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道貴德

【文】:寵辱者驚,大患其身。何謂寵辱者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者驚,失之者驚,是謂寵辱者驚。何謂大患其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譯】:一個人如果自身缺乏一定的涵養,一旦遇到寵倖和污辱就會出現慌亂驚恐的現象來,這時對於修身養性的人來講就有非常危害而導致修煉前功盡棄。如何稱之謂寵辱者驚呢?寵倖是上層領導給與的,羞辱是下賤之人給與的,如果自身缺乏一定的涵養,名利得失心重,那麼就會得到領導的寵倖讚賞而驚慌,得到下賤之人的辱駡羞辱而驚恐,這就是寵辱者驚。怎樣稱之謂大患其身呢?我們之所以感到恐懼害怕身軀受到傷害的原因,是因為我有欲望的軀體而名利得失之心重,如果我身軀修煉達到沒有名利欲望之心時,我還有什麼可以擔驚受怕的呢?

【文】: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譯】:所以,珍惜自身軀體享受的成為天下的主宰領導者,如何可以寄託他統治天下;愛護欲望無限的身軀的成為天下的主宰領導者,如何可以把統治天下的重任託付給他呢。

【文】: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譯】:由此,有才德出眾的聖人說:能為國家承受恥辱和不幸,能替人民贖罪的人,才能當國家的領導者主宰者;能為國家承擔戰亂禍害,與亂世中生存的才配當天下的王者地位。

【文】: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宴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重是輕的根本,靜是躁的主帥。所以,那些領導者整天行動不離盛載重物的車輛,雖然有非常的榮耀觀望,到處去赴宴大吃大喝、奢侈無比而心安理得。為何具有萬乘車輛的大國君主,沉溺于酒色聲樂犬馬之中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行為而輕浮於天下呢?因為輕浮,作事草率會失去靜修的根本,急躁從事,缺少修身養性的涵養,就會失去自製的能力。

【文】: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侯王以為稱。故王譽無譽。不欲琭琭為玉,珞珞如石。

【譯】:所以,那些統治人類的王和侯自稱自己是孤人、寡人和不勞而獲的人。這不是以卑賤為根本的表示嗎?不是嗎?人們所討厭的正是那種孤家寡人不勞而獲的名稱,而治理國家的君王卻以這些名詞自稱,正是謙卑自下的表現。所以,享受最高聲譽的君王不需要名譽這累贅的東西。不追求欲望就會受人尊敬,如美玉一樣受人讚美,也不會象頑石那樣受人誹謗。

【文】:治大國,若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勝牡,以靜為下。

【譯】:治理大國,應以謙恭禮讓為胸懷,就象江海居於下流地方,為百川所歸一樣。天下的諸侯國之間的交往,也應象雌性動物那樣以溫順態度相互交好。慈善的母性常常能制伏極驁不馴的雄性,因母性是以恬靜而自甘居下的。

【文】: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譯】:所以,大國如果要小國歸順,而用這謙讓慈善的態度時可容易達到目的;如果小國要取得大國的信任和支持,那麼採取謙卑禮下的態度也一樣能達到目的,取得大國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或大國下取小國,或小國上取大國,都能達到目的。

【文】: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譯】:因為,大國取小國目的是要他歸順臣服,小國對大國的恭順目的是求容於大國,希望大國不欺淩他。如果大國和小國都達成了願望時,為了長久維持和平而達到國泰民安,那大國還是應該保持慈善謙讓禮下為宜。

【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治理大國的政事,就好比煎烹鮮美的小魚那樣,不可經常翻動折騰,否則,容易破碎不堪。同理,治理國家,如多勞民傷財,也一定會把國家弄得一團糟。

【文】: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以客觀規律來統治天下臣民,那麼所謂的鬼怪也不會出來作祟;不是所謂的鬼怪不出來作祟,是鬼怪這虛幻的現象根本就不會傷害人;不僅僅是虛幻現象不會傷害人,作為有道德的聖人也不會傷害人。所以,人類和鬼神兩不相傷害,在博大精深的愛的範圍內互相來回交往,天下則安享太平也。

