少許的不足正是與常人共有的。雖然就整體而言他們像山峰一樣的偉岸,但他們的雙腳也同樣踩在地面上,這一點與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

大多數人的眼光都是形而下的,他們只能看到天才人物膝蓋以下的部分,好像只有這部分才讓他們賞心悅目。天才人物膝蓋以上的部分由於已經超過了常人的高度而為他們的視力所不及。當天才人物少許的缺陷隨同他們的身體一同逝去後,他們的卓越遺產才會突顯出來,並且發出越來越耀眼的光芒,所以只有後人才會給予這些偉大的天才們客觀而公正的評價。

18 一個死去的天才很容易被世人所崇拜,但是一個活著的天才卻很難被同時代的人認同。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的,沒有人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更高。在天才的出類拔萃面前,人們顯得如此的低下,在天才耀眼的光芒之下,人們顯得如此的暗淡無光。每個人都覺得不舒服,每個人都覺得被冒犯了,所以人們即使暫時無法扼殺他,也會設法遠離和忽視他。

人們可能會很有興致地觀賞遙遠的恒星,但是沒有人喜歡凝視正午的太陽。

19 生在這個時代並不意味著為這個時代而生。

20 對世俗事物的關注和渴求,牽制並消耗著我們的精神。我們牽掛著太多的東西,我們的精神就像五馬分屍一樣被分裂了,這正是人類普遍感到精神疲憊的根源所在。如果一個人的精神能夠不為世俗之物所累,傾心專注於真理和事物的本質方面,不管這些真理來自自然科學、哲學還是藝術,那麼他都將享受到純粹的快樂,而且他也幾乎站在天神的行列中。

21 如果我們思考的物件與我們自身的欲望、功利和虛榮密切相關,那麼這樣的心理活動對我們心神的損耗是非常大的,這類的思考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痛苦和衝突的過程。相反,當我們在思索和探求真理,或者進入藝術的審美活動,我們的心神不僅不會損耗,反而會被充實和滋養,因為這樣的心理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22 靈魂生活會壓縮世俗生活,世俗生活中的痛苦和快樂都會減少。而現實生活中痛苦的成分遠遠超過快樂的成分,所以如果我們提高和豐富自己的心智,那麼不僅提升了自己的靈魂生活,同時也減少了世俗生活的煩惱和憂慮。

23 人應該過兩種生活,世俗生活和靈魂生活。就像鳥類,既可以用兩腳在地上行走也可以在空中翱翔。

24 一個人必須從知識中昇華和超越,達到智慧的層面。否則再多的知識也只能變得和財富一樣,成為謀求物質利益的手段和到處炫耀的工具。

25 知識是死的,真知是活的。知識無法引導你到真知,拋棄知識是達到真知的唯一途徑。

26 語言只能說出一個事物和另一個事物之間表面的那層關係,至於那個事物本身是什麼,語言是無能為力的。

27 觀察者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客體本身,而是客體在觀察者頭腦中的影像,從這個意義上說觀察者同時也是被觀察者。

28 真理不能夠被找到,它總是出人意外地降臨。當一個真理降臨於你的時候,你不可能再去思考它,你甚至不能看到它,因為你已經與它融為一體。

29 那個絕對真理永遠無法成為一種理論或知識,他只是個人內在的真實體驗,它無法以任何外在的形式被傳授。

30 只有穿透身體和感官的重重阻礙,真理的光芒才能夠照亮我們的靈魂。身體和感官偏愛謬誤,靈魂偏愛真理。

31 我們的感官總是被現象迷惑,我們的靈魂才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質。只是我們的靈魂很少有表現的機會,因為感官總是搶在前面。

32 在這個世界上,各種邪惡、偏見和謬誤相互踐踏,爭戰不休,無知混雜在其中隨波逐流,唯有真理在雲端的高處冷眼旁觀。

33 和一個虛偽相對抗的往往並不是一個真理,而是另一個自稱為真理的虛偽。真理與虛偽存在于完全不同的層面上,它們之間不可能相遇。即使它們偶然碰到了,真理會屈尊與虛偽展開貼身肉搏嗎?真理會有這樣的興致嗎?如果它有這樣的興致和衝動,它就絕不可能是真理。

