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網上的一張關於三脈七輪的圖片。在這裏借用這張圖片來說明一下頂輪與湧泉(腳心)、勞宮(手心)的關係,這幅圖上標出了手上的七輪的全息的位置,如:掌根處對應著體內的“海底輪”,而掌心(勞宮穴)對應的人體的“頂輪”,同樣人的腳心(湧泉穴)所對應的也是人體的“頂輪”。
一般結穢跡根本印和誦持穢跡金剛全咒100天,頂輪就會出現佛光(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經介紹),而這同時腳底的“湧泉穴”和手掌上的“勞宮穴”也會出現一個非常穩定、不易被干擾的氣團、靈光,隨著修行的加深手心的光氣會越來越足。
我在書寫符號和對學生加持時經常會借助手心的這團靈光,師資課程中給學生做啟靈的加持時,把“符”書寫在水面並不是用的道家傳統的“劍指”,而是用的中指(右手中指略伸開,其他四指曲入掌中)。因為我在書符時已經用中指在掌心剔出了一道靈光在指端,在書寫時水中已經注滿了光氣。包括我給學生啟動眉心輪、喉輪、心輪的啟動時也運用了這“一點靈光”,通過“嗡、阿、吽”注入學生的脈輪,使之啟動。
搓泥為丸
法無定法,大道至簡,一切全在於運用之中。古代先賢大德常“搓泥為丸,百病皆消”的方便度人之法,據記載道家南宗的“翠虛真人”陳楠祖師“能捏土為藥醫人,故號泥丸翠虛”。
現在介紹穢跡法頂輪開啟後,通過掌心靈光的運用 — “捏泥為丸”,為人療病去疾,有興趣的學生也不妨試一下。
只不過不要用“泥土”,可以先用中藥的藥丸,以免惹人爭議。
方法:
取中醫藥丸少許(蜜丸最佳,利於靈氣注入,也可以用其他物品作為載體),右手中指從掌心提出一絲靈光,在指端形成一小團光氣,用右手中指、拇指搓揉成1--1.5cm直徑的藥丸,將從掌心剔出的靈光注入藥丸中,一邊捏揉一邊誦持穢跡金剛全咒7遍加持。
如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