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又稱奶癬。好發於1~2歲的嬰兒,皮損多先發於頭面部,為簇集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眉部可有黃色鱗屑和滋痂,常因過度搔抓、洗燙而致糜爛、流滋,甚則延及軀幹、四肢,常反復發作,不易治癒。筆者採用中藥洗劑治療本病100例,療效顯著。 本組患者男58例,女42例,其中新生兒10例,1~6個月22例,6個月~1歲38例,1歲~2歲30例。 臨床常見於肥胖或營養不良的嬰兒,出生後1個月開始發病,初起自兩頰、前額為紅斑伴瘡疹,顏面、頭皮為好發部位,軀幹和四肢也可累及。頭皮及眉部常有黃白色鱗屑及痂,厚薄不一。患兒煩燥不安,影響睡眼,食欲欠佳。部分患兒皮損可有滲出、糜爛、結痂。治療方藥: 艾葉15g,明礬15g,黃柏20g,黃精15g,苦參15g,白鮮皮20g,地膚子15g,蛇床子15g,徐長卿20g,土茯苓20g,百部20g。上藥用涼水5000ml浸泡1小時,煎取藥液3000ml,候冷棄渣,有紗布濕敷患處,每劑可煎2遍,1天洗2次,每日1劑,5天1療程。 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按照中醫皮膚科濕疹病證診斷、治療、療效標準、療效評定:

治癒:皮損消退。

好轉:皮損消退30%以上。

未愈:皮損消退不足30%。

結果顯示,本組患兒全部治癒,1個療程治癒78例,2個療程治癒22例。一般用藥1劑後即可見效,如有反復,可重複再用,仍有療效。 典型病例:患兒林某,男,8個月。顏面、頭皮、軀幹處泛發紅色斑丘疹2個月。診見頭皮、顏面、軀幹可見紅色斑丘疹,頭皮有黃白色鱗屑,結厚痂,查血常規正常。給予上述中藥外洗,3劑後皮疹大部分消退,再用3劑,皮損完全消退。隨診3個月未見復發。 本病是發生于嬰幼兒時期的原因比較複雜的皮膚過敏性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初食食物可能為致病因素,如雞蛋、牛奶、魚、蝦等,有的嬰兒對母乳也可發生變態反應。外界刺激物局部刺激也可引起自身變態反應而發病。中醫認為,嬰幼兒為稚陰稚陽和純陽之體,機體柔弱,陰陽二氣均較幼稚不足,對疾病的抵抗力差。稟性不耐、脾胃失司,內有胎火濕熱,外受風、濕、熱邪,蘊阻肌膚而發,或風濕熱侵襲,營衛失和,氣機受阻,濕熱蘊結,浸淫肌膚所致。或飲食失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內生,留戀於內不得疏泄,外泛肌膚而成。本方應用中藥黃柏、明礬、土茯苓、白鮮皮、苦參清熱燥濕解毒;蛇床子、地膚子、百部、徐長卿殺蟲止癢、抗過敏;艾葉、黃精透皮潤膚,引藥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止癢、潤膚之功效。臨床使用中未發現不良反應,且藥價低廉,使用方便,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