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息法的修煉

我們在修練時,將心神融入到聽覺中去。本來,耳朵只是感覺器官的一種,而耳所聞到的資訊只是人的意識內容的一個來源,人在聽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其他感覺器官獲取資訊。如果能把全部的意識集中在耳根的所聞上,就關閉了其他的感官資訊,然後以能聞的意識主體融入于所聞的意識物件,而能聞與所聞合一,就可凝神入定了。這是從耳根入門,是丹道修煉得道的一個法門。

丹道養生修煉入門的具體方法很多,但要因人因時而宜。大家可以用寧靜地傾聽這個方法來靜心存神。在修煉這個功法的時候,務必將所有的塵勞雜事種種牽掛放下,然後雙目微閉,關閉感官,將意識的目光返回來觀照那虛靜無形的玄竅之中。

開始的時候可能精神不能靜定下來,呼吸也可能粗重不調,這時不妨用數息這種武火,微微地把自己的意志統一起來,使精神安定下來。

這樣過一會兒,等到心神靜定下來了,呼吸也平靜調勻了,就要將這種刻意用功的心神放開來,不再死死地觀照虛無一竅,只是把意識放在傾聽氣息上面。這個法門就是聽息法,這個字裏面大有修法的玄機奧妙。

莊子說過:把你的心志統一起來,只是寧靜地傾聽,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你全部的心去聽;再進一步來說也不是用你的個體的心去聽,而是用氣去聽,即在心境不分、能聞與所聞合一這種一氣貫通的狀態下來聽。莊子這裏所說的,不是我們口鼻呼吸之氣,也不是腎間發動的氣機,更不是心中能夠思維知覺的那股靈氣,這些氣都是經驗層面上的具體的氣,而莊子所說的聽之以氣是超越經驗層面的本源之氣,是虛空中的虛無元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那個作為萬物本源的氣。

所謂聽之以氣,就是在這個虛無一氣中來聽,聽這個虛無一氣,實際上就是把心神完全地投入到虛無一氣之中,這樣此心此神就與這個體現了宇宙終極和諧統一的虛無元氣相互作用、相互溝通和相互統一,這就是丹道修煉中所講的神氣合一,用這樣的方法來烹煉成丹。

如果還住著在普通的呼吸之氣上,那還不是屬於凡神與凡息相交,又怎麼能修煉成丹呢?丹經上說:沒有後天思慮分別的元神才是先天真神,沒有後天呼吸的胎息才是先天真息。我們必須在混沌杳冥的境界中顯現出先天的一點真意,用它來團聚元氣,這才是元神與元氣相交,才能修成大道。

如果還有粗息,我們就要輕輕微微地將這個凡氣收斂到細微平靜的狀態。到了凡息已經停息的時候,不管它元氣是否有發動的跡象,其實這個凡息停止的狀態中元氣自然就已經孕育在其中了。此時我們應當凝神正念,一心一意地傾聽而融入這個狀態,這也是實現陰陽交媾的一個方面。

況且大家在下手用功的時候,口鼻眼目這幾個感官都能夠人為地關閉,不接受外界的資訊,唯獨只有耳朵這個感官還不能完全關閉,仍可以聽到各種聲音。如果我能夠一心傾聽虛無一氣,也就相當於常常關閉了耳朵這個感官,因而人體的諸感覺器官都得以關閉而沒有雜音了。

我認為這個聽息的方法,是修煉的第一良法,能這樣長時間的修聽息法,自然能夠使真陽之氣日漸增長,而玄關一竅也就能顯現跡象了。掌握了玄關一竅,就能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掌握了生死的主動權。

二、聽息法得次第

第一個次第無聽之以耳,能聽的是耳,被聽的是聲,耳根一聞到聲塵就粘縛在一起了。這個境象,能聽的和被聽的粘縛在一起,不得解脫,所以要無聽之以耳

第二個次第無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指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去返觀,才可以見自己的本真。拿心聽跟拿耳朵聽有什麼不一樣呢?這一層感知的境界就更細微,不憑藉耳朵,就可以相信你的心嗎?你的心內是不是有一個主張呢?是不是有一個取捨呢?能不能寂靜呢?心要合道,聽出來的就是一,就是本來的聲音,本來的聲音存在但不分別故沒有意義。