34 智者為神聖的法則而奮鬥,常人為別人的看法而努力。

35 純粹的物質是安靜的,純粹的精神是自由的,而人既不安靜也不自由。

36 有了智慧就有了瞭解,有了瞭解就會達到一種超然和包容的境界。

37 自然和真理的本性就是喜樂,如果我們接近自然和真理,我們也會感受到同樣的喜樂。

38 想像力和靈感是人的意識素質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這兩種心靈能力是人快樂的主要來源。一個缺乏想像力和靈感的人將會錯過世界上大部分美好而偉大的事物,他只能通過更多的感官享受以及虛榮心的滿足來作為補償。

39 要認識真理,心靈的純淨是第一位的,而知識是次要的。只有純淨的心靈才能靜觀萬物。

40 把自己拋錨在神聖事物的碼頭,把自己的心靈停泊在真理的口岸。

41 高貴的心靈只隨著神聖的節律而脈動。

42 當所有的人都將他們的心靈面向真理,面向神聖的事物,那麼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喧囂和紛爭都將會煙消雲散。

43 一切超群絕倫的事物從來不以招搖過市的方式顯示自己。

44崇高的事物往往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討人喜歡,只有膚淺的東西才善於一下子抓住人們的感官。

崇高的事物為它自己而存在,它完全瞭解它自己,人們對它的評價無論好壞都與它毫不相干,它不可能為了迎合人們去做絲毫的改變,它更不可能向人們獻媚。與此相反,膚淺的東西為了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卻做了精心的準備,在人們面前招搖過市本來就是它唯一的目的。

45 真理不是批發商,它從來不會來到人群當中兜售自己。相反,真理只是偶爾才會去拜訪一下少數在單獨中的探索者。

46 從真理和神聖事物中獲得的愉悅與從肉體和感官攫取的快樂相比,如同核能與燃燒煤塊的熱能之間的差別。前者只需要很少的物質,就可以從中提取全部能量,受用終身。而後者卻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質,只能從表面的化學反應中截取少量的熱量,仍然不足以滿足自身的需要,而且還產生了大量的廢渣和廣泛的空氣污染。

47 如果你的靈魂能夠領悟到那些永恆和不朽的事物,而且這些事物引起你強烈的共鳴,那麼你的靈魂也同樣應該是永恆和不朽的。因為一個東西只能被同類的東西所領悟,相同頻率的東西才可能發生共振。

48 沒有無視大多數人的勇氣,就無法向神聖的方向邁出一步。

49 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活,那是對別人的慈悲。為了別人的看法而活,那是對自己的暴虐。

50 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極端的心理,它會把你帶到懸崖的邊上,你已經沒有了退回來的餘地,然後出於慣性,你不得不跳下去。

51 不完美正是完美的一部分。如果完美中不包括不完美,那麼它還不夠完美。

52 能夠包容惡的善是最高的善。

53 時間和空間專門是為變化和生滅的事物而存在的,內涵的變化需要時間,外延的變化則需要空間作為背景。

54 有物故有時,無物何有時?

55 鐘擺是時間的秒針,呼吸是生命的秒針。

56 自由同時也意味著對自己完全負起責任。

57 一種個性,如果它沒有和真理沾親帶故,就一文不值。

58 一個人之所以永遠不能夠安心是由於他將自己寄託在一系列會變化生滅的事物上面。大多數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世俗事務和欲望當中,這樣他們的心靈幾乎完全隨著外部力量的變化而跌盪起伏,他們隨時都可能遭受外部力量的重創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與此相反,一個智者把自己的心靈紮根于永恆的事物上面,這可以體現為對科學的探索、藝術的審美和對不朽思想的領悟。我們甚至可以這樣來比喻:常人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結在世俗這塊不安全的陣地上,而智者則把主要的精銳部隊駐紮在永恆的事物上面,至於世俗這塊陣地,智者只是派一些散兵游勇去應付差事。

