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
沖脈:臍後,與任脈合
陰腧:頂前,一寸三分
陽腧:頂後,一寸三分
帶脈:橫束腹內,繞臍一周
陰蹻:囊後
陽蹻:尾閭上三節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炁穴之內。
循腹裏,上毛際,貫臍中央,
至膻中,穿咽喉二管中間,
上頤面,入目,為:陰脈之海;
督脈:起於下極之腧,炁穴之內。
複由炁穴下出小腹,至毛際橫骨中央,
循:莖下至纂間(前後陰交界處),
曆:尾閭中行,直貫脊髓,過腎中間上脊,
越:靈台、夾脊、陶道等穴,
上風府,入髓海,住泥丸,
出循額至鼻,為陽脈之海,與任脈合。
鹿,運:尾閭,能通:督;
龜,納:鼻息,能通:任。
任督二脈之起處,均絡:玄關。
玄關之:炁
後,通:督,
前,通:任,
中,通:衝,
橫,通:帶,
前,通:臍,
後,通:腎,
上通:靈台,
下通:陽關,
散則:透於周身,
為百脈之:總匯,
故,謂之:先天。
其穴,無影無形,
氣發,則:成竅,
機息,則:渺茫。
以待成全八脈,八脈湊成,
共拱一穴,為:造化樞紐,
名曰:炁穴,
所謂:竅中竅。
竅即是:丹田,上乃:金鼎。
金鼎,上即黃庭,下即關元。
故曰:上黃庭,下關元。
關元之下,即是:陽關。
陽關,亦名:命門。
命門,即是:男女泄精之所。
腎管之根,由此而生。
炁穴一竅,
陽生、用火、藥產,調藥、
採取,結丹,還丹,脫丹、
駕河車、還本復位,服丹、
金丹造化之功,莫不在此。
寂無禪師曰:採取以升降。
從督脈,上升:泥丸,
從任脈,降下:丹田。
任督二脈,即法輪往來之大道。
呼吸升降,有先天後天之別。
廣成子雲:
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
一吸,則:天氣下降,
一呼,則:地氣上升,
我之真氣相接,
此:後天之呼吸。
覓元子雲:
乾坤闔闢、陰陽運行之機。
一吸,則自下而上,子升,
一呼,則自上而下,午降。
此:一息之升降,
即:先天之呼吸。
乾,為天、為首,居上,午位;
坤,為地、為腹,居下,子位。
闔闢,乃是:內外呼吸之元機,
外面,吸之氣降,
裏面之氣,則過我而升。
外面,呼之氣升,
裏面之氣,則過我而降。
是呼吸,有:兩重義。
外面即後天,裏面即先天
呼吸之法,道用先天,
借後天之爪板轉法輪。
易曰:
闔戶,謂之:坤,
闢戶,謂之:乾。
闔戶,是:吸機,
吸機往下,故曰:坤。
闢戶,是:呼機,
呼機往上,故曰:乾,
此是:後天之息。
又曰:一闔一闢,謂之:變。
變,即是:乾坤兩卦之消息。
如同禦車,乾坤為轂,變為軸,
車子自運,唯賴:車軸。
車子兩軸,又賴:兩轂,
兩頭之轂,又賴:闔闢之吹噓。
車,待軸,而轉動,
軸,待轂,而運旋,
轂,待其:闔闢之催逼,其用方備。
取:後天之呼吸,
運:先天之升降,
以我之意,逆轉之,故曰:變。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
往來不窮,即是:
先天後天二氣,運轉之消息。
乾坤,即:天地之定位,
變,乃:乾坤中之主宰,
主宰,即是:我之真意。
運用此闔闢,經曰:
內伏天罡斡運,外用斗柄推遷。
斗柄,即是:轉運之跡,
天罡,即是:我之真意。
內伏天罡,而外不推斗柄,
則真氣止,而不能升降;
外推斗柄,而內不伏天罡,
則真氣散,而真種不結。
譬如織布,彼上此下,
此上彼下,往來不窮。
我使之往來,我即是意,
升降時,先後天之事,不可並行,
只是借後天闔闢之機,以運先天。
闔吸,雖是:下坤,
坤腹之元氣,過我升之。
升之者,升於乾;
闢呼,雖是:上乾,
乾首之元氣,過我降之,
降之者,降於地。
