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識道畜德

【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譯】: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是那麼的博大精深,象水的氾濫一樣無處不到。自然萬物依靠它而生長發育而不會推辭,普施萬物時它處在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的範圍裏。它護養萬物,主宰著生存卻不以主者自居。(人類亦是萬物的一份子,它普施萬物時,人類也居其中,人不可不知。)

【文】:常無為可名為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沒有什麼有意作為可以稱它為小,但是萬物依靠它生長它卻不居功,實際上應稱它為大。就是因為它自甘處下,普施萬物時不自為大,所以才能表現出它成就它的偉大之處。

【文】: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雖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譯】: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一直不被人瞭解也沒有稱呼,它的本體雖然微小到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天下的任何東西都戰勝不過它不能使它臣服。統治者(侯王)如果能遵守它的規律,那麼天下萬物將自生賓服。天地間,陰陽調和,便會降下甘露。人民不用命令他們,他們也自然調節均和。它設官分職,各司其事,各名位已經得到,便應知足而停止,凡事滿足知道停止,便不至於處危險的境地。就好像客觀規律行運在天下,猶如川谷與江海居卑而下而萬物受益。

【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譯】:何為大象?道生一,一為大象,合一的宇宙纖維成像空間。執大象,即帶著上天博愛的聖人,來到人間到處施政則來往無所不利,百姓也安享太平。

【文】: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悅耳的音樂和豐滿的佳餚,經過的人就會停下來品嘗。但是對於得道的聖人來說,好像平淡得沒有滋味一樣,是因為他聽到的好像沒有聽到,看到的好像沒有看到,用之品嘗好像沒有品嘗一樣,這些紛繁的自然現象已經不會動搖和迷失他的心志了。

【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水之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泊兮若無止。

【譯】:過去愛好研究宇宙之道的人,認為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精微玄妙,深不可測量和認識。正由於他不能認識,所以就故弄玄虛勉強地形容道:它猶豫地象在寒冬渡河川,遲疑地象害怕四方的相鄰事物,儼然地象在異地過往的作客,又象渙然冰釋地春到人間。它敦厚的象未琢的玉石,寬曠得象山間的深谷,容納萬物,好像同流合污地混濁不清,水波舒緩象大海那樣波動,停留時又好像沒有休止地波湧不息。(以上這些勉強的形容詞語,真的有含糊其辭,故弄玄虛之嫌,是因為認識不夠而抓不住要領。)

【文】: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太上,不知有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誰能夠將昏暗進行處理使之恢復光明?誰能夠將混濁的以淨化使之成為澄清?誰能夠將靜止的使之轉動而恢復其生機?是太古時代的上主(史前人類高智慧的上主,亦是地球上現人類信仰的大神)。以下的人類不知道太古時上主的存在,是因為迷失了心志的緣故。宇宙間物質生成運動的客觀規律產生了全一的上帝,他是高智慧的能力化身。上帝(道)分開了陰和陽即一生二,陰和陽產生自然萬物即二生三,三生萬物。人類是自然萬物的一份子,也是陰和陽的抱和。只有堅守保持這種客觀規律的人,才不會被無限的欲望充滿。也只有虛懷若谷不充滿無限欲望,所以能達到庇護自己的目的而得到新生。

【文】: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人類世界實行德政遵守宇宙間的客觀規律時,普施萬物的博愛象善跑的快馬到處播種糞便(植物生長的養料,比喻一種急需的營養)。天下即指人類世界不遵守而違反宇宙間的客觀規律時,禍亂紛紛而起,戰爭、疾病、禍害即在郊外呈現。造成這些禍患的重要來源就是欲望無限從不知道滿足,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誘導人去爭去偷,甚至去搶去打仗而爭奪資源,從而產生這些一系列的罪惡事物來。所以,知道自己的內心平和充足,即心性修養是長生久視的本質來源而感到自我滿足的,那才是長盛不衰的知足啊。

【文】:朝甚汙,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竽,非道也哉!

【譯】:如果說朝廷統治者到處爭名奪利,污穢得很,那麼上行下效,從而造成田園荒蕪,無人耕種,倉庫內浮誇虛報,平民百姓缺衣少糧,而上層社會還講究穿著美麗豪華的服飾,佩帶著鋒利的寶劍,挑三揀四挑踢食物,大吃大喝,回過頭來又殘酷壓榨平民百姓而使自己的財產和貨物剩餘即集中在少數人手裏。這些人其實是強盜行徑,是稱之謂濫竽充數的盜賊之徒,所有這些都是宣揚滿足各種欲望所造成的,也不符合宇宙間萬物生成運動的客觀規律啊。

