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宮觀裏,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裏、道觀裏拜神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修行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靜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欲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簡而言之,只要你專注當下,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
所以,只要如實、認真、帶著覺察去生活,試著時時刻刻檢查自我,丟棄自己的傲慢、貪求、期待與恐懼,以一顆清淨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師。
摒棄傲慢,做一個和光同塵的修行人!
和光同塵是一個成語,出自道祖《道德經》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和光同塵,指不露鋒芒的平和處世方法。和光即混合各種光彩,同塵即與塵俗相同,是道家思想的體現。挫去鋒芒,解脫紛爭,收斂光芒,混同塵世,是合於“道”的高士所採取的韜光養晦的做法。
《晉書•宣帝紀論》中也提到"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jí)鱗潛翼,思屬風雲。"與光合二為一,化為俗世的塵土一般,隨著時代的變化來施展自己的才能,溫和的光芒與塵土一樣不張揚,順應時勢,屈伸舒緩,斂鱗藏翼蓄志待時,隨時關注風雲變幻。
道祖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都遵循著“道”生長。道教強調修煉之時,要自然而然,不假人為,若強調個人的意志,反害其功,所以要順應自然去做事情。
道教經典《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就是這個道理。
“道”如同自然界的光一樣,混合無間,隨同世俗。修道之人,理應毫無高傲的心態,即使有功于眾生,內心也應該不矜奇,不立異,不粉飾,混同世俗。
不局限於出世,亦不局限於入世,以一種超越世俗的曠達精神,和光同塵,假借修真,磨煉自己的性情,精修自己的德行。“大隱隱於市。”修道不一定要遠避塵世,要在塵世中磨煉自己。
和光同塵並非同流合污,而是對別人要有寬恕之量,對謗語要有忍辱之量,對忠言要有虛受之量,對事物要有容納之量。
用於生活中,“和光同塵”就是不自以為是,不自視清高,不脫離群眾,和常人打成一片。不要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若不把他人放在眼裏,很難瞭解他人的心聲。一意孤行,脫離現實,背道而馳,根本行不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