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用秉德

【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譯】:成為博大的道的本體好像欠缺即看不見摸不著,可用起來卻是無所不利沒有危害性。成為非常充實的道體好像中間空虛無物那樣,可運用起來卻無窮無盡。同樣,巨大正直的事物好像是彎曲伸展的,非常聰明的能工巧匠看起來好像笨拙的樣子,非常能辯巧言的所謂雄辯看起來好像說話遲鈍,因為雖然話少卻句句在要害關鍵之處。

【文】: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寒冷的能戰勝沸熱的,清靜的能克制住暴躁的。清靜,才是天下的浩然正氣。

【文】: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反者,返也,循環往復,是宇宙間物質生成運動的客觀規律。循環往復,是道體的運動軌跡。弱者,初生之柔弱也,因剛起步所以是道體客觀規律即將運用的。天下萬物產生於有限的自然現象(人類肉眼觀察到客觀事物),客觀存在的事物產生於無限虛空的道體。

【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譯】:這種虛空的道體是看不見摸不著卻中和著無處不在,用起來也是無窮無盡。它隱藏包含著好似生成萬物的本質來源和根本所在。它能挫敗一切鋒銳,能解除一切自然紛亂的表像,比和著日月之光,同人類、萬物、同生息在地球上,它深奧莫測地忽隱忽現,若有若無。

【文】: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天地之間存在的道體,難道就不象打鐵匠所用的風箱嗎?中心雖然空虛,卻充滿著氣息,如果拉動它便會隨時隨地有風噴出,而且可以說無窮無盡。對於人類的知識來說,是從本質底蘊裏產生出來的現象智慧,也是無窮無盡的。由此,言論越多,離開事物的本質智慧越來越遠,倒不如堅守著事物的本來面目為好。

【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用三十條直木,拼成一個車輪共有一個車轂,這車轂是它的空虛部位,正是成為車輪有用的地方。將陶土揉成為器具,正因為它內心虛空而開個口子使器具成為有用的地方。將木材建造成人的居室,開窗鑿門留空是其虛無的地方,正是居室成為人類有用之所在。所以,有形的器具使人類得益的正是那些虛無的地方可以成為有用之所在啊。

【文】: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譯】:上天行運的客觀規律,難道不就象拉開的一張弓箭一樣嗎?弦拉得太高,則放低一些,弦線太低了,則放高一些。弦太長了,則截短一些,弦太短了,則補接上一些。所以,上天行運的客觀規律,就是取長補短、陰陽互補、損有餘而補不足的。

【文】: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人之道,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人類的行為做事規律則不是這樣的,它是損害別人不足的利益之上享受自身的有餘,把所謂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勞碌之上,這些都是因為世上存在著私利,從而常常從貧苦、衣食不足的老百姓身上盤剝,供奉原已有餘的自家。所以,人類的運行規律是所謂的沒有遵守宇宙間物質生存的客觀規律,其實人類自從私有制的產生就早已違背了客觀規律。

【文】: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譯】:由此看來,誰能把生活以外的有存餘的,奉養給天下的貧苦大眾呢?只有按照宇宙間物質生存的客觀規律的上天才能做到。所以,自然萬物,有些受到損害的給它利益,有些得益的則損失它一些,上天的公平就在於此。這從人類社會事物的命運盛則衰,衰則盛中略見一斑。

【文】: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所以,能遵守宇宙間客觀規律的智慧者即聖人,有所作為而不居功自傲,成就功業後而不處其功德之位,他總是不願意表彰自己的賢能的。

【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譯】:由此,一個人如果自恃才能而自滿自足,終會招致必不要的麻煩,不如停止這些行為的好。懷揣才能而鋒芒畢露的不可以長久保持。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卻未必能夠守得長久。如果富貴了而表現出驕橫蠻不講理,欺壓百姓,那是自己招惹的禍患,即終有一天得到懲罰的報應。

【文】: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所以,明理的君子,成就了功績搏得了名利就會知險而退。不居功勞,那才是符合客觀天道的運行規律。

疏:

