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之道,性命之道,
從靜而入,至動而取。
不靜,則神不靈,炁不真。
於此妄煉,即屬:後天。
與先天虛無大道,不相契。
神者,即:大道之體,造化之根。
不靜,則:識性夾雜,終與道違。
故,幻丹走泄,而道不成者,
皆由未靜,而夾雜其識之過。
靜:即是:靜其性。
性能虛靜,塵念不生,
身中真機,自然發動。
動者非心,乃是元炁。
身中炁動,以靜應之。
一動一靜,不失機緘,
行乎造化,性命雙修,是謂真道。
若專以靜,而不識動,
或專以動,而不復靜,
皆非:大道之妙旨。
下手之初,處於靜室,
煉己,以:止念,
伏識,以:誠意,
身如木雞,形似桃梗,
並性命,而同宮,
遏靈光於:內照,
始以調息,繼而胎息,
為:大道之根苗、立丹之基礎。
陰精,即是:五穀飲食之精。
若非:巽風神火,猛烹急煉。
此精,必然在其:身中作怪,
使其:思想淫欲,攪亂君心。
務要:凝神調息,
使其:橐籥鼓風,而吹火,
烹煉陰精,化而為炁。
其炁,混入一身之炁,
再合:先天虛無一炁。
然後,先天之炁,再從竅內發出,而為藥,
此即,所謂:元精。
經曰:晦朔中間,日月並會。
北方虛危之地,
天入地中,月包日內。
當其斯時,日月停輪,
複返混沌,自相交媾。
久而久之,則漸漸凝聚,
震之一陽,乃出而受符。
此即胎息以後,調藥之初基。
虛危,即:炁穴。
月包日內,即:神入炁,炁納神。
藥產,即:采藥之候。
符,即是:周天之火符。
亦即:運息數之別名。
當其:
靜極而動,炁旋竅開,
元精之情,喜向於外,
攝歸於內,綿綿若存,
和同熔化,而為:真種之胎源。
古曰:火化。
火者,神也,神化也。
曰:和合。
和合,即是:性命合了。
曰;對鬥。
對,即是:觀。
鬥,即是:中。
中,即是;丹田。
曰:跏跌。
即是:以真意,
坐吾身於北方,而入滅。
亦即:凝神入炁穴。
皆:初關下手之階梯。
即:胎息之功。
功至時至,而藥產。
尤當:辨別其老嫩。
老,則:炁散不聚。
嫩,則:炁微不升。
務在:靜候動旺,時至神知。
紫磨光生。
如來謂之:爐中火發,內景至。
黍米春回,
佛經謂之:牟尼露象,外景至。
此時,炁穴之中,沖出一物,
此物:跳跳躍躍,噓噓噴噴。
此時,正是:精化成炁之時。
急速:逆收漏盡,辨候採取。
所謂:調藥。
調藥日久者,為虛耗之軀言之。
壯旺者,只於法輪時調之。
若一意久調,不運法輪,
則陽極而精滿,精滿則溢。
故,法則活,而調則一。
未破體漏精之童真,
只用:大周天,
不用:小周天。
小周天,即是:法輪。
大周天,兼內運,
采大藥時,行之。
壯旺之體,雖不可不用小周天,
亦不必久調,
只候:藥產景生,精化為炁,
即當:採取封固,運行一周。
運而複靜,靜而複運,迴圈無端,
是謂:進退火符、妙轉法輪。
故曰:以虛危起,以虛危止。
又曰:
丹田真至泥丸頂,自在河車已百遭。
自調息,至法輪,數段工夫,
其運行之法,不外呼吸。
若呼吸失節,則神炁,
不能凝集和合,為相依之運行。
運行,以神為主宰,
不見:有炁之形跡,
元炁,乃無形之行。
隨元神之運行,聽呼吸之催逼,
呼吸,即:風。
元神,即:火。
以呼吸之氣運神,即是以風吹火。
火,有:不同。
逆吹緊重,為:武火。
微緩自然,為:文火。
行火,必須使其息數,
正合:三百六十之度數者,
即是:範圍其水火,
不致有:過不及之差。
比至:百日過關,元炁漸凝。
住南華世界(南華世界即心)
坐佛光寶殿(心下一竅中宮)
忽然,溶溶如谷,霏霏如春雨,
百脈衝和,四肢暢旺。
急將心目:
左旋右轉,四九而定。
右旋左轉,四九而定。
此大周天之法,用於采大藥之時。
盤聚中宮,而聖胎已結,嬰兒成。
此時,當用:溫養工夫。
勿忘勿助,勿寂勿照,
還于渾然,合于無為,
迨其:
靜而又靜,滅而又滅,
胎圓炁足,天花亂墜,
則出嬰兒,于其三界。
三界,即:上中下,三丹田。
要防其:外魔之侵蝕。
一輪金光,納胎於中,
時時收養,功行圓滿,
遊行自如,而丹道成。
此即天仙之道,最上上乘法。
經中所謂:爐鼎道路。
即此:虛危任督運用之道。
經中所謂:藥物火候。
即此:陽動升降之道。
此道,是為:何道?
此即,所謂:金丹大道。
否則,即是:筌蹄惑人。
借筌蹄,以獲魚兔。
謂筌蹄,為魚兔,則非。
去筌蹄,守魚兔,朝采暮煉,
自然,精化炁足,景至丹成。
由此而進之,
煉炁化神,超凡入聖,
即在:一刹那、一彈指間。
語曰: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無難事,只要懇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