但如果你的心有波動的話,那你聽出來的是二,你會聽出來哪些是你喜歡的,哪些是你不喜歡的,不管你聽到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你都會粘縛在情緒裏而煩惱。粘縛,執著,這就是我們的習性,所以要無聽之以心而解脫。

第三個次第聽之以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覺知境界呢?莊文說,聽止於耳,心止于符,耳朵依賴聲音,心感應念頭。所謂聽止於耳,就是教人不要再著意於聽。此時,功夫已漸漸的入於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氣合一,心的知覺已不起作用,所以說心止于符”(符即是符合之義)。這種神氣合一的狀態是無知無覺的。

我們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所知所見、聖解意趣統統空掉。聽之以氣就是心物一元時的體驗,若能達到這個境界,沒有別的憑藉,只有回歸人人本具的清淨心。

莊子在這裏頭借孔子之口給聽之以氣做一個解釋,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這個就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在這個心和道合一了以後,就能聽出氣來。

要注意啊,在這裏的氣跟做氣功的氣是不一樣的,他是指你的心虛了以後,空了以後,完全和道合一了以後,自然而然的會產生出來的一種氣的感覺。這個氣不是你追求來的,他寫的很清楚,虛而待物者也,把標注下來,那個就是將我們的覺性向內。

--------------------------------------------------------------

樁功與禪坐

真正的中華武學是具有中華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內涵之道的,包括易學、中醫、兵法、儒釋道之學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武學誕生于這些優秀的文化中,歷代無數武林先輩傾盡畢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無法忍之痛楚,立常人無法堅持之志向,于無路處開山立派,開枝散葉,始有武術之百花爭豔。武有大小,大者衛國,小者衛民。武學不僅是道學、哲學,訓練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個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更是術學,掌握真正的武術技擊能力是武術之魂。

每個練武之人,都應該懂得,練功中除開拳腳器槭外功之外,更須注重修煉內功,拳械外功主練力,為實際應用之動作,專修筋骨皮,而內功則為實際應用之根本,主練氣(練氣與養氣)內練一口氣為是,專操練內壯以得內助,以在練氣的基礎上運氣全身,配以推揉練內膜,首先行功百日後,人體前胸的筋膜既已騰起。真氣已經盈滿充塞,這就如拍擊堤岸的河水一般,稍加決導即奔湧流瀉,不能控制。此時將這新生之真氣走注於身內,凝真氣于丹田,隨之入筋骨,導氣入內而成內壯。

導氣入內的方法是,用石袋從心口至兩肋。骨肉、腑髒交會之處密集地搗打,並用揉法推揉,如此行之日久,則腑氣與髒氣會合,新入之真氣與先前所積之真氣循循入骨。真氣入骨不外溢。髓骨日益堅壯,方才成為內壯。

要知道,人體內的精血,神氣都為意念所驅使,意行則行,一意止則止。在揉法之中,全部意念都要集中於推揉的手掌之下乃為練內壯功的積氣。揉法乃積氣之妙法。行法時,手掌所推揉的胸腹中間部位,就叫,中處乃積氣之地,行揉法時必須守之,方法是:雙目神光內斂,耳不旁聞,口呼鼻息,閉口不語,四肢不動,一意冥心存想中處,先存想,至後來須漸漸達到坐忘的程度。來自武宗公眾號如此修習,則人體內之精、氣、神都貫注、積累於中處,久久自成無量功力。如果在行揉法守中時,雜念紛紜,精神不能內守而弛情外境。那麼神氣將故而不凝,行功就收不到效果。

所以要練內功要練到筋起之後,必須倍加功力,務必等周身膜體盡皆騰起,與筋氣俱堅,外應于皮,內堅其肉,至此方為功成。否則,筋沒有膜的輔助,就猶如植物沒有種在土壤之中,無從吸取養分,那麼就是枝杆枯朽的危險。這樣,又怎能算是全功呢?由此可見,內壯側重於練,外壯側重於練,內壯可以步入超凡入聖之高深境界。更令人羡慕。內壯與外壯相比較,內壯則要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內壯功成可刀槍不入,是即所謂金鐘罩乃為真正之內功!

