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甲狀腺結節、肺結節、乳腺結節、肌瘤、囊腫……在傳統醫學裏都被歸屬於“痰核”,痰核也就是體內淤堵在一起的津液痰濕共同聚集而成的。
《丹溪心法》中有記載:“百病多有挾痰者,世所不知。人身中有結核,不痛不紅,不作膿,痰注也。”
既然是痰核,那我們要做的自然就是化痰祛濕,今天分享一個中成藥,巧搭配可上化肺痰、中化脾痰、下化腎痰,做到了脾、肺、腎同調,把全身痰濕一掃而清。
痰濕一去,痰核土崩瓦解,甭管是脂肪瘤,還是各種結節、囊腫,那就都沒了。
它就叫平胃丸,原方叫平胃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組成很簡單,只有4味:蒼術(炒)、厚樸(制)、陳皮、甘草(炙)。
此方中,蒼術性質偏燥,可以燥濕,如果說茯苓是利濕的代表,蒼術就是燥濕的典型代表。
厚朴可以溫胃,同時還是一味氣藥,推動氣機運行,氣行則濕行。作為氣藥,它還能解決濕阻氣滯帶來的脹滿問題,當我們感覺肚子脹的時候,通常是因為氣機停滯。
陳皮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取決於和誰搭檔,陳皮和厚樸搭檔,那就幫著厚樸降氣,和蒼術搭檔,又能説明蒼術燥濕,既能輔佐蒼術,又能輔佐厚樸,是個不可多得的賢臣、能臣。
炙甘草補脾,濕氣的出現歸根結底有脾虛的原因,只不過具體到每一個人,程度有深有淺而已。這裏只用了炙甘草,說明脾胃功能還好,不是特別虛弱。
此方為基礎,可化全身痰濕。
如濕氣在脾的,身體困倦乏力,大便粘膩、粘馬桶、不成形,無精打采,懶得說話,沒有胃口等,舌體胖大,邊上有齒痕,平胃丸加上四君子丸,增強健脾益氣之效;
若濕氣在肺的,咳嗽、痰多的情況,如果你平時痰很多,老覺得嗓子裏頭有痰,平胃丸加上二陳丸,宣肺化痰、理氣和中。
若濕氣在腎,畏寒怕冷、四肢水腫,還總覺得嗓子裏面有痰,並伴有咳嗽的問題,平胃丸加上金匱腎氣丸,溫陽補腎,行氣化水。
如此一來,痰濕去,包塊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光般若問道峰 的頭像
    心光般若問道峰

    t458686999的部落格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