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白的那一時刻,不僅僅是意識,知道了概念對錯。
更重要的是,內心深處糾結很久的疑團,刹那間解開了。
內心的疑惑,在解開的刹那間,心靈會有一種“輕鬆朗淨”的深層覺受。
只是內在的這種朗淨無疑的“明瞭”,會隨著頭腦意識的分析,隨著概念思維的川流,而瞬間逝去。
於是,你也就只能“明瞭”這麼一下下,接下來你的心意,依舊陷入業力習氣的川流中,沉沉睡去。
其實,自從人間有了修行者這個身份,所有求道修佛的修行者,終其一生在苦苦追尋這種,朗然覺照的深層覺受。
只可惜,幾乎所有的人,哪怕是修行數以千年的高僧,隱士,道長,都誤認為是自己在修行。
是要將現實世界中,這個由客觀肉體,真實意識,內心情感體驗,心靈認知動機,所構成的“自我”。
當做了修行的核心主體,從而誤入歧途,緣木求魚。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既然主導我們靈魂,意識,思想,情感的———“心靈”,本體都是虛幻的業障。
隨前緣聚合,隨宿業漂泊,隨因果輪回,隨業力生死。
而心靈的本質,確實是“如夢幻泡影”,毫無生命可得。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不可得,則認知不可得;認知不可得,則動機不可得;動機不可得,則意識不可得;意識不可得,則思想不可得。
而失去精神靈魂內涵的肉身,並不能成為一個具體的,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於是,肉身隨業障聚合,隨因緣分化,身體依舊不可得。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時,當我們深刻的體會這一點時,當我們確實承認這一點時,當我們親身體驗這一點時。
你會覺知到,身心靈內在,你的身語意背後,你的感受意識背後。
在脫離開構成你生命的,心靈,意識,思想,情感的深層背後,會有一個能“看到”你自己的,明朗出現。
就是“恍然大悟”間,身心內在疑雲消散時,那明明了了,朗朗淨淨,清清醒醒,卻脫落了身心意識的“存在”。
這就是“觀無常”,也稱為“四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