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要,莫要於:性命。
性,即:元始真如,一靈炯炯。
命,即:先天至精,一炁氤氳。
有性,便有:命。
有命,便有:性。
性命,原不可分。
在天,謂之:炁。
在人,謂之:命。
在天,謂之:理
在人,謂之:性。
性命之理,渾然合一。
易曰:各正性命。孟曰;盡性至命。
談玄者,
專以氣,為命。
以修命,為宗,
以水府求玄,立教。
詳言命,而略言性。
悟禪者,
專以神,為性。
以修性,為宗。
以離宮修定,立教,
詳言性,而略言命。
皆失:佛老之真旨。
惟達者,
得其真傳,明其至理。
以其正法,而修持之。
存心,以養性,
修身,以立命,
性命雙修,可以盡性至命。
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
性則未始神,神所由以靈。
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
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動,
剛健中正,純粹精者,
乃:性之所寄,為:命之根。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
喜怒哀懼,愛惡欲者,
乃:命之所寄,為:性之樞。
性而心,而一神之中炯。
命而身,而一氣之周流。
身心,即:精神之舍宅。
精神,即:性命之根本。
性之造化,系乎:心。
命之造化,系乎:身。
見覺知識,出於:心。
思慮念想,心役:性。
舉動應酬,出於:身,
語默視聽,身累:命。
命有身累,則有生死,
性受心役,則有去來。
有生死,則不能至命,
有去來,則不能盡性。
盈天地間,皆是生氣,
參贊兩間,化育萬物。
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
蓋,生之天理,具於命也。
盈天地間,皆是靈覺。
明光下下,照臨日月。
其:性之炳然,而不昧者。
蓋:覺之真靈,本於性也。
天竅圓,而藏:性。
地竅方,而藏:命。
稟虛靈,以成性,
中天地,以立命。
性成命立,其中有神,
命蒂元炁,性根元神。
潛神於心,聚炁於身。
分之則二,合之則一。
其中有理,名曰天理。
神不離炁,炁不離神,
吾身中之:神炁合一,
而後,吾身之性命見。
故,聖賢,
持戒定慧,而虛其心,
煉精炁神,而保其身。
身保,則:命基永固,
心虛,則:性體常明。
性常明,則無來無去,
身永固,則何生何死?
儒,修性命,號曰:金仙。
釋,修性命,號曰:太上。
道,修性命,號曰:無極。
儒曰:明德、太極、無極。
釋曰:真如、本性、圓覺。
道曰:大道、真炁、金丹。
能與天地:合其德者
方可謂之:性命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