偉大的道體作用于萬物的生成規律上是循環往復,無始無終的。道體雖然虛空,細微得人類觀察不到它,但卻是無窮無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充斥著整個宇宙,所以,道在宇宙中為最大,小者大也。而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有正反迴圈兩個方面的真理,人類比較重視動、強、有,認為只要擁有這些,就足以應付一切。可是卻忘記了反、弱、無等原是其根本及制約性。因為一切的事物最終都必須回歸到原初的狀態,道的本體。

道體雖是虛空的,是無。但虛空並不代表什麼東西都沒有,而無也只是以人類的感官設立的臨界點。人類感官的局限性是人人都知道的,特別是人類的眼睛等感覺器官的局限性,由此,人類的科學觀察也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道的本身就是在人類的感官局限性觀察之外,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道為”“”“三位一體。

所以,看待事物必須從正反兩方面去觀察比較,尤其必須從事物的本質所在入手。而人類往往重視事物的正面而忽略事物的反面,而道的運用卻往往是從事物的反面入手的:弱者,道之用。由此,寒勝熱,靜勝躁,柔克剛,弱勝強。有生於無。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些哲學觀點就來得那麼的難能可貴。

道體是虛空,是無,是若有若無的混沌,而宇宙間物質的生成卻是從虛空中產生出來的,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所在。老子用一系列恰當的比喻,說明道體虛空與無的作用。由此證明了守柔含弱,守靜虛心的重要性,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物壯易老,物極能反,不盈不爭,不驕不躁,功成身退就是客觀天道最優秀的品德,是有道德修養的聖人之君所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亦是人類所必須提倡的優良品德和行為準則。

注:

1)大成:巨大的道體,喻為偉大的成就。(2)若缺:好象仍是虛空,仍有缺點。(3)弊:危害,無益。(4)大盈:非常充實,滿溢。(5)沖:同盅,中空,虛空,無物質。(6)訥:結巴,難說明白。(7)清靜:純正無邪,安靜虛空。(8)正:表率,準則。(9)盈:充滿,窮盡。(10)淵:不深聚集的樣子,指隱含著。(11)湛:深奧莫測之狀。(12)橐龠:鐵匠所用的風箱。(13)不屈:空虛不盡而充滿著風。(14)中:本質面目,道體。這裏是指中庸,那種知左析右,明正說反,欲上言下的辯證哲學。(15)幅:車輪上的直木條。(16)轂:車輪中心的圓圈。(17)埏埴:埏是用手揉捏製作,埴是陶土。意思是將陶土揉製成器具。(18)戶:室內的入口。(19)牖:指讓光線射進來而在牆壁上開鑿的窗戶。(20)抑:放低。(21)舉:提高。(22)損:切短,失去。(23)不道:不符合道,即沒有遵守客觀規律。(24)早已:很早就開始了。(25)道者:遵守客觀規律的聖人。(26)為而不恃:恃是居強誇耀,意思是有所作為而不居功誇耀。(27)不欲見賢:賢是有德的能人,意思是不彰顯自己是有才能品德的人。(28)已:將停止。處榮盛頂峰,意思是離衰敗不遠。(29)遺:留下。(30)咎:災禍。(31)遂:順,如意,成功,有成就。

參:明、利、用。

明,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要懂得大道理。大道,即宇宙間物質生成的客觀規律,本質智慧。它要求的是從整體論入手,關注的是層面的內容,不能在層次上作過多的深入。通俗一點講就是要考慮的是戰略問題而不是戰術。反過來說,那些上升於整體層面的概括和總結的哲學體系和思想理論,與之相對應而產生的宗教體系,就是明事理明智慧的大道理。形式教條,模糊空洞是其最大的特點。

老子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利,利益也。因流動、流行、生成、發動、運動、運用而得利。要獲得巨大的利益,就在於流行的方方面面的寬度和深度。但要談到運用,就充滿了辯證的思維。

老子認為用弱不用強。因為強大強盛是事物發展到頂峰的標誌,此時離衰敗、衰退已經不遠了。那麼看起來有些柔弱的事物其實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很有發展前景的。所以,說到運用,我們首先要考察一事物有沒有發展的前景,是否醞釀著強盛的生命力。

由此而言,我也得出人類的智慧可分為三大層面,明智的、流行的、運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