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疾病,如果用常規的藥量弄不好,就要反常規。比如呆若木雞賣土豆,2元1斤兜售不出去,就要提高或者降低價格。但是呆若木雞確實不是做生意的料,一直沒有弄明白3元2斤和2元3斤不一樣的道理,所以有時覺得土豆好賣,但是不明白為什麼不賺錢。
博學之如本門的老劉師兄,累次贈書於我,從而讓我認識到一些小方治病的道理。對照自己所學,我發覺,對付疾病的特效方劑,必定有超越常規的主藥。老劉師兄疏通督脈,理氣治病,用的是公英和獨活,用量在2~7克。郭志辰氏治療胰頭癌,只用一味,就是香附,而且只是2克,但是據說28天就痊癒。
對此,我曾經猛敲自己的腦袋,一度想不明白,但是世上我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也就沒有繼續想下去。
小方如此治病,我十分讚歎,這個方法,能夠省許多藥材,為人民群眾節省許多醫藥費。由此我想起師門的用藥,其實異曲同工。
師門有個內壯方,其中用黃芪200克,這個藥量的錢,大概和半擔土豆相當。咋一看,200克,量大啊,但是其實是分N次吃,按照這個次數,一次的量也多不了哪里去。
某氏治療糖尿病,有個秘訣,就是另外服用高達一次1-2斤黃芪與水共煲的湯。所以,我覺得,大凡技藝高超的醫師,才能有這樣的魄力和見識。
少量者取其氣大量者取其味。這話大獲我心。就如黃芪,串通會陰之力,量小遠勝量大,方藥之加減,確實非常重要。有時候同樣一個方,量的變化,起到了非常差異的作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