【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譯】:在小國裏人民沒有什麼各種各樣的欲望,縱然有十倍百倍眾多的器具卻沒有用處,因為那時的人民非常重視修身養性,知道死亡是輪回無常的因果報應,只有靜心修煉才能得到長生,另外,修煉的首要條件必須做到靜心收起各種各樣的欲望就不需要長途跋涉勞累自己使自己不得安寧。雖然有船隻和車輛也沒有人去乘它,雖然有兵器也沒有地方可以安放陳設,使人民回復到中古時代即以結繩代替數字記事的簡樸時代。

【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人民在沒有奢侈欲望的時代裏,吃著簡單的食物,穿著樸素的衣服,居住著簡樸的居室而心安理得,滿意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鄰近的鄉園小國能互相看到,雞鳴和狗叫亦可以彼此聽見,但人民與人民之間各守其家各安其國,加緊修煉直至老死相安無事,彼此間都不相往來。

疏:

君道那是治理國家的大道理。天下是萬萬人的天下,而不是特定人的天下,因此,治理天下的君主必須以道蒞臨天下,以客觀天道的公正無私,無為不爭的原則治理天下。唯有將心境保持虛無狀態的聖君,才有資格講究治國之道。

由此,聖人說:能為國家承擔不幸,能替人民贖罪的人才配當一國之首領;能為國家治理於亂世之中而生存的人,才能當天下的王者地位。因為,受國之不祥,首先必須以大局為重,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才能做到客觀公正,不去愛惜自身,過分關注自身的利害得失,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天下臣民百姓的表率。

治國為君之道首要原則仍舊是清靜無為,謙恭居下,不重己身,以尊天道。不勞民傷財,不爭戰攻伐,窮兵黷武,清靜為天下正。而國與國之間交往,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都必須以謙恭禮讓為先,象百川歸海那樣低態取納天下,各安其所,和平共處。

老子理想中的治國之道,是以部族村國的小國寡民,重視修身養性,儉樸正直,無為不爭的中古大同世時代為典範的。因為那時的人民人神雜居,而且沒有文字還只是用結繩來代替數字而記事,但是,人人都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平安地生活,知天道並引以為樂。

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理想之國是一個返璞歸真,復古思想較嚴重的思想家,是站在本質智慧最高境界上提出的一種以客觀天道合一的理想之國,而人類社會的發展最終的回歸趨向又將趨達這樣的理想之國。雖然說這是天道規律的輪回但也是必然的趨勢,因為起點就是終點。而且人類在地球上要長久地生存下去,老子提出的理想之國不失為長生久視之道。

注:(1)寵:受上司的青睞寵愛。(2)辱:受下屬之人的污辱。(3)貴:重要。(4)愛:愛惜,珍惜愛護。(5)垢:污泥,不潔之意。喻指為人品德阿諛奉承之不良行為。(6)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一國的百姓都要靠土、穀來養活,所以,百姓必須祭祀他們,由此而引申為國家。(7)不祥: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所以,不祥喻指戰亂禍害。(8)躁:性急。(9)輜重:外出時用車所載的衣食器械。(10)榮觀:美的居室,榮耀觀光。(11)萬乘之主:有一萬輛戰車的國君。喻指大國的君主。(12)根:根本。(13)孤寡不轂:幼時失去雙親為孤,青壯失偶為寡。不轂:非生產者。由此,孤寡不轂喻指孤獨憐憫的人,王侯謙稱自己的用語。(14)璐璐:美玉。(15)珞珞:醜陋不雅觀的石頭。(16)小鮮:鮮美的小魚羹。(17)蒞:統治。(18)不神:不作祟於人。(19)傷人:對人民有害的事。(20)交歸:雙方以謙恭禮讓交往。(21)牝:雌性,母性。(22)牡:雄性。(23)下:使歸順臣服。(24)下:屈服。(25)下以取:大國下取小國。(26)下而取:小國以謙下屈服大國。(27)兼畜:使小國歸順臣服。(28)下:謙卑居下。(29)小國:這裏指鄉村式範圍的統治領域。(30)什佰:十倍百倍,形容非常多的意思。(31)重死:重視對死亡的思索,即人的本質思索,類似于哲學家提出的不知死焉知生的本質思索。(32)遠涉:到處流動,長途跋涉。(33)舟輿:河裏的船隻和陸路上的車馬。(34)陳之:陳設、擺放、安放之意。(35)結繩:文字尚未發明的太古時代,以草繩打結來記錄數目和重要事件。(36)俗:風俗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