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文、符咒,乃至權杖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佈的命令、法令或立法。

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鑒了這一層含義。不過,道教敕令發出的主體,不再是民間的帝王,而是尊奉的道教最高三位尊神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分別是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宸大道君)、太清仙境道德天尊,有這兩層含義,一是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下達的法旨聖諭,作名詞用;二是符籙法篆書寫的命令,作動詞用。

誡令;命令。《漢書韋玄成傳》:初,玄成兄弘為太常丞,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 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顏師古注:恐其有罪見黜,妨為繼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後漢書王龔傳》:今旦聞下太尉王公勅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

皇帝的詔令。詔書。《宋史哲宗紀二》:章惇等進《新修敕令式》,惇讀於帝前,其間有元豐所無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帝曰:元祐亦有可取乎?’”

敕令字樣的權杖

敕令常出現在經文、符咒,權杖和法師內秘中,結合法師的行儀之功,以天尊之神力招神遣將,祛壓邪祟,可謂神威赫赫的特定之詞。不過,世人不可隨便稱念這一詞,以免冒犯仙真之過。

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

在很多古裝玄幻影視劇中,如果碰到有道長行法的橋段,在法事關鍵時,扮演道長的演員們通常都會有句臺詞——急急如律令,然後頃刻間,雷鳴電閃,神靈顯威。

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中,道長們進行科儀法事活動時,也時常會說一句急急如律令,那這句咒語到底什麼意思呢?

咒語的形式,較客氣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等咒語。

法師或道士在為人進行各類的祭改補運法術;在這些法術之中,有一類型的法術就叫做呼名法術

道教符咒經常以急急如律令一語結尾。這有兩種解釋。漢代公文常用如律令字樣,表示同法律一樣須迅速執行。符咒仿效,也是令鬼神迅速執行的意思。另一種解釋說律令是鬼神名,能行走如飛。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樣迅速。《土風錄》雲: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

一種說法是:周朝時候一個人名字叫律令,據說他跑得極快,所以死後做了雷公的部屬。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樣迅速。《土風錄》曰: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三教搜神大全》曰:雷部有神名曰健兒,善走,與雷相疾速。《搜神記》曰:律令,周穆王時人,善走,死為雷部小鬼。

另外一種更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則是這樣講的:因為漢代道教興盛,而漢代的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意思就是下屬要嚴格按照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祖天師張道陵曾官拜巴郡江州令,便將官府公文寫法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鬼,所以在道教經文、道書中經常可以看到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語句,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後面加上等字眼,用來表示急急按照咒語之行,不得有誤,但大體上的意義都是號令鬼神疾速承辦某事。

1典故

東晉葛洪就強調人在登山涉水之時,必須帶著各類精怪的厭勝圖芨,並且熟知天下鬼之名字。則當這些精靈鬼怪出現時,人們只要能認出這時出現的精靈鬼怪,那些鬼怪就會退卻,在此時的呼名法術就是與旅人的安全相關。

例如《山海經》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因為在《山海經》裏,除了記載各處的地理特徵之外,同時也記載了許多類型精靈鬼怪的名字、形狀,後世的人就依照這類的材料來分辨精靈鬼怪。除了原先與旅人求平安的功能之外,在道教的發展之中,就將呼名法術吸收,應用在一些祭改的儀式之中。

具體表現呼名法術的道經,以《洞淵神咒經》最具典型,這部經典的目的就是要克制各類凶鬼,因此記載了克制凶鬼的方法,通常是藉著一連串的咒語來克制這些凶鬼。

2咒語

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書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具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語是一種被認為對鬼神或自然物有感應或禁令的神秘語言: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術時又往往借助某些仲介物,如咒水、咒棗等,這些施過咒術的水、棗也有咒術的效力。

