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這樣教育子女:
“讀書應該腳踏實地,扎實認真,識得一行即行一字。”
為人亦是如此。
由此可見,一個人最可貴之處,就是懂得下“笨功夫”。
肯下苦功者,更易造就“真功夫”。
戰國時期,在趙國邯鄲有位年輕人叫紀昌。
他癡迷箭術,立志想成為“天下第一神射手”。
於是,他找到當時聞名於天下的神射手飛衛,進行拜師學藝。
可飛衛並不願意收他為徒。
他表示:
“射箭之人,需要目不轉睛的眼力,而你如今並不能做到這個地步,還是回去好好練練吧。
等達到這個標準後,再來找我。”
紀昌回家後,他天天目不轉睛地盯著妻子織布機的錐刺看,眼睛一眨也不眨。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兩年後,紀昌成功練就了睜眼睡覺的本領。
當他再次去找飛衛求學時,飛衛表示,等到他能視小為大,把眼中的蝨子看成和馬一樣大的時候,再來拜師。
於是,紀昌抓了一隻蝨子,用頭髮把它拴在窗外,每天注視它。
三年後,紀昌終於掌握了入微的竅門。
此時的他,已經能一箭射中蝨子中心。
飛衛聽聞後,欣慰地說:
“你已經出師了,神箭手的榮譽實至名歸。”
紀昌用五年的深耕,開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正如國學大師錢穆所說:
“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夫。”
越是成功之人,越是懂得世上無捷徑的道理。
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慢慢熬出來的。
任何事情都需要沉澱,才能厚積薄發、遊刃有餘。
千丈高樓是由一磚一瓦堆砌而成,汪洋大海是由一點一滴彙聚而成,腳下的路也是靠一步步走出來的。
所有的光芒萬丈背後,都暗藏著你扎實的“笨功夫”。
當你腳踏實地,穩中求進,終將擁有量變到質變的力量。
- Dec 26 Mon 2022 12:36
多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