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懂得因果的,都知道什麼是福報。福報是由人們所做的諸善業而感得的各種果報。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相應的福報。有的人投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生來相貌端正,有的人自幼便聰明伶俐等等,這些都是過去世所做的善業所感得的福報。也有人生來條件不佳,但在今生今世裏勤勞奮發,廣種善因,在此世當中便感得了善業的果報。我們時常聽到出生於窮鄉僻壤的貧苦學子通過刻苦努力考入名牌大學,取得事業成就的;也聽到過有錢人家的闊少遊手好閒、敗家敗業的。可見,與生而來的福報並不能決定一個人這一世真正的成就,後天的積極修為非常關鍵。
但是一個人有了福報,就容易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投生於富貴之家的孩子,不但從小衣食無憂,各方面的用度排場還要高出普通孩子一籌。這等環境裏生長的孩子更易養成驕縱奢侈的生活習慣與蠻橫霸道的脾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反而不利於今後的發展。在中國某些城市中,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共性:任性、懶惰、獨立意識差;不體諒父母、沒有節約意識、物質上喜歡在同學之間相互攀比。
有些孩子生來相貌端正,活潑可愛,自小便常受到旁人的喜愛與誇獎。但在一味的寵愛與讚揚聲中,這樣的孩子容易變得驕傲浮誇,在外表上貪圖虛榮。由於相貌出眾往往給人良好的外在印象,因此在生活的各方面總易得到較為便利的照顧,由此滋生出懶惰依賴的習慣,自己反而失去了努力上進的要求與作為。有些女孩子利用相貌上的優勢去“傍大款”,或者做著“明星夢”,寄希望于引人關注,名利雙收,而不是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來換取生活的回報。
有些孩子生來便得聰明利根的果報,本是很好的條件。可惜往往會仗著反映快、頭腦靈活而喜歡動用小聰明,不肯踏踏實實地學習思考,最終人生蹉跎而過,空浪費了一副天生的好腦筋。
有福報本是好事,但如果沉溺於一些有限的福報而不思進取,懶惰放逸,福報反而會成為一個人成長進步的障礙。那些似乎生來福薄,或相貌平平、或出生貧寒、或天資一般的人,憑藉自己的吃苦耐勞、發奮努力而獲成就的為數不少;有些人懂得珍惜自己的福報,並未一味地沉溺在福堆裏享受,而是依靠自己後天的努力也成就了一番事業。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的話:成功=1%的天才+99%的汗水,充分說明了一個人應在後天奮鬥努力的重要性。
林肯曾出身貧寒,幼年時受教育的條件並不好,成年後一度靠做苦工謀生。但他早早地確立了自己要做一番事業的志向,做工之餘仍然勤學不輟。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每天做工完畢,不顧勞累,仍步行趕去幾十裏外的地方聽人家講課,有時還要冒著風霜雨雪。他後來不但成為美國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位總統,更因為他的才智與人格而受到後人的敬仰。
南丁格爾出生在英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非常優越,但她卻常常喜歡出入貧民區幫助那些窮苦的人,甚至受到別人不理解的非議。直至後來最終放棄了貴族小姐的生活,放棄了門當戶對的婚姻,選擇到艱苦的地方去救助戰爭中的傷患,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為人類醫護事業的發展奠立了一塊豐碑。
出生於美國的海倫又聾又啞,可後來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思考,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勤奮、努力用佛教的語言來講就是精進。這裏所舉的例子並非要強求每個人都去做名人、成就大事業,學佛人本淡泊名利,而成就什麼樣的事業也要依據個人的因緣。舉這些例子想說明的是:一個人若盼望擁有積極的、有意義的人生,莫不是要通過精進方可達成。學習努力、工作踏實、生活勤懇這些品質,不論對學佛人,還是非學佛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人生態度。對於學佛人來說,知道了因果,明白福報之稀有難得,也更應看清所得福報之短暫與有限,再不能心存僥倖、偷安苟且、懶散放逸。有福之人不可得意于一時之福報而退失精進之心,少福之人也不應以福薄德淺而自輕自*,不生精進之意。福再多,虛耗也無;福再淺,勤積也有。
我們學佛人,各有各的殊勝因緣,就這學佛的因緣也是我們的福報,有多少人尚無緣聽聞佛法呢。而學佛人中又有殊異不同,有人善解經典,有人感應神速等等。但無論是什麼,我們都應慎之待之,莫以之為得意而忘失精進與謙下之心。未成就前的福報都只是修行的資糧,成就時的結局才是最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