道士中對咒術的效力有極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經》說:吾含天地?,咒毒殺鬼方,咒金金自銷,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滅,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縛,咒鬼鬼自殺,咒禱禱自斷,咒癰癰自決,咒毒毒自散,咒詛詛自滅。道士認為有法力強大的尊神,不斷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語傳授下來,念動咒語即有幾萬乃至幾百萬的天兵天將應召來服役。因此,咒語在道法中越出越多,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咒語在道教中運用廣泛:道法凡結壇有淨壇咒、鎮壇咒;登壇先有衛靈咒;畫符有書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誦經先念開經玄蘊咒;至於召將咒則和道書記載的天將神吏一樣多;殺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應的咒。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咒就沒有道教的法術。同時,咒語已滲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融化進他們的人格中去。道士淨手、吃飯、沐浴、理髮等都要誦咒。不僅正一派擅於誦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應的咒語。咒語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對語言魔力的崇拜,後來成為巫術的核心部件。道教繼承了巫術的咒術並加以發展,從總體上來說道教咒語有自己的特點。

道教咒語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是因為道教興於漢代,漢代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如律令意指按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這種申述法律、政令權威的官方套語,先是被民間巫師所吸收。東漢巫師舉行墓門解除(即在殯葬中對墓厭鎮,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結束。解除文的簡單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類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時也產生某些變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其後加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執行不得有誤。這裏可以舉幾個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開旗咒: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統領神兵,開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這一咒先是稱引雷部神將,兼說其神武,同時也是說明他們職司所在,接著說明開旗(展開召將令旗)召喚他們來到,且令其不許拖延時刻,立即降臨。最後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語的這種結構首先表明它是托於神授、從而也是有神效的。稱太上老君、稱神霄玉清真王,稱天師,都是直接說出尊神的名號,來召役神將、鎮壓妖邪。對於比較低級、專供法師役使的神靈,則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們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語的施行,與其整個神仙譜系是緊密相聯的,其中表現了他們的信仰,也反映了他們實踐信仰的方式。不過稱引神名,並不是道咒特有的現象,甚至不是咒語特有的現象。基督教徒在祈禱之後總要說奉耶蘇基督的名

那是對神強烈的信賴敬仰的表現。所以道咒中的稱引神名,表明的是許多宗教中共通的對神靈的信仰、依賴,只不過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罷了。其更能表達道咒本身特色的還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語是對祈使對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強調其命令必須執行,不執行,則依律懲罰。咒語的內容都直言不諱地講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是道教咒語具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一般說來,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的態度,以祈求解決眼前的困難為主導,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會和印度人那種對神靈的虔誠皈依,是有相當差距的。

大悲咒的特點,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觀音就能説明解決各種魔難,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極樂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則是直接驅策鬼神,讓它們走開或者完成凡人無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實的目的是前提,對神的敬仰,乃以當下直接的利益為中心。道教咒語的這一特點規定了每一咒的應用範圍相對較窄,所以道咒各有針對性,數量極多。

念咒與氣禁:念咒時常常要求與體內的運氣、在意念中存想相關的神靈形象(存想)統一起來。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內氣作用於物件,使之受到控制,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禁咒,又稱氣禁,簡稱為禁。氣禁的方法在中國古代道術中就已經使用。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至理》說:吳越地方有稱為禁咒法的,很有顯著的效驗,(那原因)是法師氣充沛。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從近幾年來考古發現看,氣禁流行的地區不限於吳越地區。楚、蜀等地區都有類似的方術。據葛洪的記載,禁咒的應用範圍廣泛,有入大疫不受傳染、驅逐邪魅,禁虎豹蛇蜂、為人治病,乃至於禁水倒流等。氣禁術被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法的一部分,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籙中專有一種《禁氣籙》,可見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道士在念咒時與內氣的發放相伴隨,念咒兼有以氣作用於物件(通常稱為布氣,又稱內氣外運),因此對於道士平時的煉氣,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牢記的是,作為一句咒語,急急如律令不可隨意說出,必須是受過法籙、道戒、有相應法職的道教法師才能夠憑咒向鬼神發號施令,而我們普通信士如果在持誦經典時遇到此咒,跳過不讀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