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龍爪搜骨功,據傳由少林武功的爪法秘練演變而來,是增強臂膀、手腕、掌指力量的練習形式,練法簡便易行,無需意念意守。該功通過動作的反復舒展、收縮,加強肌肉、韌帶、骨骼的協調性和力量的合理分配,有效地促進神經、呼吸、運動和心血管4個系統間的有機結合,使神經活動的均衡性、靈活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強,使呼吸與動作更加協調。全身各部位肌肉群、肌腱、關節韌帶等相應參加活動,同時帶動其他系統逐步參與活動,使血液完成最大、最快的供給,可以使全身力量高度集中。練該功能夠達到強筋壯骨、祛病健身的目的。該功又名“四段功”,由二虎爭風、白猿束身、青龍獻爪、金雕振翅4節組成,最後以總收勢收功。現簡介如下:
一、二虎爭風
①預備勢:兩手自然下垂至體側,雙腿直膝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目平視前方(圖1)。②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兩腿直膝站立(圖2)。③雙手掌心上托沿兩肋前側舉至雙肩處,肘尖朝下;下肢姿勢保持不變(圖3)。緊接著,兩腿屈膝半蹲成高馬步;同時,雙手旋腕轉掌挺臂伸肘迅速向前平直推出,掌心朝前,指尖朝上(圖4)。雙手上托時吸氣,前推時呼氣。④身體姿勢保持不變。雙手五指蜷握成拳握緊,略吸一口氣(圖5)。然後分兩次把氣吸滿,雙拳繼續緊握兩次,每一次要比上一次握得更緊。3次結束後,恢復成兩腿直腿狀(圖6)。重新開始推掌握拳,如此重複練習,多練不限。⑤收勢:雙拳松握垂臂下落於身體兩側,兩腿挺膝站直,全身放鬆(圖6)。
二、白猿束身
①預備勢:兩手自然下垂至體側,雙腿直膝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目平視正前方(圖1)。②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兩腿直膝站立(圖7)。接著,雙手屈腕直臂向前、向上抬起,掌心朝下,比肩略寬(圖8)。③兩腿膝部微彎屈,成高馬步。同時,雙手由上向下自然沉臂坐腕塌按,比肩略寬,與腰平齊。自然呼吸(圖9)。④兩腿挺膝站直。同時,雙手屈指緊握成爪狀,直臂上抬提起,爪心朝下,略吸一口氣(圖10)。然後分兩次把氣吸滿,隨著吸氣兩爪緊抓兩次,一次比一次抓得緊固。⑤緊接著,雙腿屈膝微蹲成高馬步。雙爪放鬆自然向前下方沉臂塌按(圖11)。如此重複練習,次數不限。⑥收勢:雙爪松握垂臂下落於身體兩側,兩腿挺膝站直,全身放鬆(圖7)。
三、青龍獻爪
①預備勢:雙手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兩腿直膝站立。目視前方,全身放鬆(圖1)。②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外擺踏實,左腿屈膝微蹲前弓,右腿挺膝蹬直,成左高弓步。同時,左手握拳蜷緊屈肘收抱於左側腰間,拳心朝上;右手握拳上提經右側腰間向前挺臂伸直沖出,拳心朝下,與肩同高(圖12、13、14)。③下肢動作保持不變。右拳松握放開以腕關節為軸緩緩外旋抓握,拳心朝上;左拳握緊,切勿放鬆(圖15、16)。④緊接上式,右拳緊握屈臂回收於右側腰間;左拳握緊向前挺伸直沖。同時,身體朝右擰腰轉胯,右腿外擺前弓,左腿內裹挺直,成右高弓步(圖17)。⑤下肢動作保持不變。左拳松握放開以腕關節為軸緩緩外旋抓握,拳心朝上(圖18、19)。 握在右側腰間的右拳必須握得更緊。如此左右重複練習,次數不限。⑥收勢:雙拳松握垂臂回收落於身體兩側,兩腿挺膝轉正成開步站立狀(圖12)。
四、金雕振翅
①預備勢:雙手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兩腿直膝站立,兩腳平行,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全身放鬆(圖20)。②左腳向前進一步踏實,左腿屈膝前弓;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與此同時,雙手向下沿左腿內外兩側往上捧起,手心朝上,高與膝平,臂肘微彎;上身隨勢略往前傾俯。目光隨視雙手(圖21)。③動作不停,上身直起,雙手五指蜷握變爪屈臂抱至胸前。目視前方(圖22)。④身體猛然往右擰腰轉胯,右腿屈膝外擺前弓;左腿挺膝內裹蹬直,兩腿變成右弓步。同時,右爪緊握開胸展臂隨右轉身之勢向下、向外、向前上方直臂斜拉撐出,虎口朝下,手心朝前上方;左爪緊握挺伸臂肘向下向後擺動撐出,虎口朝下,手心朝後。目視右側(圖23)。⑤內容與上相同,唯左右相反,雙爪不鬆勁向前俯身上捧抱起,雙爪要鎖得更加有力,請參前(圖24、25、26)。如此左右重複練習,次數不限,雙爪也一次比一次鎖扣得更緊。⑥收勢:左腳回收落實,與肩同寬,兩腿挺膝站直。雙爪緊握垂臂於身體兩側,全身放鬆,呼吸自然(圖1)。
五、總收勢
接金雕振翅的收勢姿勢。①兩手轉掌心朝外,向外、向上直臂托起,深吸氣;雙腿挺膝站直(圖27、28) 。②兩手向裏屈臂抱至頭頂,並由上向下經胸前緩緩下按至腹前,手心朝下;雙膝微彎,緩緩呼氣(圖29)。如此重複3遍,深呼吸,練習過程中要求全身前、中後由上向下依次放鬆。③兩手下垂至身體兩側,雙腿挺膝站直(圖30)在此勢中,不要強迫呼吸節奏合乎動作節奏,一定要保持“自然”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