所以,不管修煉哪一門武功,如不練內功,一切徒勞,練不出真正的功夫。同時,內功也稱為內養功,作為養身之術對人體是有好處的。一般人都可練習,受益無窮,可身體強健,疾病不侵,勁力充達,氣血旺盛,以達自身保養之意。內功以凝神固念,虛心靜氣,凝精固神,而排除雜念,使外魔不侵,近邪遠避。內功分為靜功、動功和站樁功。動功主娶是各種動勢和按廖功,靜功主要是坐禪。來自武宗公眾號修煉內功者,有病者可祛病誕身,無病者可延年益壽。內功中的修煉種類很多,這裏不一介紹了。總之修煉內功意義重大。老子曾說:人神好清而心憂之,人心好靜面欲牽之。若能遺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而三毒消滅。此雖道家之言,而佛門也有其說。習武練功者,若能心靜神清,則好勇鬥狠之雜念皆除,從而能強身健體。人體中精、神、氣三者相互關聯。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於此。養身之道先寶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少病則壽延。同時練功之人,必須認真從事練習,不荒不怠,方能成功。要遵守三要七傷:一要深沉穩重,二要確實精當,三要節欲愛名。七傷:一近色傷精,二暴怒傷氣,三思慮傷神,四善憂傷心,五好飲傷血,六懶惰傷筋,七躁急傷骨。知此三要、七傷,始足與言練功。練功之法可分為數期,最初一步,先練皮肉,次則進而練筋骨。皮肉筋骨既堅實,更進而練習各部之實力。實力既充,然後更進而練習運氣。此法如能任意往來,則大功成矣。練習何種功夫,必能速效也。內功具體功法如下:

(一)童子抱佛功(低位馬步樁)

馬步樁功在武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主練下盤功夫。經常修煉此功的人,下盤異常穩固,地上一站,猶如鋼澆鐵鑄一般,一般人休想推動分毫。

童子抱佛功練法很簡單:雙腿自然撐開,兩腿彎曲下蹲至大腿面與地面平行。腳尖外擺,含胸拔背,身體端正,百會穴、會陰穴、地面三點垂直成一線,雙手合掌於胸前。掌心相對,指尖向上與鼻尖同高,目視前方,不要意念入靜。腳趾抓地,落地生根,自然呼吸。來自武宗公眾號初時可站一分鐘,以後逐漸增加至站一、二個小時而不搖晃為止。然後再在大腿面上擱上一塊石塊。從初二、三十斤直至二百五十斤,壓在腿面面身體不晃。此功告成,但練此功必須下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要有毅力,才能成功。

(二)靜坐功(坐禪)

內功中的打禪坐是修身的好方法。禪,梵文禪那的略稱。意為坐禪,禪定或靜慮,古人叫作打坐。靜坐可以澄清思慮,增進健康,是修養身心的一種重要方法。靜坐的實踐,可以使我們散亂的心念,遂步歸於凝定。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不但可以祛病強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觀的迷妄。獲得究竟的安樂,靜坐的目的不但在於促使身體的健康,能改善身體內各個功能,不讓其失調。來自武宗公眾號使陰陽處於平衡狀態,治療各種疾病,而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求妄心的調伏,妄心調伏則智慧明朗。同時靜坐又是養氣,培養丹田真氣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功法,是深造上乘功夫的重要功法。沒有靜坐,是練不出內氣和高功夫的。

練者應解帶寬衣,正身而坐,鼻臍相對,全身放鬆,精神集中,姿勢要正、拔背,百會穴對準會陰穴,雙目微閉、雙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齶,自然呼吸,雙手掌心朝天結一手印上下重疊。(男左手在上)要領是吸氣時意念一股真氣自百會穴進氣貫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氣松肛,似守非安丹田,進氣要緩緩進氣,綿綿長長,功中一切順其自然,初練十分鐘左右,延至半小時以上。排除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放鬆入靜,無思無慮,使內氣隨著人的意識引導而貫通到全身各個部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