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尋求靜心的人從積極的生活中隱退,住進鄉村、寺廟和深山裏,躲入觀念之中,藏身於一個信仰,或避開那些帶給他們麻煩的人。
這種孤立並非靜心。
藏身於一個觀念或避開那些使生活變得複雜的人,並不能讓心安靜。
當我們不再在累積中孤立自我,而是去全面地瞭解關係的整個過程,心才能靜下來。
累積讓心老化,當心嶄新、鮮活,不作累積的時候——只有那時才有靜心的可能。
那樣的心不會死氣沉沉,它是極其活躍的。
安靜的心就是最活躍的心,如果做個實驗,深入探究它,你就會看到,在安靜中,沒有任何思想的投射。
思想,在所有的層面上,顯然就是記憶的反應。
思想永遠不能處於創造的狀態——它也許表達創意,但思想本身絕不會創造。
當心安靜下來,心的那種安靜不是一個結果,我們就會看到,在那樣的安靜中,存在著一種非凡的活動,一種被思想干擾的心所永遠無法瞭解的非凡的活動。
在那種安靜中,沒有規則,沒有觀念,沒有記憶。
那種安靜就是一種創造的狀態,只有徹底瞭解“我”的整個過程,才能體驗到那樣的狀態。
否則,靜心並無意義。那種安靜不是一個結果,只有在那樣的安靜中,才能發現超越時間的永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