【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是恒常持久的,它好似無所作為卻是無所不為的,它似乎沒有做什麼卻什麼都能做都能產生。以下統治國家的君王,如果能知道這些道理而遵守它,那麼自然萬物將自生自化。如果人類在自生自化中產生各種欲望而行動時,君王應該以身作則號召人們創立淳樸的風氣鎮住各種欲望的增長。只有這樣人類就不會有標新立異、爭執、虛偽阿諛等這些欲望現象產生。沒有欲望則靜觀修煉,消欲望於無形之中,天下亦能不治而治,即所謂的無為而治。

【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譯】:宇宙萬物按客觀規律生成著,博大精深的愛就儲存在裏面了,萬物憑藉著愛而成形,愛給以生命、活力,使萬物成為高低等差的有序趨勢。而萬物憑藉著愛生長著發育著,直至成熟地養育著並輪回著。所以,從生長到消亡,有所作為而不恃強已能,長成後而不居功主宰,是所謂的玄妙深奧的博愛。所以,萬物沒有不遵守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和淋浴著上蒼的博愛。宇宙間萬物生成的客觀規律的顯赫之尊,博愛之心的崇高之貴,並不是受人類的意志而改變的,是恒定的自然演變規律。

【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譯】:上天的品德普施萬物而不居功,是以有博愛之心的緣故。以下的人類愛心如果不施于人或施之而居功圖報那是沒有品德的表現。上天普施萬物的博愛是無為即感覺不到的,是按照宇宙客觀規律去施行的,所以是無所不為的;以下的人類的愛心,如果去行動也有所限制最終也是有所不為的。上天的仁慈之心,是發自內在規律性所以是很自然的事,上天的道義,是按著客觀規律行動而有所作為的。上天的禮節是沒有的,如果以下的人類勉強為之則上天不回應,所以,應該建議把它扔掉。

【文】: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譯】:所以,人類喪失了宇宙萬物生成規律的真理之道就只能講博愛之心,失去了博愛之心後就只能講仁慈之心,失去了仁慈之心後就只能強調道義,失去了道義之後就只能講禮貌和禮節。而講禮貌和禮節,是忠誠和信義再薄弱的表現,也是社會最終處於混亂的開始。前面的認識,不管是德、仁、義、禮等這些都是宇宙萬物生存運動的一切表像化,也是人類逐漸走向短識淺薄且勢利而本質智慧愚昧無知的開始。

【文】: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所以,具有高智慧的大丈夫處尊道貴德之厚,不居忠信禮義之薄,抓住事物的本質崇尚真理,不被一切虛幻的表像現象智慧所迷惑。所以要舍去一切仁義禮節的虛偽,追求淡泊寧靜的道德。

【文】: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譯】:我如何知道天下這些深邃奧妙的道理的呢?是那些頭罩著鋼帽似的史前人類高智慧者(外星人),他們永生沒有死亡。我將他們稱之謂人類追求真理的教導者,他教給我這些道理讓我再教給地球上的人類。

疏:

大道,是指宇宙間萬物運行的客觀規律,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無為常常表現一種排除了一切雜念,無思無慮,無私無己,無欲無情,客觀公正,虛靜清明的精神狀態,是天道的一種玄深的原初狀態的境界。

天道無為,是物質生成的絕對規律產生的一種感覺狀態。絕對的規律產生相對的靜止,如日的東升西落,月的陰晴圓缺等,年年歲歲都如此。從而使人產生一種天道沒有做什麼的錯覺,即落入了無為之狀態之中。無為的狀態表示兩種含義:一就是以上沒有做什麼的含意。另一就是不要做什麼的意思,由此來說,又表示一種行為的禁忌。

宇宙間物質生成的客觀規律往往是盛衰互移,陰陽交錯,損益互補的。無為往往是一種最佳運動生成狀態,只有達到無為之境才能有無所不為的能力,前者是因,後者是果。

然而,人道與天道背道而馳,人類文明的歷史,現象智慧的層出不窮往往是自不從開始的,即違背客觀規律早已開始(不道早已)了。由此,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不難發現已落入了因果報應無窮無盡的鎖鏈之中,衰則盛,盛則亡,亡則新生。

人類自從私有制的產生後,為了滿足自身的各種欲望,使人類往往易走上極端,從而在天道無為而客觀公正的規律面前因果輪回,戰爭、疾病、禍害,報應不爽。由此,自私和欲望是人類最大的公敵。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之。老子如是說。

天的導向是靜是愛,地的導向是動是爭。由此,天地交媾,萬物生生不息。動與靜,愛與爭兩對哲學矛盾牽制著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或益或損,天道以無為客觀公正的規律主宰著而做到無所不為。

由此而言,順應天道,懂得宇宙之道的聖人智慧者或統治者,必以虛懷若谷,高屋建瓴的精神狀態統治他的臣下屬民,做到不治而治,無為而治。

注:

