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雲:道在目前人不識,這個目前指的是什麼?俞琰在《周易參同契發揮》中講:金丹大藥,只在目前豈不近耶?奈何視之不見,搏之不得,雖近猶遠也。若得法度求之則不過片響功夫,便有滿目黃華顯露,夫何遠之有?《翠虛篇》也說:莫謂金丹事等閒,切須勤苦力鑽研,殷勤好與師資論,不在他途在眼前。金丹大道不在他途在目前,這很明顯。

為什麼肖紫虛又說:迷者多而悟者少呢?上陽子則認為:玄微妙訣無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顧。這些眼前目前的玄微妙訣,因為人不顧,所以迷者多而悟者少了。

《道法會元》指出:玄牝竅在身而求,不可求之於他,也不可私意揣度,是必口傳心授,就因為它是道門中丹功之秘竅也。

在閱讀鑽研丹經、道書的過程中,對功法的運用貴在自悟。傅金銓在四注裏說:丹經有微言,有顯言,有疑似之言,有正語,有反語,有比喻,有暗示,東露一鱗,西露一爪,要讀者自去尋求。關鍵要善於選擇,堅持實踐,在苦修中深研丹理,辨別邪正,力排旁門,通過比較對照,自然由迷生悟,總結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修煉途徑來。

意守祖竅是性命雙修的入手功

千峰老人在《性命法訣明指》中答覆弟子提問時講:二目的中心內即是祖竅。在行功之時兩眼歸中守一,養于祖竅之內,勿勤勿怠,謂之安神祖竅昔我師了然曰:不煉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金丹亦不結。所以在行功開始就要意守祖竅,但不要死守,要在有意無意之間似守非守。

因此,竅為萬法之都,總持之門,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有心守之則著相,無心守之又落空。然則要怎樣才對呢?垂明心守祖竅,見著性光是功夫。這是從煉性的角度講的,同時也與修命緊密相連。所謂安神祖竅的目的,就是翕聚先天。所以此竅既是煉性之所,也是立命之根。

《皇極闔仙經》對這一個問題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欲通天心氣穴,就必須先要窮想山根(山根即祖竅穴)。窮想是想到無可想之時,即一直把意念放在山根穴位而不離。久之,則呼吸之氣方漸次而通夾脊、透泥凡,以達于丹田氣穴。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於氣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

了真子曰: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然若非此竅,則必不能添油,也不能接命。因為在窮想山根的過程中,當真氣行至夾脊雙關之時,就要以神入於夾脊之中。而此竅之氣,上通天穀,下達尾閭,周流百節之處。以天地無涯之元氣,續我有限之形軀,自是容易

如是誠能凝神夾脊之竅,守而不離。久久純熟則裏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消其雜慮,降其動心,止其妄念。妄念止則真息自現。真息現而真念無念,真息無息。息無則命根永固,念無則性體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雙修之第一步也。這一步走好了,今後就會循正途而進了。

玄牝與玄牝之門

牝與玄牝之門,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黃元吉注釋雲:何以為穀神?山穴曰穀,言其虛也;變動不居曰神,言其靈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調也。人能養得虛靈不昧之體以為丹頭,則修煉自易。然而(它)無形無影,不可捉摸,必於有聲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雲:要得穀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何以謂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謂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成。其間一上一下,一往一來,旋循於虛無窟子,即玄牝之門也人欲煉丹以成長生久視之道,舍此玄牝之門,別無它徑也。非天地之根而何?所以修士欲尋此妙竅,惟有借空洞之玄牝,養虛靈之穀神,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玄牝的別名甚多:如天地、乾坤、胎田、命根等。實指在兩目間方圓一寸之祖竅穴旁開一寸(這裏指的是同身寸。即以每個人中指中節橫紋間的距離為一寸)。以目外眥與鼻端下緣為邊線環繞一周的這一圓面,就是玄牝竅。

玄牝之門,實指兩目間方圓一寸的祖竅穴。它統領玄牝,會聚精氣,烹煉鉛汞,是丹功修煉的入手處與歸結點。這個以祖竅為中心的玄牝之門是丹家的隱機絕密。非盟誓不得妄傳。所以《悟真篇》講:玄牝之門世罕知,修將口鼻妄施為。亦如《無根樹》所言:一訣天機直萬金,須供神仙仔細尋

玄牝,表面由目、鼻、祖竅組成。目是人體神光所注之處,鼻是呼吸氣出之門,祖竅內系精氣。所以玄牝之門是人體精氣神出入的門戶。玄牝之門內有四個副鼻竇,分為八室。四竇八室是目、鼻、祖竅的內宅,是目之神光、鼻之呼吸、祖竅精氣會合的洞府。《參同契》雲:乾坤德洞虛。董德寧注釋:乾坤為陰陽之始,而其為德,乃空洞至虛,能包含萬物,變化眾卦。所以《靈樞經》講:十二經,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