59 通過追逐外部事物所獲得的快樂是虛假的快樂,引起你快樂的那個東西遲早會讓你不快樂,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真正的快樂並不是一個能夠被什麼東西引起的短暫現象,而是其自身固有的恒久品質,所以,只有從你的內在本性中自然滲透出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60 少數精神極為卓越的人在被愚蠢的大眾蔑視和嘲笑的時候,不僅不會氣惱,反而會油然升起一種近似於惡作劇般的快感。這是甚少在塵世中獲得娛樂的他們所能夠享受到的難得的一種娛樂。

61 老子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意思是說愚蠢的人聽到了真理和智慧性的東西就會大笑,如果他們不笑,就不成其為真理和智慧。這裏面也許還隱藏著另一個意思,那就是當真理和智慧看到自己被那些愚蠢的人嘲笑的時候,自己也笑了。前者的笑是世俗的笑,後者的笑是神明的笑。是啊,那些愚蠢的人在遠遠優越於他們的事物面前感到了一種窘迫,除了嘲笑他們還能做什麼呢?那是唯一能夠挽回面子的方式。真理和智慧看到這種情況就笑了,這是會心快意的笑,理解包容的笑,如果它沒有這種包容和幽默,它就不是真理和智慧。

62 老子、佛陀他們就如同一個深淵,而我們就像活在很表面、很淺的水域裏的那些小魚小蝦,那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無法理解老子,我們一直在錯過佛陀。

63 深水潭是稀有的,小水窪則到處都是。

64 真實的事物總是讓虛假的我們感到窘迫。

65 真理帶給我們的往往不是安慰而是責難,因為真理從來就不是一種順應世俗的東西,它常常是很尖銳的,並且很容易傷到我們的自尊,那就是人們不喜歡它的原因。

66 偏激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大多數人無法認同和接受的東西就是偏激的東西?人們所說的偏激,是指那個事物已經落在了人們能夠理解和感知的範圍之外,偏激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指那個事物與我們普通人的觀念和意欲嚴重地相衝突。然而,事實上偏激往往正是真理的特性,也通常是天才的標誌,因為偏激正是與平庸相反的一極。

67 真實是一面鏡子,它反照出我們所有的醜陋。所以,人們更偏愛哈哈鏡,它既能夠幻化和美化我們的醜陋而讓我們感到安慰,同時又頗具娛樂性。

68 一種美感,如果它引起了你內在的欲望,讓你處於發燒和狂熱的狀態,那麼它就只是動物性的美感。一種美感,如果它使你變得寧靜與忘我,那麼它就是神性的美感。

69 真理一向是寧靜的,它從來不會和狂熱結伴同行。

70 快樂的周圍佈滿了痛苦的陷阱。

71 虛假的東西無法帶來真實的快樂,虛假之物帶給我們的滿足是虛假和短暫的。

72 如果你放棄了諸多小的快樂,那麼你終將意外地收穫大的快樂。只有那些輕蔑表面逸樂的人才能達到內在深層次的喜悅。

73 只有放棄動物性的快感,一個人才能達到神性的愉悅。

74 人們到外面尋求虛假的快樂是因為他們的內在缺乏真實的快樂。

75 如果我們無法享有創造力帶來的巨大快樂,那麼我們就很容易沉溺於破壞和摧毀帶來的快感。

76 塵世的享樂和快感如同慢性毒藥,也許當時覺得爽口,但我們終將為其所害。

77 我們常常因為追求虛幻的幸福而招來真實的痛苦。

78 人們看起來似乎都在追求快樂,但事實上他們只是在邀請煩惱而已。

79 只有棄絕才能達成心靈的超越和向更高層次的蛻變,凡事輕靈則升。相反,追求佔有和成功會讓心靈向更低層次墜落,凡事沉重則墜。

80 真理和智慧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是那樣的鮮活,即使當你再次遇到它的時候,它仍然像你第一次遇到它時那麼栩栩如生,它從來不會讓人膩煩。

81 真理和智慧超越了語言文字,我們的頭腦思維無法捕捉到它。不過即使它被降格表達為文字,它仍然會殘留下一點原始的芬芳。

82 人們不能領會真理是因為他們手持的微弱理解力的鐵錘不足以敲開深邃思想的堅硬果殼。很多人對藝術和音樂沒有絲毫的領悟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