1)大道:指博大精深的客觀規律,公正無私的博愛。(2)左右:到處,處處都有。(3)恃:憑藉,依賴。(4)辭:推卻,不接受。(5)名有:有其名而居功。(6)衣養:愛護養育。(7)常:經常,恒久。這裏是指規律。(8)歸:歸附,依靠。(9)樸:原初的、簡單的道體。(10)臣:屈服。(11)侯王:統治階層,統治者。(12)賓:歸順,處次要地位。(13)始制有名:以道德作為國家的大制,設官分職,各司其事。(14)不殆:不生危險。(15)川、谷、江、海:山川溪穀,江河湖海,喻大地。(16)執大象:大象,博大的天象,喻為上天的兆示,占卜預測的規律學。天象也就是我的《宇宙纖維成像》中的運動規律。成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人合一是其中心思想。(17)不害:沒有害處,能為人消災。(18)樂與餌:樂為悅耳的音樂,餌是可口的佳餚。(19)止:停下來享受。(20)既:無窮盡。(21)古:從前,過去。(22)善:愛好。(23)強:勉強,這裏有故弄玄虛之嫌。(24)容:形容,歌頌。(25)豫:猶豫。(26)猶:遲疑。(27)儼:莊重。(28)渙:溶解狀。(29)敦:厚實。(30)曠:空虛。(31)理:處理。(32)徐明:慢慢地光明。(33)靜:淨化。(34)安:靜止的,不動的。(35)盈:充實,充滿。(36)敝:去掉外表。(37)糞:播散滋養。(38)戎馬:戰爭時的乘騎,這裏喻戰亂禍殃。(39)咎:錯誤,禍患。(40)汙:爭名奪利,污穢得很。(41)蕪:荒蕪,無人耕種。(42)厭飲食:對飲食挑剔,大吃大喝。(43)竽:古時的一種樂器,這裏喻隨聲附和,欺世盜名之徒。(44)常:恒定持久。(45)無為而無不為:即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為:做,行為,行動。(46)守:懂得,遵守。(47)化:化育,感化。(48)作:作為,標新立異之行為。(49)樸:平淡,簡單。(50)鎮:壓制,壓服。(51)定:安頓太平。(5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生:生成,產生。畜:內含,儲藏著。德:得也,事物得到的品格,這裏指博愛。物形之:指萬物生長形成的形象。勢成之:將形體給以靈魂,使之成為各等各級的萬物。(53)複:反復。這裏指循環往復,輪回。(54)生而不有:靠自然而生,不屬私有。(55)為而不恃:有作為而不居功。(56)長而不宰:自然生長,不受主宰。(57)玄德:最合乎道的品格、博愛之心。(58)尊:尊重,循守。(59)貴:重視,講究。(60)莫之命:並非受命而為的。(61)常自然:順著自然而生而養的,一種恒常規律的產物。(62)上德:上天的品格、博愛之心。(63)不德:不居功,不講究。(64)攘臂:伸出手臂,這裏指建議。(65)扔:丟掉,廢棄。(66)薄:淺薄,不注重。(67)前識者:是指前面的仁、義、禮、德四者。(68)華:花朵,漂亮的外表。這裏指事物的表面現象。(69)愚:蠢。這裏指目光短淺,知識達不到深刻的本質。(70)實:本質。

參:無為與無不為

無為思想是老子哲學的一個中心主題,人們只有真正搞懂弄明白他所秉賦的內在含意,那麼,你對老子的哲學就明白了一大半了。在歷史上不乏有學識之士根據自己的修養任意曲解老子的本意,也能從此中辨別他們達到的智慧境界上升到如何一種程度。

無為不僅僅只是從字面上所講解的那樣,沒有作為,不能做之類,而是一個智慧境界達到高層次大徹大悟時所感悟的狀態,達到這個境界狀態時世界的一切現象有種迎刃而解,豁然開朗的頓悟。世界的所有現象都是從本質出發,由一而眾,萬物紛呈的。抓住了這一本質,熟悉瞭解其客觀規律,那麼你的創造亦將無窮盡,這就是達到無不為的狀態了。

反過來講,要達到無不為的狀態,即無所不能,沒有什麼不可以做到的境界狀態,就必須認識宇宙間物質生成的客觀規律,熟悉瞭解並掌握其客觀規律為我所用。只有當你真正的掌握了,那麼上主創造世界的秘密就不是秘密了,你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了。所以說,無為是智者修煉要達到的一種精神狀態,只有達到這種精神狀態,那麼上主創造世界的秘密必將向你展露無遺,這也是作者的親身體驗。

如何修煉呢?老子在以後的章節裏將著重講解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