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叫閉關?

一人或數人結伴,封閉門戶,斷絕一切外緣及事務,專心結期修禪或讀經、懺悔等,稱為“閉關”。漢地佛教徒閉關,一般獨居一室或一小院,甚至獨居於山洞中,封閉門(洞),與世隔絕,僅專人在外照料生活,名為“護關”,或七日,或三月,或一年,或數年,到期方許開封出關。


什麼叫不倒單?

   “單”指睡單,不倒單即常坐不臥,本是原始佛教修“頭陀行”(苦修)所用之法。但有修禪定者,功力純深時,亦能于夜間常坐不臥。如有功力尚淺者,勉強不倒單,形成雖坐卻在睡中的習慣,以坐代睡,這不是真正的不倒單,而是一種無益而有害的習慣。不倒單只是深定中的一種自然功用,不可勉強求之,禪門中也並不要求一定要達不倒單。


什麼叫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本是中國道教的說法,指陷入魔境、被魔所因,並因此而阻礙或枉費道行的現象。魔,在佛教中稱為魔事,泛指能毀壞、障礙、擾亂修行、斷人慧命的現象。佛經中總結魔事有四類,一是煩惱魔,指因貪、慎、癡而起之魔;二是陰魔,指因五蘊熾盛而起之魔,如《楞嚴經》所列五十陰魔;三是死魔,指致人喪命之魔;四是天魔,指六欲天之魔。魔事雖與鬼神有一定關係,但根本上是與內心幻境有關的,或者說是因心理的變態、失調而起的,只要行者具般若空慧,知一切如幻,不為幻境所亂、所動,諸魔自消。


什麼叫乘願再來?

願即願力,指事先立下的堅定誓願。大乘佛菩薩以自度度他為準則,因而在行菩薩道之初就已立下普度眾生的宏願,因此大乘行者,在證得正果時,往往不取涅磐,而是依先前誓願,再次示現眾生相度世,這就叫乘願再來。

 障礙修定的五蓋是什麼?什麼是五眼、六通?密宗的三密指什麼?

 障礙修定的五蓋是什麼?

蓋即障礙,通常把妨礙修定及解脫的五種障礙稱五蓋,即:貪欲、慎圭(圭字下一個心)、昏沉睡眠、掉舉後悔、疑五種。對治五蓋的方法,通常是心一境性、喜、尋、樂、伺,稱為“五禪支”。


什麼是五眼、六通?

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唯諸佛方能同具五眼。肉眼指只能見形色的肉體眼睛;天眼無遠近晝夜阻礙;慧眼能破假相明真理;法眼是明澈世出世間一切法;佛眼則是四眼圓融通達。五眼中,前二種眼是實用眼觀;三、四兩種是用智慧觀察;後一種則眼智兼用、圓融無執。

六通即六神通,神為神妙莫測,通為通達無礙。六通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通中,有的是報得,如天人之五通、鬼神之小通;有的是靠修得,如人間外道可修得之五通、阿羅漢可修得之漏盡通。六通中,前五種是不究竟的,只有漏盡通方為究竟;而漏盡通唯有佛教阿羅漢以上的聖者方能修得。


什麼是般舟三昧?

   梵語般舟是“佛立(於前)”之意,三昧意為“定”,般舟三昧又稱佛立三昧、常行三昧,出於《般舟三昧經》,是一種修定並觀實相之法,以九十昌為一期、長行不息念阿彌陀佛名號,直至入定中得見佛立於前;而後複反觀“佛從何來?我亦無所至”,以期諸法實相,自與真如相應。


什麼是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又名常坐三昧,最初出於《文殊師得所說般若經》,宣導以專念佛號(一行)入三昧,念念相繼,於是念中得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如此不輟,則能了悟諸佛法身平等無二之德。《摩訶止觀》中則進一步發揮此法門,提出以九十日為一期,長結跏趺坐、稱念一佛名號,直至定中見佛,再以智慧觀察,明瞭“法界一相”。


密宗的三密指什麼?

