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精化氣,把精氣化,滋養全身。小孩都天然地會練精化氣,所以可以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欲望的增加,精難以氣化,人便衰老了。

練拳能氣化精,聽著匪夷所思,卻是練武的實情,民國武術大師孫祿堂在《拳意述真》“練拳經驗及三派之精意”一章中,記述自己的經驗,說練拳練得“自覺身子一動不敢動,動即要泄矣。”

練拳練得有衝動,於是止住動作,不敢動了。孫祿堂看過道經,但沒有採用道經的靜坐法,而是遵守拳法,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丹田是肚臍裏面深三分處,不是肚臍下面三分。

將這種衝動稱之為“動物”,凝神于丹田後,感到“動物”上升至丹田,丹田內產生兩股力量相爭,鬧了四五個小時方安靜下來。“動物”消化後,周身舒暢。

道功練精化氣是名為“大周天”的功法,要用意念將“動物”引導過尾椎,上升腦部,再繞道前身,下降回腹。

驗證出形意拳與道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用“大周天”,只是繼續練拳,動作放慢,便可達到“大周天”的效果。原句為“所轉者,與所練拳口子,消化之意相同。”

成年人練精化氣有難度,小孩則天然,回憶我們小時候,在睡覺時突然覺得“身體爆炸”或“一下飄飛”的情況,這就是天然的練精化氣。

練氣化神,神是什麼,不是意念,意念是隨波逐流的,十分無力,神則有逆天而行的力量。動物的進化就是用神,神到事成。神是氣的昇華,可以將意念變為現實。武術有隔空打人、目光擊人的傳說,從拳理上講,是神的作用。

《譚子化書》講進化,與達爾文不同,物種不需億萬年艱難進化,可在一生中完成,甚至一生可以數變。持這種理論,因為譚子發現了神。

練神還虛,是實證到萬物的本源,與禪宗的“明心見性”相同。到練神還虛的程度,等於找到了發電廠,那時功能大發,所思所行均在常理之外。

練神還虛”是一步步功夫作成的,禪宗的“明心見性”是直接挑明,通過特殊刺激,將你推入練神還虛的境地,你的身體自發地補充練精化氣、練氣化神。

禪宗與道家均要完成這三部曲,不過道家是坦途,禪宗是險招。以下象棋為例,道家的下法是將對手的車馬炮吃光,自然勝定。禪宗的下法,是直接殺對方的帥,殺一子以勝全局。

帥在車馬炮的層層保護下,難殺。禪宗快捷,可惜多數人悟性不夠,被師父說破還虛境界,生理上卻無法化氣、化神,僅得了一個概念,不能有實效。

道家功夫更為妥當,但一般道經多講化氣,少談化神,還虛談得更少。禪宗語錄正可以彌補道經的不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