一吸一升,一呼一降,
不可:差之毫釐。
循規行途,數之限步,
不可:過與不及,
先後,雖是二個升降,
主宰,則在一個真意。
呂純陽雲:
憑君子後午前看,
一脈天津在脊端。
當二氣升降之際,
若不以意,守其中宮,
藥物,不能運轉。
升降之規,自有一定。
經曰:乾坤橐龠鼓有數。
又曰:周天息數微微數。
古曰:
若言刻漏無憑信,不會玄機藥不成。
升降呼吸之限數,不可混亂。
易曰:乾爻用九,坤爻用六。
此即:轉法輪爪之規則限數。
子丑寅卯辰巳,六時,為陽,
陽合乾,陽火用九,
故用:乾爻乾策,
乾用九,即:四九,三十六。
一二三規次,皆用:四揲之。
以後,一規至六規,為升,
升合乾,乾爻用九,
四揲之,為三十六。
故,法輪,升亦用九,
同於四揲乾策,總六爻之四揲,
二百一十有六,故升總六規,
亦二百一十有六,稱為:升。
自午,至亥,六時,為:陰,
陰合坤,陰火用六,
故用:坤爻坤策,坤用六者,
四六二十四,
一二三規次皆用四揲之,
以前一規至六規為降,降合坤,
坤爻用六,而四揲之,為二十四,
故法輪降亦用六,同於四揲坤策,
總六爻之四揲,一百四十有四。
故:降,總:六規,
亦:一百四十有四,稱為:降。
合之,得:三百六十,
完一:轉法輪度數之義。
其中猶有:沐浴二規,
不用:九六,四揲,
不滿:三百六十之義,
只有三百,為:一周天之數。
全言:三百六十者,
沐浴不行,闔闢無數,
六十,亦在:其中。
轉法輪,實非:三百息,
是借:乾六爻,坤六爻,
以明:前六規,後六規之升降,
合一:周天之度數。
莊周,所謂:寓言八九。
法輪之轉,一升一降,
有:三百六十之數,
潤餘之數,則在:
歸根丹田、溫養、沐浴之位,
而其:周天之度數,完全。
周天之數,豈一息,所能周,
故有:沐浴之功。
悟真疏雲:
子進陽火,息火,謂之:沐浴;
午退陰符,停符,謂之:沐浴。
息火、停符,即是:停息有作,
行其:自然之妙運,
非是:停息先天而不行,
是為:停住後天之武火。
經雲:卯酉不進火,
只以,真氣薰蒸,而為沐浴。
華嚴雲:
諸佛,定能應時:轉妙法輪。
此即:沐浴二規之法喻。
定能應時,即是:沐浴二界地,
儒謂:卯酉二時。
定,即是:此時不行呼吸,
神氣相抱相守,定而再轉。
儒謂:二時,乃是:生殺之方,
刑德相反,宜定守,不宜用事,
是謂:東西沐浴。
東西,而有:沐浴,
規規,亦有:沐浴。
十二時中,時時皆有:陽火陰符。
凡進,則曰:進陽火,
凡退,即曰:退陰符。
以陽用者,曰:火,
以陰用者,曰:符。
十二時,即身中運周天之時,
子丑寅卯辰巳,六陽時,進陽火,
午未申酉戍亥,六陰時,退陰符,
進則為升,退則為降。
時時皆有:陽火陰符者,
不在沐浴時,亦有沐浴。
六陽時中,時時,有:陰符,
六陰時中,時時,有:陽火,
行法輪之時,有六陽六陰之限數,
不能:一息而週。
其後天之氣,有回轉之機,
就在此回轉處,藏陰符陽火之秘機,
故雲:規規,有:沐浴。
進極則退,退極則進。
進中,即寓:退機,
退中,即寓:進機,
動極必靜,靜極必動,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譬如:水車戽水,
一板一板運上,一板一板運下。
一周,有一周之:沐浴,
一板,有一板之:沐浴;
一週,有一週之:進退,
一板,有一板之:進退。
否則,
不成:規則之步位元,
不合:法輪之輻爪。
混轉混運,不成道。
逆轉升降,是用先天之氣,
進火退符,則用後天之氣。
凡運火之時,
後天氣進,謂之:陽火,
後天氣退,謂之:陰符。
陽火陰符、沐浴歸根者,
皆是:借後天呼吸之氣,
以為:周天度數之法則。
若無呼吸,則不能成為:
陽火、陰符、沐浴、歸根。
運行周回,自有:徑路,
不得中氣幹旋,則不轉。
經曰:
火候誰雲不可傳,隨機默運入玄玄。