三密是密宗之“密”的表現形式,分為身密、口密、意密三種,密宗修法總不離此三密。其中身密修法的內容主要有結手印、身印及修氣、脈、明點等;口密修法主要是念誦真言(咒語、特音);意密修法主要是觀想。


什麼是二諦和四重二諦?

   二諦是指真諦與俗諦;或稱第一義諦(勝義諦)與世俗諦。真俗二諦是相互比較中相對而分,因而不是絕對的,與某一諦理相比屬真諦的理,換個層面就有可能轉化為俗諦,中國三論宗學人就是根據這種情況,總結出了“四重二諦”的原理。比如:就空、有二論來說,第一重:有為俗諦,空為真諦;第二重:若空若有皆為俗諦,非空非有為真諦;第三重:空有為二,非空有為不二,二與不二皆為俗諦,非二非不二為真諦;第四重:前三重皆為俗諦,無所得、亡言絕慮方契真諦。這種層層否定之方法,闡明瞭語言文字的相對性、偏向性,導引學人一路向上、直契中道實相。此法後來被禪宗祖師廣泛運用於接引學人。


什麼是一心三觀與三諦圓融?

   一心三觀是天臺宗獨創的觀心法要,又稱“圓融三觀”,其理論基礎是《中論》“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三觀即空觀、假觀、中道觀。而觀空、假、中三諦,不過是觀一個真理的三個方面,隨說一觀,實際上已包括了其餘二觀,亦無次第可言,三即一,一即三,圓融無礙,這就是一心三觀。一心三觀之說,雖有濃厚的玄學氣息,但實質上是一種以觀析心念而修禪定的方法。若能借一心三觀,達一念性具三千妙境,便能證入本來空寂、境觀雙絕、能所頓亡的無上禪境。


禪門三關指什麼?

   禪宗講開悟見性、直了成佛,本來不立階梯,三關之說是後來祖師接引學人的方便施設。歷來對“三關”的定義莫衷一是,從百丈禪師透“三句”,到從悅、慧南以“三句”勘驗學人,都已蘊涵三關之意。後來“看話禪”(參話頭)興起,有分參禪為三個階段的,始用三關之說,三關即:初關破本參;二關破重關;三關踏牢關(末後關)。而對三關的闡釋說法各異,通行的說法是:破本參當是入般若空性、得無所得之般若無漏慧;第二重關即以無漏慧對治伏滅煩惱、所知二障;待二障伏滅,無需功用、而任運自如於塵世,此即踏入末後牢關。而祖師禪所強調的頓悟,當是不曆三關次第的情形,稱為“一簇破三關”。


念佛法門有哪些種類?

念佛法是中國念佛禪和淨土宗廣泛運用的修行法門,主要分以下三類:一是稱名(持名)念佛,即口稱佛名(多持阿彌陀佛),專心念誦;二是觀想(含觀像)念佛,靜觀佛的形象、眷屬、淨土、光明,或憶想佛像等,此法也可與稱名念佛結合起來用;三是實想念佛,指以實相心念佛,或念佛的法身,以明非空非有的中道實相。《往生要集》中,則又將念佛法分為定業念(禪定中念)、散業念(散心中念)、有相念(即持名、觀想念)與無相念(即實相念)四種。還有一種類別,就是專把稱名念佛稱“念佛”,而把觀想與實相念佛稱“觀佛”。至於禪宗中參“念佛者是誰”及密宗中的觀本尊法,也可納入上述念佛法中。


西方淨土在哪里?

    諸佛菩薩淨土無量無數,西方淨土專指阿彌陀佛所成就、所弘化的淨土世界,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簡稱“阿彌淨土”,也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經》所示“過十萬億土”的方位只是方便言說,不能以世間的空間尺度來推測,因為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在因位時(法藏比丘)以宏深願行所成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也不屬三界之內。正如曇鸞大師所言“如斯淨土,非三界所攝,無欲幫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別業所成,非三界也”。欲生西方淨土,無須辨明方位,只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瞬即往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