現代醫學認為:副鼻竇是鼻腔周圍儲藏空氣的骨性空腔。共有四對,對稱地分佈於腦底。其中上頜竇、前篩竇、額竇開口於中鼻道,後篩竇開口於上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均與鼻息相通。面部孔竅為十二經脈氣血所注,由督脈縱貫,外通鼻息,內接泥丸,是天人元氣交匯的重要孔竅。同時在真運轉中逆上三關,浮游規中,可激發修真之士的真息潛能,從而達到流通氣血、開發智慧、延年益壽的目的。

由於玄牝是全身經絡的樞紐,所以它能四通陰陽,八達表裏。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講: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十二經、十五絡聯輳。虛間一穴,空懸黍珠。醫家謂之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化無基也。玄牝由於其能內通五臟,外連四肢,氣血皆走面上空竅而迴圈周身。所以它為百脈所注之宗,道家把它作為絕密秘機,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修煉實踐中,也證明只有在玄牝中才能陰陽交接、三家相見結嬰兒。

祖竅結丹是靜修的了手之功

朱元育在《參同契批註》中注釋:初正則終修,幹立末可持時講:丹道有始有終,有本有末。初者,煉己下手之功,終者入室,了手之事然須知最初下手,便是末後了手一步。所謂但得本,莫愁末也。伍沖虛在《丹道九篇》中,開始講的就是最初還虛第一,最後講到末後還虛結尾。故在丹修中還虛之功為貫徹始終的要領。

本文開始的得本,就是從祖竅入手把養性和修命結合起來,作為性命雙修的第一步。而末後在祖竅結丹,歸於混沌,則是煉神還虛了手之事。當《參同契》談道:三五為一兮,都歸集一所時,朱元育注釋:東木、西金、南火俱來朝拱天心北極,三家會成一家,異骨成親,忻樂太平一者是先天一,指真種也。歸一所者,是中央正位,指上黃庭(即泥丸外宮祖竅穴)。所謂頭有九宮,黃庭在中黃庭即系中黃正位,是指先天祖竅。識得祖竅,元神方有所歸。便知養性之功,其用全在真意。得此真意,和合身心,把柄在手,即可煉丹也。

行功開始,首宜放鬆入靜,以兩目交光,歸中守一,安神祖竅。然後再以神入於已初步積累的動之中。久之神氣合一,凝聚丹田,形成胎息。這個胎息,也就是內丹之基。神入臍為胎,氣入臍為息。神氣俱在臍下,久之自成胎息。其特點是外之呼吸微而若無,內之橐龠自吹自鼓。因為,外之呼吸也入於氣穴,所以氣就從有胎中而息了。這就叫內呼吸,或者說是丹田呼吸臍呼吸。實際上也就是胎息了。

胎息初步形成後,再經鍛煉,久之當兩目神光射入丹田,形成丹田火熱之時,真團在不知不覺中自然上升于祖竅。這就是內藥了。祖竅即山根,也叫中黃正位。王魁溥在《參同契批註》的注釋中講解中黃時說:此處的中黃,是在兩眼之間,也叫先天祖竅。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就是指此處。此處是百脈所朝之宗,精氣神的宅室,是結丹之所。祖竅生內藥,並不是外藥漸進性的積累,而是要通過神入於胎中與原積累三百次的外藥凝聚、融化、混合而產生的突變。神入胎中謂之采,所以內藥是采而後生的。這在丹經中稱為頓法。然後再與外藥逐漸結合,融化而形成內丹。

內丹是個活物,它是先天神凝結而成的。沉甸甸的像,熱呼呼的像,活潑潑的、不斷旋動像寶珠藥丸,它可以治病,可以療疾。

內丹是自內而生的,不出於外。只能內動、內知、內見,非實物,故只能心知意聞而已。但因為它是活物,所以它能夠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故稱靈苗靈根栽培全賴中宮土,灌溉須憑上穀泉。靈根生於中宮,丹田土釜。灌溉則要上穀泉水。當兩目神光下照,丹田火熱之時,腎水因神火薰蒸而循經上升于玄膺穴,化為甘津而下降,頻頻吞咽以灌溉靈根也。

內丹形成後,即有空洞虛無之感,再與絳宮之空竅與臍內空處相通。這就形成了上中下三田成一大虛境的局面。真團在這一虛境中,上下沉浮,悠游自在,從而形成三田返複之象。用《會真記》的話來說,那就是得道之人了。此時,只要在字上功夫就行了。

正如陳攖寧道長在《靈原大道歌》中解釋的:必須由勉強進于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渾然,由渾然而致於釋然,那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在行動中忘其所行,即是進入混沌狀態,此乃煉神還虛的了手之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光般若問道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