達觀往昔千千聖,呼吸分明了卻仙。
當其:神凝炁穴之際,
鼓起:橐龠之巽風,
息息,向穴中吹噓,
猶如:鐵匠手中,抽匣動風,
風生,則火焰,
火焰,則精化,
精化,則氣生,
此時,炁穴中,沖出一物,
跳跳躍躍,噓噓噴噴。
所謂:靜中一吼,
即是:活子時。
以目運意,以意引出氣穴,
循其:督脈後行,
一撞三關,飛上:泥丸,
上無所出,乃倒撞而下,
循任脈,歸炁穴,謂之:小周天。
一動,則一煉而一周,
使機之動,而複動者,
煉而複煉,周而複周。
當起手時,於十二規中,
全仗:呼吸催運,
以息數,定其:法則。
息數,即乾用九,坤用六,
以四揲之,成其法輪之數。
試觀:車輪之爪,二十四根,
前後,轉一回,即成四十八,
謂之:一回法輪。
輪之外轓,即成三百六十,
與乾爻坤爻之總數合,故曰法輪。
目注督脈,為:路,
意注丹田,為:輪,
心神運氣,為:輪爪,
呼吸催逼,為:輪轂,
一轉之途步,有限,
絲毫之規則,不差。
不可:稍涉遊移,
外除耳目,內絕思慮,
一點真意,領氣迴圈,
身心意念,皆注於此。
如:獅子搏兔,全力注之;
如:曆階升天,循級移步。
稍涉遊移,炁自散於別絡。
久之,從心所欲,水到渠成,
而有:自然而然之消息。
譬如織布,
拋棱之時,手足頭目,
上下左右,照顧接送,
注意凝神,不暇他顧,
稍涉遊移,棱必出繒。
久之,得心應手,操縱自如,
亦有:自然而然之消息。
織布織氣,同是一理。
又當:不遲不速,循行脈絡,
且必:不勤不怠,合乎自然。
勤而速,則:太過而風大,
輪不轉,而:焰無所制;
怠而遲,則:不及而風小,
不能成:長旺之功。
要防止:其中之危險。
時至藥生,神不及覺,
則其:當面錯過。
不明起火之法,
昏睡而神不靈,則:失氣。
當進火,而不進火,
當退符,而不退符,
當沐浴,而不沐浴,
當止火,而不止火,
當歸根,而不歸根,則失機。
正陽曰:果然百日防危險。
及
百日關過,火到丹熟,
外陽不舉,漏盡通成
是為:止火之候,
並有:止火之景。
此時,小周天之工畢。
當用:過關服食,采大藥之法,
此時,若再運法輪,丹必走失。
已到:止火之候,
並見:止火之景,
不知:防險採取,丹必走失。
故崔公雲:
受氣吉,防成凶,
火候足,莫傷丹。
正陽子雲:
丹熟不須行火候,更行火候必傷丹。
蕭紫虛雲:
切忌不須行火候,不知止足必傾危。
法輪運行,
以目運意,以意運氣。
目之所至,意亦至之,
意之所至,氣亦至之。
用:吸舐撮閉,四字秘訣。
吸:鼻中吸氣,以接先天;
舐:舌抵上齶,以迎甘露。
撮:緊撮穀道,
內中提明月,輝輝頂上飛;
閉:塞兌垂簾,兼逆聽。
久而久之,神水落黃庭。
參同雲:築固靈株,拘束禁門。
黃庭雲:閉塞命門,閉了精路。
當其:一陽爻動,精已化氣,
先用:閉字訣。
次用:撮字訣。
再用:吸字訣,
吸氣上升,運出炁穴,
駕動河車,渡過三關,
飛上泥丸,還精補腦。
後用:舐字訣,
迎而降之,下歸炁穴。
是為:一周天
運行之時,非遲,即速。
默念:嗡嘛呢叭咪吽,為:一規之則,
一升一降,十二遍,而止,久則自然。
鉛性沉,得火而後升;
汞性浮,得鉛而後降。
鉛上泥丸,與真汞配合,
名為:抽鉛添汞,
實是:還精補腦,
如此,漸漸抽添,漸漸凝結,
自然,鉛,日滅。汞,日添。
久之,鉛盡汞自幹,陰盡陽自純。
鳴道集雲:
安閒自得長生道,晝夜無聲轉法輪。
梅志雲:
陰蹻泥丸,一氣迴圈。
下穿地戶,上撥天關。
玄奧集雲:
恍惚之中有至精,龍吟虎嘯最堪聽。
玄珠飛趁昆侖去,晝夜河車不暫停。
王果齋雲:
精神氣藥最相親,以此修丹尚未真。
修丹只要乾坤髓,乾坤髓即坎離仁。
李青菴雲:
先天至理妙難窮,鉛產西方汞產東。
水火二途分上下,玄關一竅在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